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 作品数:29 被引量:210 H指数:9 相关作者: 徐志坚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CEA、CYFRA21-1和CA125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收录的关于CEA、CYFRA21-1和CA125检测在中国人群NSCLC诊断价值的原始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评估试验的总体有效性。分别采用敏感性分析和Deeks′检验漏斗图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3篇原始研究。CEA、CYFRA21-1、CA125单独检测诊断NSCLC的总体灵敏度均较低,分别为0.49(95%CI:0.43~0.55)、0.56(95%CI:0.49~0.63)和0.41(95%CI:0.33~0.49)。三者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总体灵敏度虽提高至0.83(95%CI:0.69~0.91),但是总体特异度降低至0.76(95%CI:0.69~0.83)。结论不推荐CEA、CYFRA21-1和CA125单项检测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NSCLC,三者联合检测虽然灵敏度提高,但特异度降低,误诊率增加,其筛查效果也有限。 何宏海 张恵恵 吴华 王宏利 赵威 孙萍 王鹏关键词:糖类抗原125 血清CEA、CA153和CA125检测在中国人群乳腺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和CA125在中国人群乳腺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5月的公开发表文献。采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和RevMan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1项研究,研究对象共4583例。在乳腺癌诊断中,单独使用3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均<0.50,特异度均>0.95;CEA的灵敏度为0.28(95%CI:0.23~0.33),特异度为0.98(95%CI:0.94~0.99);CA153的灵敏度为0.48(95%CI:0.41~0.55),特异度为0.96(95%CI:0.94~0.98);CA125的灵敏度为0.31(95%CI:0.24~0.39),特异度为0.97(95%CI:0.94~0.98);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0.76(95%CI:0.69~0.81),特异度为0.93(95%CI:0.91~0.94),综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CI:0.91~0.95)。结论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但在筛查人群中应用的证据不足。 马骁 王年昌 阴建 王秋童关键词:乳腺肿瘤 肿瘤标记 血清CEA、CA19-9和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到2023年5月,收集CEA、CA19-9和CA72-4筛查及诊断胃癌的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和Stata17.0软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共23篇文献入选,其中胃癌患者组5287例,对照组6129例。CEA、CA19-9、CA72-4在胃癌诊断(筛查)中合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2、0.45、0.53和0.94、0.91、0.9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0.77、0.87。3种标志物联合(并联)灵敏度升高为0.66(95%CI:0.54~0.76),特异度下降为0.85(95%CI:0.81~0.89),AUC基本不变为0.86(95%CI:0.83~0.89)。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72-4作为胃癌筛查及健康体检的生物标志物,其灵敏度都比较低,应用效果有限。 阴建 邱思睿 张凯关键词: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胃癌 共患癌家庭子女相关癌种筛查起始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父亲或者母亲与子和(或)女共患癌家庭中,相关各方患癌诊断年龄(统计上即为发病年龄)的特点;探讨在父亲或者母亲患癌家庭中,其子女进行相关癌症筛查的起始年龄。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进行防癌体检的33200人的肿瘤相关家族史等信息,分析父亲或者母亲与儿子和(或)女儿均被诊断为癌症的家庭的诊断年龄特点。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诊断年龄的组间比较采用计量资料独立性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亲与子女共患癌家庭480个,共有614对父子(女);母亲与子女共患癌家庭476个,共有614对母子(女),合计956个家庭,儿子505人,女儿723人。父亲与子女共患癌家庭中,父亲、儿子、女儿的诊断年龄分别为(66.6±10.8)、(56.6±11.7)、(51.7±11.7)岁。平均诊断年龄上,儿子早于父亲10.0年、女儿早于父亲14.9年、女儿早于儿子4.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亲与子女共患癌家庭中,母亲、儿子与女儿的诊断年龄分别为(65.8±12.2)、(57.8±12.2)和(52.3±12.4)岁。平均诊断年龄上,儿子早于母亲8.0年、女儿早于母亲13.5年、女儿早于儿子5.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父亲或母亲≤50岁患癌的子女,其平均诊断年龄较父亲或母亲在50岁之后诊断子女分别早4.8和4.4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儿子和女儿诊断为肺癌的年龄较父亲分别提前9.3岁和12.6岁,较母亲提前10.2岁和13.6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亲组女儿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较母亲提前10.5岁,父亲组女儿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较母亲组的母亲提前11.1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父亲或者母亲与子女共患癌的家庭中,其子女尤其是女儿诊断为癌症的年龄明显早于父母患癌的诊断年龄。建议父亲或者母亲患癌的家庭,其子女开始进行相关癌症筛查� 徐志坚 刘炬 张凯 左京华 赵晓嵬关键词:家族史 子女 中国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结肠镜筛查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2018年 目的评价中国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结肠镜筛查依从性并探索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2014中国12个省份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所获取的97445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资料用于数据分析。所有符合研究条件的参与者均接受高危因素问卷调查以评估患癌风险,并推荐评估结果为结直肠癌高危的人群在项目的指定医院进行随后的结肠镜检查。采用x。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结肠镜筛查参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结肠镜筛查参与率相关的因素。结果97445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14949例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参与率为15.3%。不同省份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的参与率存在一定差异,黑龙江参与率最高,为25.2%(2785/1l071),辽宁参与率最低,为9.7%(1698/17515)。2013-2014年度的总体筛查参与率高于2012--2013年度『17.1%(9766/57280)比12.9%(5183/40165),x。=57.67,P〈0.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40~49岁的人群相比,50.59岁(OR=1.17,95%C1:1.12-1.22)以及60~69岁(OR=1.13,95%CI:1.08~1.19)人群更易接受结肠镜检查;与未受教育的人群相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群(OR=I.29,95%CI:1.10~1.50)更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与既往未接受过粪便潜血检测(FOBT)的人群相比,接受过FOBT且结果为阳性(OR=1.40,95%CI:1.31~1.50)的人群更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与未患有炎症性肠病(IBD)的人群相比,患有IBD的人群(OR=I.63,95%C1:1.56~1.69)更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与无肠道息肉史的人群相比,有肠道息肉史的人群(OR=1.43,95%CI:1.37-1.50)更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与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相比,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OR=1.60,95%CI:1.53~1.66)更愿意接受结肠镜� 陈宏达 李霓 任建松 石菊芳 张月明 邹霜梅 郑朝旭 张凯 代敏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结肠镜 依从性 乳腺癌筛查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2016年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乳腺癌整体生存率较高,但分期早晚预后差别较大。积极开展乳腺癌的筛查,发现早期患者并及时进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乳腺触诊、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磁共振检查仍然是最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但针对具体方法和具体人群进行筛查仍然存在技术方法的争议,尤其超声检查的筛查价值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乳腺癌筛查技术和筛查方案的不断完善,也必将使乳腺癌筛查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优化。 毕晓峰 徐志坚关键词:乳腺癌 筛查技术 随机对照试验 Plakoglobin蛋白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癌残留病灶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癌残留病灶中Plakoglob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的1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癌残留病灶中Plakoglob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Plakoglob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74例患者中,Plakoglobin蛋白低表达140例,Plakoglobin蛋白高表达34例。Plakoglobin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9.46和71.68个月,均高于高表达组患者(分别为36.58和47.26个月,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akoglobin的表达、病理N分期、淋巴血管浸润状态、组织学分级、Ki-67和分子分型与OS有关(均P<0.05),病理N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与DFS有关(均P<0.05,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akoglobin的表达(HR=2.438,95%CI:1.256~4.735,P=0.00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Ki-67(HR=2.228,95%CI:1.316~3.773,P=0.003)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病灶的患者中,Plakoglobin低表达患者的OS和DFS相对较长,Plakoglobin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源 郭蕾 郭嫦媛 雷楚琪 张可 王年昌 王仲照 宣立学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预后 PSA和f/t PSA比值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筛查中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比值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收录的关于PSA和f/t PSA比值在前列腺癌检测中诊断价值的原始研究文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偏倚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Stata 15.1软件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了26篇文献,研究总共涵盖了18407人,其中4095人依据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检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余为前列腺其他疾病患者或健康人群。以PSA>4.0 ng/ml范围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临界值的文章24篇,合并灵敏度0.88(95%CI:0.84~0.91),特异度0.42(95%CI:0.34~0.5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5%CI:0.73~0.81)。以PSA>10.0 ng/ml作为前列腺癌筛查临界值的文章4篇(其中3篇文章采用了两种临界值分别计算),合并灵敏度0.83(95%CI:0.74~0.89),特异度0.67(95%CI:0.45~0.84),SROC曲线AUC为0.79(95%CI:0.75~0.83)。以f/t PSA比值作为筛查前列腺癌的有11篇文章。当f/t PSA比值<0.16时,合并灵敏度0.82(95%CI:0.76~0.87),特异度0.76(95%CI:0.67~0.83),SROC曲线AUC为0.86(95%CI:0.83~0.89)。结论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筛查中PSA具有较高灵敏度,f/t PSA比值具有较高特异性,建议联合应用。 赵静 慈晓伟 阴建 董建 张凯 褚熙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HPV16阳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下生殖道菌群构成及特征 202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亚型感染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下生殖道菌群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6例HPV16单一型别阳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子宫颈癌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且HPV阴性6名健康女性为健康对照组。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健康对照者体检时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子宫颈后穹窿处分泌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1-V2高变区,分析菌群分布及特征。结果子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分别为(51±8)岁、(48±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540),两组均有孕产史,无吸烟史。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子宫颈癌组sobs指数(t=3.25,P=0.009)及chao指数(t=2.91,P=0.016)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宫颈癌组shannon指数高(t=2.07,P=0.065),simpson指数低(t=1.74,P=0.11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CoA)进行数据降维分析显示,子宫颈癌组与健康对照组间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 2=0.154,P=0.018)。门水平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子宫颈癌组厚壁菌门占比低(30.21%比68.28%),拟杆菌门占比略低(6.87%比8.11%),而放线菌门(26.91%比14.42%)及变形菌门(27.33%比0.67%)占比高。属水平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子宫颈癌组乳杆菌属及棒状菌属占比低,失去优势菌群,而红球菌属、克雷伯菌属、气球菌属等占比明显高,且子宫颈癌组菌群种类较健康对照组多。线性判别分析(LDA)显示,属水平上,红球菌属(LDA=5.04)、克雷伯菌属(LDA=4.71)、肠杆菌属(LDA=4.29)、罗尔斯通菌属(LDA=4.28)、苍白杆菌属(LDA=4.23)、韦荣球菌属(LDA=4.14)为子宫颈癌组特征菌群;门水平上,健康对照组厚壁菌门(LDA=5.23)可为标志性物种;种水平上,子宫颈癌组红球菌(P=0.025)、罗尔斯通菌(P=0. 王国婧 李宁 李一帆 孙萍 朱宇 魏葆珺 崔巍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 下生殖道 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针对9种常见致癌因素(吸烟、饮酒、纤维类食物、饮食过烫腌制食品或嚼食槟榔、幽门螺杆菌、霉变食物、乙型肝炎感染、雌激素、锻炼)的预防意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预防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具备肿瘤预防意识者占77.4%,4类亚组人群分别为77.4%、79.9%、77.2%和74.5%。针对9种危险因素预防意识正确回答率为55.2%~9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和现患癌症患者、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3名者的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高(P值均<0.05);男性、高年龄组(≥40岁)、企业人员/工人和公司职员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群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低(P值均<0.05)。结论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癌症筛查干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和地区等与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有关联。 刘成成 石春雷 石菊芳 毛阿燕 黄慧瑶 董佩 白方舟 陈韵思 王德斌 刘国祥 廖先珍 白亚娜 孙晓杰 任建松 杨莉 魏东华 宋冰冰 雷海科 刘玉琴 张永贞 任思颖 周金意 王家林 龚继勇 于连政 刘运泳 朱琳 郭兰伟 王悠清 贺宇彤 娄培安 蔡波 孙校华 吴寿岭 齐啸 张凯 李霓 徐望红 邱五七 代敏 陈万青关键词: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