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省生物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7H指数:9
- 相关作者:郑志华罗剑峰郭子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六斑月瓢虫取食不同猎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特性被引量:13
- 2017年
- 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林、蔬、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不同的猎物质量显著影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活力。为评价取食不同猎物对六斑月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豆蚜和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低,分别为(26.15±0.42)d、(52.95±1.98)%、(53.73±2.17)d和(157.67±16.79)粒/雌;而取食玉米蚜的世代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高,分别为(16.40±0.49)d、(77.93±0.76)%、(68.33±4.31)d和(798.77±44.29)粒/雌;取食豆蚜时的各生物学参数介于两者之间。种群生命表参数也反映了类似的结果,取食烟粉虱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71.216、0.092和1.094,世代平均历期(T)最长为47.377d;取食玉米蚜的R_0、r_m和λ最高分别为290.281、0.131和1.143,T最短为42.428d。总体来看,相对于烟粉虱而言,蚜虫更适合六斑月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玉米蚜优于豆蚜。
- 唐良德李飞赵海燕吴建辉任顺祥
- 关键词:六斑月瓢虫烟粉虱豆蚜玉米蚜生长发育繁殖
- 杧果秋梢期后土施多效唑对翌年花果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明多效唑对杧果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定植9~10年的紫花杧和25%多效唑悬浮剂为试材,在10月下旬杧果秋梢稳定后,对根部土壤浇灌不同剂量(1.50、2.25、3.00及4.50g/株,以有效成分计)多效唑,翌年对试验树的花量、结果量、株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杧果树使用多效唑后,每穗花量增加113%~154%,每穗结果量增加63%~240%,单株产量增加297%~341%,提高显著。施用多效唑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 余昕彤赵海燕唐良德吴建辉
- 关键词:多效唑杧果
- 小菜蛾Cactu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Cactus是昆虫NF-κB信号通路的核转录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IκB),可通过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与Toll信号通路中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NF-κB)Dorsal及Dif结合,从而调控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为阐明Cactus在小菜蛾Toll信号通路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小菜蛾Cactus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PxCactus(Gen Bank登录号:KY828920),其c DNA全长为1 868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1 053 bp,编码350 a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PxCactus的时空表达差异性检测表明,PxCactus基因在小菜蛾不同的发育阶段都有表达,其中2龄幼虫表达量最低,4龄幼虫表达量最高;PxCactus在健康的4龄幼虫不同组织都有表达,其中在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在脂肪体中PxCactus的表达可以被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Serratia marcescens强烈诱导表达,而Metarhizium anisopliae抑制了PxCactus的表达。为了获得PxCactus的多克隆抗体,本实验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 GEX-4T-PxCactus,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了融合蛋白GST-PxCactus,利用GST亲和柱纯化了融合蛋白,并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了PxCactus多克隆抗体anti-PxCactus。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nti-PxCactus和PxCactus蛋白呈高效结合反应,表明已经成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到了小菜蛾脂肪体组织中的Cactus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成功克隆PxCactus基因及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研究PxCactus调控Toll信号传导,从而调控抗菌肽的表达奠定了分子基础。
- 高延富李俊俊余静金丰良郑锦龙许小霞
- 关键词:小菜蛾CACTUS基因克隆多克隆抗体
- 斜纹夜蛾GNBP1基因的克隆及诱导表达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革兰氏阴性结合蛋白(Gram-negative bacteria binding proteins,GNBPs)是昆虫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相关分子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模式识别蛋白GNBP如何免疫应答病原微生物应激,本研究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斜纹夜蛾革兰氏阴性结合蛋白GNBP1基因(SlGNBP1)。斜纹夜蛾SlGNB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F313110)全长cDNA序列为1 448 bp,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1 302 bp,编码433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表明SlGNBP1蛋白序列含有βGRP(β-1,3-glucan recognition protein)家族特有的保守性结构域,即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Glyco_hydro_16),有3个N-糖基化位点,19个O-糖基化位点,42个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表明斜纹夜蛾SlGNBP1基因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βGRP1基因的同源性很高,其中,斜纹夜蛾SlGNBP1基因与棉铃虫和柑橘凤蝶的βGRP序列相似度最高,相似度分别为79%和66%,SlGNBP1蛋白序列中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富含12个色氨酸,由于两个葡聚糖酶活性位点突变而失去葡聚糖酶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斜纹夜蛾SlGNBP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GNBP1基因在斜纹夜蛾整个发育历期都表达,其中4龄幼虫表达量最高;组织分布表明SlGNBP1基因在斜纹夜蛾的表皮、脂肪体、中肠、卵巢和血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脂肪体为主要表达部位。将绿僵菌、玫烟色棒束孢、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6种病原微生物分别注射4龄斜纹夜蛾幼虫后,对SlGNBP1基因进行mRNA水平检测。RT-qPCR检测表明SlGNBP1在不同诱导时间点与对照相比,均呈现明显上调表达,但诱导程度不同,诱导18-24 h后达到峰值,且SlGNBP1基因对粘质沙雷氏菌最为敏感,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约100倍。以上结果表明SlGNBP1基因可能在斜纹夜蛾先天免疫应答�
- 曹苗苗鞠雯燕郑锦龙张展滔金丰良李林妙许小霞
- 关键词:斜纹夜蛾免疫应答
- 0.2%噻苯隆可溶液剂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享有"热带果王"之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噻苯隆(thidiazuron,TDZ)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研究了0.2%噻苯隆可溶液剂提高芒果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的效果。【方法】在芒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质量分数(1.67、2.50、3.33、5.00 mg/kg)的0.2%噻苯隆可溶液剂,测定其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喷施0.2%噻苯隆可溶液剂芒果单株产量增加44.92%~55.60%,果实质量增加43.63%~53.04%,果实横径增大7.52%~9.83%,果实纵径增大27.53%~33.28%,果肉可溶性物含量增加5.66%~8.12%,维生素C含量增加10.66%~14.04%,含糖量增加6.71%~14.20%,可滴定酸含量下降10.39%~18.42%。与对照药剂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比较,果实产量、质量和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均远远超过农业农村部鲜芒果优等品标准。【结论】0.2%噻苯隆可溶液剂对芒果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当药液剂量达到3.33 mg/kg时,芒果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无显著差异,因此推荐生产中使用0.2%噻苯隆可溶液剂的适宜浓度为2.50~3.33 mg/kg。
- 田庆恒李钊阳唐良德吴建辉
- 关键词:噻苯隆芒果果形指数果实品质
- 水稻生态调控系统的构建及其生态功能评价
-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害虫种类多且为害严重,众多研究表明,农药的连续施用使水稻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利用害虫生态调控方法防治水稻害虫的技术必然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生态调控的...
- 陈杰华凌冰张茂新
- 关键词:水稻害虫
-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 代晓彦李翌菡许炜明沈祖乐黄振吴建辉任顺祥邱宝利
- 关键词:柑橘木虱球孢白僵菌致病力
- 小菜蛾C型凝集素基因PxCTL5的克隆及其在细菌刺激下的转录水平变化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体内一种C型凝集素基因,检测其在小菜蛾体内的表达模式,并探讨该蛋白对细菌的凝集作用。【方法】基于对小菜蛾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小菜蛾C型凝集素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小菜蛾C型凝集素融合蛋白,利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菜蛾C型凝集素基因在小菜蛾不同发育时期(卵期、1-4龄幼虫、预蛹期、蛹期和成虫期)和小菜蛾4龄第1天幼虫不同组织(血细胞、表皮、脂肪体、中肠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模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菜蛾C型凝集素基因在大肠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刺激下的表达差异。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蛋白对这两种细菌的体外凝集现象。【结果】克隆了小菜蛾型C型凝集素基因PxCTL5(GenBank登录号:KY807084),cDNA序列全长1 243 bp,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672bp,编码223个氨基酸残基。RT-qPCR显示PxCTL5基因在小菜蛾各个龄期均有表达,在成虫期处于高水平表达;主要在表皮中表达,可被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强烈诱导表达,表达高峰期分别为诱导后18 h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经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诱导后,小菜蛾血淋巴中PxCTL5蛋白表达量明显提高。体外凝集实验表明,在钙离子存在下,PxCTL5蛋白对两种细菌都有一定的凝集作用,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凝集作用较强。【结论】小菜蛾PxCTL5可经细菌诱导表达,PxCTL5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有较强凝集作用。
- 余静许小霞高延富金丰良
- 关键词:小菜蛾C型凝集素基因克隆免疫应答
- 不同化蛹基质对普通大蓟马蛹期、羽化率及性比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沙子、蛭石、锯末、厨房用纸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羽化率的影响。[方法]以沙子、蛭石、锯末和厨房用纸为基质,其中沙子、蛭石和锯末分别设置3个湿度,进行普通大蓟马羽化的室内试验,观察并记录每日成虫羽化数。[结果]普通大蓟马在厨房用纸中的羽化率最高,为54.33%,其次为含水量(w)5%的沙子,羽化率为44.67%,在蛭石中的羽化率最低;在含水量(w)5%的沙子中蛹历期最短,为5.29 d,其次为含水量(w)7%的沙子,为6.01 d,其他基质中的蛹历期无明显差异;在w为30%的蛭石中羽化性比(雄性∶雌性)最高,为0.60,其次为25%的蛭石,性比为0.48。[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厨房用纸最适用于普通大蓟马室内饲养的化蛹基质。
- 杨波王晓双周镇唐良德吴建辉
- 关键词:化蛹羽化基质
-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被引量:38
- 2017年
-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 唐良德王晓双赵海燕付步礼邱海燕刘奎
- 关键词:大草蛉豆蚜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