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系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8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13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少年
  • 9篇青少年
  • 8篇大学生
  • 7篇中介
  • 6篇中介作用
  • 6篇手机依赖
  • 4篇抑郁
  • 3篇手机
  • 3篇睡眠
  • 3篇情绪
  • 3篇自我
  • 2篇信度
  • 2篇信效度
  • 2篇信效度检验
  • 2篇羞耻
  • 2篇社交
  • 2篇社交焦虑
  • 2篇身体
  • 2篇述情障碍
  • 2篇睡眠质量

机构

  • 26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长沙学院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篇张珊明
  • 1篇陈芸
  • 1篇苏珍辉
  • 1篇史滋福
  • 1篇刘小群
  • 1篇王小凤
  • 1篇姜永志
  • 1篇朱丽辉
  • 1篇邱致燕
  • 1篇蒋怀滨

传媒

  • 7篇教育生物学杂...
  • 5篇中国临床心理...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心理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气郁质与抑郁情绪的关系: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效应和正念的调节效应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正念和非适应性认知对气郁质与抑郁关系的作用。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中医体质量表(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CCMQ)的气郁质分量表、自制非适应性认知量表(non-adaptive cognitive scale,NACS)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对89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基于结构方程的中介检验程序分析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效应,采用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和简单斜率检验对正念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了性别、生源地和年级之后,气郁质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气郁质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对抑郁产生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17.21%。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正念调节了“气郁质→非适应性认知→抑郁”中介效应的第一阶段(P<0.001)和残余直接阶段(P<0.001)。结论气郁质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非适应性认知间接作用于抑郁情绪;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效应受正念的调节。
罗鑫森张斌袁孟琪熊思成毛惠梨彭妤胡荣婷
关键词:气郁质抑郁大学生
青少年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身体监控与身体羞耻的交叉滞后分析
2024年
目的:考察青少年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身体监控与身体羞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身体监控量表和身体羞耻量表对348名青少年进行为期一年的三阶段追踪调查,并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和多组结构方程比较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前测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后测身体监控有预测作用,前测身体监控对后测身体羞耻有预测作用,T1身体羞耻对T2身体监控有预测作用;(2)三者间的交叉滞后关系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青少年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能直接预测身体监控,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存在循环作用关系。
张斌曾成伟熊思成陈芸侯思伟张安琪曾奕欣杨莹张淑君
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在我国小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检验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在我国小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参与者角色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问卷、校园欺凌道德推脱问卷、社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80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2个月后选取102名小学生进行重测。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五因子模型拟合良好(WLSMVχ2=391.759, CFI=0.969,TLI=0.961,RMSEA=0.056);量表总分与保护者角色呈正相关,与协助者、强化者、局外者角色呈负相关,与冷酷无情特质和道德推脱呈负相关,与社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1,重测信度为0.767,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644~0.819之间,重测信度在0.609~0.881之间。结论:中文版欺凌旁观者干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国内小学生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的有效评估工具。
邱小艳唐君李璐王小凤刘小群
关键词:欺凌信度
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和人际适应的关系:情绪调节效能感和认知失败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考察智能手机成瘾和人际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和人际关系适应量表对湖南省4所中学135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手机成瘾与认知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与情绪效能感、人际适应(r=-0.24,-0.14;P<0.01)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自我效能感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与认知失败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认知失败与人际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2)在手机成瘾对人际适应预测中,情绪调节效能感发挥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9.69%,认知失败也发挥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6.64%。结论:智能手机成瘾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人际适应,还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和认知失败的中介作用对人际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胡荣婷彭妤毛惠梨张斌
关键词:青少年人际适应
述情障碍与手机使用模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手机使用模式、述情障碍、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3所高校950名大学生,采用述情障碍量表、手机依赖量表和手机使用模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机依赖与述情障碍呈正相关(r=0.311,P<0.001),手机关系、手机娱乐均与手机依赖呈正相关(r=0.371,P<0.001;r=0.259,P<0.001),手机娱乐与述情障碍呈正相关(r=0.127,P<0.001)。中介效应检验分析显示,手机娱乐在述情障碍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1.1%。手机关系在述情障碍对手机娱乐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手机关系水平较低时,述情障碍对手机娱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4.48,P<0.001);当个体手机关系水平较高时,述情障碍对手机娱乐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1.815,P=0.070)。结论述情障碍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手机依赖,还通过手机娱乐的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间接影响;手机关系在述情障碍和手机娱乐之间起调节作用。
胡荣婷周志涵张斌毛惠梨彭妤熊思成
关键词:述情障碍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对初中生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身体羞耻的纵向中介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采用问卷法对339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追踪,旨在考察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的发展趋势,并检验身体羞耻在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中的纵向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手机依赖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分别对社交焦虑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起直接预测作用;身体羞耻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在手机依赖对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机制中起完全纵向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生社交焦虑及其风险因素的特征和动态作用机制,为合理使用手机、改善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提供了新的干预视角。
曾奕欣张斌熊思成龙专张安琪曾成伟刘家僖杨莹
关键词:手机依赖社交焦虑
青少年睡眠质量的潜在剖面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青少年睡眠质量的潜在分类,从而分析青少年的睡眠质量是否存在群体异质性,并探讨人口学变量对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1275例初中、高中生,其中男生657(51.5%)人,女生618(48.5%)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睡眠质量,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可分为4种潜在剖面:睡眠良好组(71%)、生理性睡眠不安(6.8%)、心身性睡眠不安(20.6%)、药物催眠组(1.6%),且各组在睡眠质量的不同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与睡眠良好组相比,生理性睡眠不安组中,男生所占比例较大(OR=2.77,P<0.001),心身性睡眠不安组中,初一年级所占比例较大(OR=1.58,P<0.05)。结论: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分为睡眠良好组、生理性睡眠不安组、心身性睡眠不安组、药物催眠组4个潜在剖面;性别、年级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不同潜在剖面产生影响,未来应对不同睡眠潜在剖面的青少年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式,以期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
张安琪张斌熊思成曾奕欣曾成伟胡荣婷
关键词:青少年睡眠
述情障碍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序列中介作用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述情障碍、自尊、主观幸福感和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对514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述情障碍、自尊、主观幸福感和问题性手机使用4个因素间存在显著相关(r=-0.25~0.54,P<0.01)。2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在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间起序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4,占总效应的22.22%。结论:述情障碍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还可以通过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对其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王亚楠吴衣衣曾成伟王惠敏张淑君张斌
关键词:述情障碍自尊主观幸福感
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索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与正负性情绪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类别及特征,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别在情绪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高手机成瘾组(n=86,23.9%)、低手机成瘾组(n=187,52.1%)和无手机成瘾组(n=86,24.0%);手机成瘾的3个类型在正性情绪得分(F=3.30,P<0.05)和负性情绪得分(F=20.09,P<0.001)上差异均显著。具体而言,无手机成瘾组的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高手机成瘾组和低手机成瘾组,高手机成瘾组的正性情绪得分与低手机成瘾组无显著差异;高手机成瘾组的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低手机成瘾组,低手机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无手机成瘾组。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且不同类群体在情绪体验上存在差异,未来可根据人群分型特点开展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措施。
曾奕欣龙专张斌李洁阳熊思成张安琪曾成伟杨莹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体验
手机依赖测验中文版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手机依赖测验(The Test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TMD)进行中文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用手机测验中文版(TMD-C)对788名青少年施测,将样本随机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抽取200人间隔4周实施重测。结果:通过因子分析获得4因子结构和3因子结构,经比较,4因子结构各项指标拟合度更优。TMD-C包含突显性、耐受性和干扰其他活动、戒断症状、失去控制4个维度共20个项目,各因子负荷在0.44~0.79,累计贡献率为54.91%。量表结构效度良好(χ^2/df=2.29,RMSEA=0.056,CFI=0.922,NFI=0.895,IFI=0.923,AGFI=0.910);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4个因子的系数在0.69~0.83之间;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76,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5~0.70之间;TMD-C与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抑郁、孤独感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手机依赖测验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我国青少年手机依赖研究的测评工具。
张斌熊思成姜永志蒋怀滨徐依陈贵刘家僖
关键词:信度青少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