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 作品数:64 被引量:72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莹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农村古民居适当市场化可行性研究及构想被引量:2
- 2007年
- 一、历史建筑的爱与忧
2005年葑湄草堂(建于清朝中期的苏州古宅)拍卖惨遭流拍;2006年朱家园别墅(苏州最大单体民国建筑)的上海拍卖会,最终因无人竞买而撤拍…这是一批非文物保护单位却同样有着较高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的历史建筑(姑且称之,苏州称为控制保护建筑)。将历史建筑拍卖给私人,积极将社会资金力量引入到历史建筑的保护,是苏州人探索保护建筑文化遗产迈出的艰难一步:这是对历史建筑深刻的“爱”,
- 杨莹
- 关键词:市场化古民居文物保护单位农村保护建筑民国建筑
- 影像论史:都市空间的视觉证据
- 2020年
- 本文以2019年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都市"课程作业中的4份影像记录为基础,通过分析拍摄者对都市脉络中的私人空间的理解与诠释,以此讨论"影像"作为现今不断普及的新媒介,在历史研究中的实践方法,及其具有的价值与应用的可能。
- 王为
- 关键词:影像建筑史历史研究方法
- 国民政府中的“预备”建筑师——浅论民国时期南京开业建筑师的政府工作经历及其影响
- 2014年
- 本文在整理了大量南京民国开业建筑师的履历之后,注意到与当代不同的现象: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开业建筑师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高,有相应的建成作品。文章随后介绍了部分开业建筑师在政府期间的经历和设计作品。最后,文章从社会背景、建筑师制度和专业水准等方面确定了政府工作经历是开业建筑师职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而新兴的国民政府及其"中国固有式"建筑理想也可能对开业建筑师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影响。
- 季秋
- 地域建筑的现代建构:影像中的加州住宅史(1945—1970年)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通过对加州"现代住宅"几种典型"影像"的回顾,考察了战后世界建筑史中"现代性"与"地域性"共同塑造出的"空间"特征及其历史含义,并试图以此揭示"媒介"研究蕴涵的"文化转向"对建筑史的方法论意义。
- 王为
- 关键词:现代建筑地域建筑影像文化史
- 广袤农村的城镇化趋势——以湖南省新宁县为例
- 2013年
- 城镇化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熟知的大中型城市,在中国规模数量更大的农村土地上,城镇化也在以另外一种形式深刻的发生着。广袤农村城镇化现象是更有研究价值的对象,近期对湖南乡土考察就是带着如此目标,不单单是发自建筑角度的观察,更希望能够以城镇规划高度甚至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城镇化发展在农村的趋势。
- 周琦
-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建筑
- 文化景观的叙事呈现——以隋炀帝陵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为例被引量:7
- 2016年
- 从大扬州城市文化景观结构的价值重组,考古文化价值景观意境的序列呈现,墓葬本体保护引导下墓葬形制的行为体验以及建筑与景观结合下的场景设置与空间体验4个方面,分析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理念与过程,以诠释大遗址保护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叙事呈现的发展脉络。
- 朱渊沈旸李永辉姚昕悦
- 关键词:风景园林隋炀帝大遗址文化景观叙事
- 浅论村庄社区关联与乡村遗产管理
- 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必然与当地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有直接联系,乡村的遗产保护事业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深层次地,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解决乡村的遗产保护问题,必须以对该地区公共事务能力的研究为前提,这决定着适合该地区的保...
- 杨莹
- 关键词:村庄
- 唐长安国子监与长安城被引量:1
- 2010年
- 建筑营造,选址规划为先,且古代都城的官方建筑更给予礼制规矩的约束和定位,从唐长安国子监所在入手,即出于都城规划的全局之虑;再大而化小,视角由城市转至国子监庙学,因文献记载的建筑信息极为稀少藉由解读庙学行礼中的行进路线和空间使用,可钩稽些许对建筑本体和城市空间的认知;再结合参与科举者行止空间的描摹,及于帝都功能空间的再思考。
- 沈旸
- 扬州会馆录被引量:1
- 2008年
- 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本文以明清时期扬州的会馆为研究对象,在扬州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手段研究。从城市的角度,探讨扬州会馆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旨在加深对明清扬州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沈旸
- 关键词:会馆城市明清
- 相山水地-营经典园-成画意场——第11届江苏省园博园城市展园苏州园设计
- 2022年
- 第11届江苏省园博园城市展园苏州园的设计,是一次在具体场地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造园实践。从造园过程中3个关键阶段展开分析苏州园的设计:首先通过“相山水地”结合场地特点进行地形处理和山水布局;再经由建筑、假山、植物的共同组织“营经典园”,创造既能够呼应经典园林又独具特点的空间情景;最终实现“成画意场”,使园林真正成为让游人在其中感受穿越古今、欣赏画意的场所,这是将经典园林创新性地融入当下生活的一次思考与实践。
- 杨莞阗周琪陈薇
-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博园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