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作品数:59 被引量:63 H指数:4 相关作者: 唐燕 胡娜 李萃 徐威 张云 更多>> 相关机构: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浅谈海明威的死亡哲学 2010年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死亡的血腥,也看不到死亡的恐惧,唯一感受到的是人在死亡面前的豪气与无畏,人的精神超越了死亡,人是不可战胜的,在人与自然力的生死搏斗中,人的精神是不能摧毁的。 李妍关键词:硬汉形象 英语泛读课程教学模式之我见 被引量:4 2008年 目前,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这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对泛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雪莲关键词:泛读 教学方法 影响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调查 2011年 随着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地位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关注这一教育团体。大学英语,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关系重大。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的改革对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日常交流中,英语听力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对独立学院的英语听力教学的探索对其英语教学至关重要。本文试图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独立学院的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声芳关键词:听力理解 教学 浅析英汉诗歌比较研究和英诗汉译的融合 文学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而诗的语言则是精华中的精华。诗歌翻译需要把精华转换成精华,要求译者既能充分领悟原诗的语言,音韵和意境,又能用高超的艺术手段驾驭目标语。因此对两种语言诗歌的比较研究对诗歌翻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张艳华关键词:诗歌比较 英诗汉译 语言 音韵 意境 文献传递 翻译再释:语境与选词 2008年 语境包括语言性语境和文化语境。前者主要指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后者指不表现为言辞的包括文化意识等主观因素。本文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入手,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根据语境进行选词,使翻译活动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得到最真切地转换与再释。 唐燕关键词:语境 选词 从《大漩涡底余生记》看爱伦·坡海洋小说的独特魅力 2008年 才华洋溢、命运多舛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一生除创作了《乌鸦》、《致海伦》、《安娜贝尔李》等诗作外,还写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说,以其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开创了现代恐怖小说的先河,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萧伯纳曾说过:“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3](P1)将爱伦·坡与美国文学代表性人物马克·吐温相提并论,足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徐威关键词:美国作家 漩涡 《致海伦》 《乌鸦》 探究华兹华斯《露西》组诗中露西的真实身份 被引量:2 2009年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露西》组诗中的露西这一美丽的少女形象给许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华滋华斯笔下众多少女形象中熠熠生辉,夺人眼目。关于露西的真实身份是谁学术界有各种猜测,本文将结合这些观点和华氏诗歌的风格特点给出一个新的观点。 吕雪关键词:华兹华斯 论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谢天振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丰富和发展,"创造性叛逆"可以理解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特定文化心理和某种明确的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积极发挥和运用主观能动性,对原作在文字、结构、内容及美学效果等层面进行能动的阐释和建构而完成的创造性翻译行为。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解释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接受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并着重论述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对于翻译工作者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陈丽琼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必然性 女性:从“无”到“有”的可能性 2010年 本文旨在结合三位不同时期美国女作家的作品,即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双丝袜》、夏洛蒂·吉尔曼的《黄墙纸》和阿德里·安富的诗歌《潜入残骸》,探讨女性意识和女性创作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理论支撑为伊莱恩提出的女性意识发展三阶段(Feminine,Feminist and Female),即女性从屈从于传统男权中心价值观念,到女权意识增强,再到女人自我意识增强的过程。按照拉康的观点,在传统的阳具中心主义男权统治下,女性是作为男性纯粹他者地位存在的,或者说"女性是一切无"。女性气质只是为了男性需要而作出的面具伪装。本文先对三个文本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它们共同表现的女性身份客体性证明拉康"女性并不存在"的合理,再进行纵向分析,展现三部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发展。横、纵向分析指明了女性从无到有的可能性,以及在这三个阶段后女性身份定位超越并出现新局面的可能,因为"女性并不存在"这个表达本身就预示了女性获得真实存在的自由,"无"孕育着"有"。 张艳华关键词:女性 《老人与海》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观念 2009年 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风格和文体独具一格,在欧美风靡一时。海明威的一生表现出对小说创作严肃认真而执着的探求,而他的艺术个性,就是他的“冰山”风格,即删去作品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达到最大限度的简清和含蓄。《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老人与海》揭示的是人与自然对抗的主题,从中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命运和环境的冲突的关注,在这个寓言式的故事中,潜藏着海明威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学思考. 李萃关键词:《老人与海》 小说创作 艺术个性 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