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作品数:21 被引量:160 H指数:6 相关作者: 陈燕 张丹 索晨 景盼盼 陈吉泉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南京市PM2.5不同组分对人肺细胞毒性的区域和季节差异 由于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且存在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差异,PM2.5 及其不同组分的人体健康效应也因此有别. 罗小三 陈燕 陈琦 金灵 洪有为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多环芳烃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深度变化——以江西省余江县孙家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4 2019年 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孙家红壤小流域的典型红壤区随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林地(F)、花生旱地(PU)、新稻田(NP,<30 a)和老稻田(OP,> 200 a),在0~40 cm深度每隔5 cm采集分层土样,分析了土壤全磷(TP)、有效磷(Bray P)、磷素活化系数(PAC)及有机磷(Po)、无机磷(Pi)与各组分磷的深度变化,探讨了土壤pH与土壤有机质(SOM)对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孙家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红壤TP含量大小依次为:老稻田>新稻田>林地>花生旱地;除林地外,花生旱地与稻田土壤TP、Bray P、Pi和Po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且稻田土壤Po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显著高于林地和花生旱地。花生旱地与稻田0~20 cm土壤中极有效磷(EAP)、中等有效磷(MAP)及EAP、MAP中的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比值均显著高于林地土壤。林地转为旱地和稻田,尤其是长期植稻可以促进土壤非有效磷(NAP)向利于作物吸收的EAP与MAP转化,因而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相关分析表明,随着SOM累积量的增加,四种利用方式红壤中EAP、MAP含量均显著提高。 姚怡 王艳玲 高振 刘真勇关键词:红壤 磷有效性 小流域 纳米氧化锌对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纳米氧化锌(纳米Zn O)的广泛应用使其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可能性增加.鉴于堆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主要方式,采用实验室模拟堆置,以鸡粪、秸秆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实验,研究3种浓度的纳米Zn O(0.1,1,10 mg/kg)对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堆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纳米Zn O不会影响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及腐熟程度,但降低了堆肥过程中的p H;对堆体中细菌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其中,堆肥高温期(5 d)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的一些属对纳米Zn O处理响应最明显,0.1 mg/kg浓度纳米Zn O提高了Cohnella的相对丰度,而1、10 mg/kg浓度纳米Zn O增加了魏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一些拟杆菌属的丰度.本研究表明纳米Zn O不仅影响堆肥理化性质,也影响堆肥中一些功能微生物,结果可为评价纳米Zn O的环境效应提供重要依据. 徐江兵 徐江兵 罗小三 冯有智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高通量测序 堆肥 水稻冠层叶片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值与叶绿素、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南粳44号)冠层叶片的SPAD(soilplant analysed and development)值、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相关,但是在不同的生育期内SPAD值与其他三项指标的变化并没有同步,存在一定时间的超前或者滞后。随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无损伤、快速、灵敏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成为可能,因此想要更好地了解叶片光合作用的内在变化,还需要研究SPAD值与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 马素霞 王艳玲 唐剑武关键词:净光合速率 气候条件对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耦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以多时间尺度SPEI干旱指数代表气象干旱,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多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历史数据作为农业干旱的代表因子,在中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和西部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探究了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时间延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整体相关性最好,西部最差,其中高相关区域在不同气候区有所差异,越干旱的地区与土壤水分更相关的是越长时间尺度的SPEI,西、中、东部站点最优时间尺度分别为9月、6月、4月尺度。土壤表层的降水在一月内即可下渗至50 cm深度并储存在此深度附近,待干旱时补充表层土壤水分。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均是水分亏缺现象,但是响应时间并不相同,探究其耦合关系对于提升对干旱机理的认识、提高干旱监测水平、助力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范嘉智 谭诗琪 王丹 罗宇 张建军 耿欢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 实测数据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的致过敏效应及其季节差异 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国际普遍而我国尤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健康,除了广为人知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还能引起免疫功能的改变,诱发或加重哮喘、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过敏性疾病,但这些健康影响相对... 唐铭尉 罗小三 庞宇婷 黄未杰 陈琦关键词:空气污染 过敏 免疫因子 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关键带孙家小流域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活性有机碳(AOC)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孙家小流域红壤关键带观测站为依托,采集了老稻田(old paddy,OP)(>200年)、新稻田(new paddy,NP)(<30年)、旱地(upland,U)(<20年)、橘园(orchard,O)(<30年)和林地(forest,F)(<30年)的表层土壤(0~15 cm)样本,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差异及春秋季变化,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关键带红壤中各形态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其主要诱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关键带中老稻田土壤TOC含量和密度及各组分活性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新稻田、旱地、橘园和林地;且只有稻田土壤DOC与旱地、橘园和林地土壤POC的春秋季变化差异显著。利用方式对土壤中各活性碳组分的存在比例影响差异显著,其中POC与ROC分别是稻田与旱地、橘园、林地土壤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活性碳组分;而DOC则是所占比例最低的活性有机碳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DOC、MBC、ROC、POC与TOC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高振 刘真勇 王艳玲关键词:活性有机碳 稻田 旱地 南京市大气PM2.5的A549细胞毒性时空差异及其成分效应 大气细颗粒物PM2.5 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其各种重金属、有机物等化学成分是关键作用因子,且随来源差异等影响时空变化较大.通过对长三角重要城市南京市区、工业区全年逐月PM2.5 的全颗粒及其水溶性、有机提取物等具体组... 罗小三 陈燕 陈琦 洪有为 赵朕 吴礼春 吴笛 金灵关键词:PM2.5 多环芳烃 环境管理强化后南京市2013—2016年大气污染物的时空特征和气象影响 被引量:15 2017年 城市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受污染来源、气象条件和地理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已实施一系列环境污染管控,根据南京市2013—2016年国控点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年南京市的污染物以臭氧(O3)和颗粒物(PM2.5、PM10)为主,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时间上主要表现为季节变化,多数污染物浓度冬高夏低,但臭氧相反;空间上主要为城市功能区差异,工业交通区浓度高于生态公园区和郊区。除了污染源因素,空气污染程度也受气象要素的制约,风速、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污染物在城市大气中稀释、扩散和转移的重要因子。 孙雪 罗小三 陈燕 赵朕 徐江兵 张丹 索晨 丁烨毅关键词:气象条件 环境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以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膜法测定土壤水吸力在1~1500 k Pa条件下的旱地红壤含水量变化,绘制出完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运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出旱地红壤中不同类型水分的含量,借助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团聚结构、土壤有机质、铁铝氧化物与黏粒等土壤理化性质与旱地红壤中各类型水分常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的旱地红壤水分含量均随着土壤水吸力(0~1500 k Pa)的增加呈现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基本平稳"的变化趋势;配施有机肥虽然可显著提高旱地红壤中的饱和含水量,但同时也使旱地红壤中的多余水显著提高,且可显著降低全有效水占饱和含水量的比例。相关分析表明,旱地红壤游离氧化铝、有机质分别与正常生育有效水、速效水及全有效水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意味着旱地红壤中游离氧化铝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越利于旱地红壤中有效水量的提高,但背离了"有机质增加可以提高土壤供水能力"的这一通识。因此,有必要明确并区分铁铝(氢)氧化物与有机质在红壤团聚结构的形成及土壤保水功效调控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进而为旱地红壤水分的有效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艳玲 刘翠英 徐江兵 姜灿烂关键词:有机无机肥配施 长期施肥 旱地红壤 VAN GENUCHTEN模型 水分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