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作品数:139 被引量:561H指数:12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47篇细胞
  • 31篇肿瘤
  • 23篇肺癌
  • 21篇腺癌
  • 21篇免疫
  • 20篇鼻咽
  • 19篇鼻咽癌
  • 18篇小细胞
  • 17篇组织化学
  • 17篇免疫组织
  • 17篇免疫组织化学
  • 16篇细胞肺癌
  • 16篇小细胞肺癌
  • 15篇蛋白
  • 15篇非小细胞
  • 14篇癌组织
  • 12篇乳腺
  • 11篇预后
  • 11篇乳腺癌
  • 11篇基因

机构

  • 137篇广东医科大学
  • 8篇惠州市中心人...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农垦中...
  • 2篇湛江中心人民...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杭州依图医疗...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5篇陈海伦
  • 5篇易智君
  • 3篇张永喜
  • 3篇张发仁
  • 3篇徐永成
  • 3篇陈惠新
  • 2篇丁轶
  • 2篇王宏宾
  • 2篇陈龙华
  • 1篇杜恒胜
  • 1篇龙成根
  • 1篇林英城
  • 1篇艾福志
  • 1篇陈媛媛
  • 1篇陈明
  • 1篇刘康
  • 1篇邓旭斌
  • 1篇李凤娟
  • 1篇劳伟华
  • 1篇张余琴

传媒

  • 2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1篇广东医科大学...
  • 8篇中华实用诊断...
  • 7篇海南医学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5篇中国医药科学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28篇2021
  • 17篇2020
  • 19篇2019
  • 23篇2018
  • 25篇2017
  • 14篇2016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pGBKT7-Tiam1/C1199的构建
2016年
目的 构建人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 Tiam1)诱饵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人Tiam/C1199基因片段,克隆至pGBKT7酵母诱饵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后,转化酵母菌株AH109,分析Tiam1蛋白在酵母菌株中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扩增了Tiam1/C1199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GBKT7中。诱饵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到酵母菌株AH109中,且Tiam1诱饵蛋白表达良好,无毒性及自激活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pGBKT7-Tiam1/C1199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
黄静陈龙华丁轶
关键词:TIAM1诱饵蛋白酵母双杂交
非小细胞肺癌中Hath1、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检测Hath1、细胞激酶抑制物p27和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了解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从蛋白和mRNA的水平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ath1、 p27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收集的临床病理资料如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ath1、 p2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 Cyclin D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三者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Hath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与p27呈明显正相关(P <0.05),与Cyclin D1呈明显负相关(P <0.05);而p27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与Cyclin D1呈明显负相关(P <0.05)。结论 Hath1、 p27和Cyclin D1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指标。Hath1、 p27和Cyclin D1存在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梁彩霞吴华支梅芬陈满瑜庞雅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27CYCLIND1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的STAT3和XIAP的表达水平,计数资料各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STAT3阳性表达率为79.25%(42/53),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5,P<0.01);STAT3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χ^2=4.115、5.962、4.86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XIAP阳性表达率为73.58%(39/53),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16.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2,P<0.01),XIAP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564、4.369、6.632、6.086,P<0.05)。结论STAT3和XIA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呈高表达,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陈海伦宏小翠胡克辉杨海霞陈曼易智君
关键词: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morphigenin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的协同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与目的 Amorphigenin是从紫穗槐属植物的种子中分离提取的鱼藤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amorphigenin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本研究拟探讨amorphigenin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株A549/DDP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A549/DDP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测定A549/DDP细胞的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spase-3、PARP和LRP蛋白的表达。结果 Amorphigenin可抑制A549/DDP细胞的增殖48 h[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2.19±0.92)μmol/L、抑制克隆形成及诱导细胞凋亡。此外,Amorphigenin与顺铂联合可协同地抑制A549/DDP细胞生长和促进凋亡;降低耐药蛋白LRP蛋白的表达。结论 Amorphigenin可抑制A549/DDP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amorphigenin可能是通过抑制耐药蛋白LRP蛋白表达,进而与顺铂对A549/DDP细胞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钟红珍左瑜芳巫鑫彭艳何会萍杨俊官成浓徐祖敏
关键词:顺铂肺腺癌抗肿瘤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OGG1调控顺铂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探讨
2021年
目的:探讨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人肺癌细胞中调控顺铂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线粒体拷贝数和膜电位检测等方法,进行相关实验。结果:顺铂可诱导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浓度升高,8-OHdG的浓度及细胞凋亡分别与OGG1 mRNA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外源性表达OGG1促进其DNA修复活性,可降低顺铂诱导的8-OHdG水平,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活力,并抑制顺铂诱导的NSCLC细胞凋亡,而OGG1沉默则表现相反的结果。此外,过表达OGG1减少顺铂导致的线粒体DNA损伤和功能障碍,沉默OGG1增强顺铂诱导的MAPK/p38通路的激活,导致NSCLC细胞发生凋亡。结论:OGG1的下调有利于提高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体外证实OGG1介导的DNA修复在顺铂耐药中的作用,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凌华宇王亚红吴华刘刚
关键词:细胞毒性P38通路8-OHDG肺癌
Tiam1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Tiam1是一种鸟嘌呤核苷酸转换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文中构建Tiam1基因的截短体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蛋白表达,并对GST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Tiam1的C685、C751、C1199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 GEX-4T-1质粒载体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珠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3个Tiam1基因的截短体重组质粒,IPTG诱导显示,GST-Tiam1 C685、GST-Tiam1 C751、GST-Tiam1 C1199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在细胞裂解液上清中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00 000、108 000、157 000。结论成功构建可以表达生物活性蛋白的GST-Tiam1 C685、GST-Tiam1 C751、GST-Tiam1 C1199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Tiam1蛋白奠定了基础。
黄静张余琴陈龙华丁轶
关键词:TIAM1原核表达融合蛋白
国产PD-1抑制剂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4年
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的恶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妇科肿瘤治疗的基础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但综合治疗后仍有患者因耐药或复发而死亡。目前PD-1/PD-L1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已初见成效,有望成为未来最有潜力攻克妇科恶性肿瘤的药物。本文主要对当前国产PD-1免疫治疗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以期概括国内妇科肿瘤免疫治疗思路,寻找合适的免疫治疗策略,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卓青婵朱敏莹左瑜芳官成浓
关键词:妇科肿瘤免疫治疗
人卵巢癌组织中BRCA1、PRP13、TUBB3及ERCC1基因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富脯氨酸多肽(proline-rich polypeptide 13,PRP13)、β-微管蛋白Ⅲ型(classⅢbeta-tubulin,TUBB3)及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1,ERCC1)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其中2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57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57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中32例初次复发为铂类敏感型复发,25例为铂类耐药型复发。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有癌组织标本中BRCA1、PRP13、TUBB3及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根据结果分析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结果原发性和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间BRCA1、PRP13、TUBB3及ERCC1耐药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型与耐药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组织中BRCA1和ERCC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13和TUBB3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CA1、PRP13、TUBB3及ERCC1基因在原发性和复发性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大,但BRCA1和ERCC1的表达水平与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耐药性产生相关。
陈国强颜露春左瑜芳谢杰荣刘秋龙廖思海
3D-CRT联合PC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TIMP-1、SAA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PC化疗(紫杉醇+卡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3D-CRT联合PC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PC化疗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CA125、TIMP-1、SAA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失访4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43.48%,20/46)显著高于对照组(23.91%,11/46;χ^2=3.941,P=0.047)。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TIMP-1、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分别为(12.31±1.13)U/ml、(275.31±13.69)pg/ml、(47.21±7.21)mg/L,对照组分别为(30.36±1.98)U/ml、(320.36±17.23)pg/ml、(65.92±8.36)mg/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53.699,P<0.001;t=13.884,P<0.001;t=11.495,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6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分别为(35.27±10.31)%、(20.27±6.72)%、(15.89±3.37)%、0.91±0.37,对照组分别为(30.77±9.27)%、(15.27±5.73)%、(12.02±2.69)%、0.75±0.3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201,P=0.030;t=3.840,P<0.001;t=6.087,P<0.001;t=2.019,P=0.047)。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63.04%(29/46)vs.43.48%(20/46);χ^2=3.537,P=0.060]、静脉炎[6.52%(3/46)vs.4.35%(2/46);χ^2=0.000,P>0.999]、肝功能异常[6.52%(3/46)vs.2.17%(1/46);χ^2=0.261,P=0.609]、骨髓抑制[8.70%(4/46)vs.6.52%(3/46);χ^2=0.000,P>0.999]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患者通过3D-CRT联合PC化疗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高,血清CA125、TIMP-1、SAA水平下降,患�
王永存胡文铧陈华林林炯赖振南梁亚海吴爱兵杨志雄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非小细胞肺癌肺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分站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患者5a总生存率为10%~15%,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性别、吸烟史、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周边脉管的微浸润是影响肺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跳跃转移现象与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相关。研究肺内第12、13、14组淋巴结对单纯有肺内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准确分期及术后是否行辅助放、化疗有指导意义。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肺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分站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叶海茵苏文媚杨志雄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