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7 被引量:142H指数:5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城市功能格局的西安市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被引量:24
- 2019年
- 针对以往文化产业区位特征研究中缺乏与城市功能格局有机联系的问题,以中国西部重要的文化产业集聚中心西安市为案例,采用土地利用区位商、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与城市功能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西安市的文化产业布局具有较强的'空间+功能'依附性特征,其空间集聚以城市发展主轴为方向线,集中在以一类工业和科教功能为主、开发较为成熟的城市综合功能区。传统商贸业、物流业等要素集散枢纽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影响较为显著。面向生活服务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而面向生产服务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则表现出较强的产业关联导向和环境氛围导向特征。
- 薛东前万斯斯马蓓蓓陈荣玉
- 关键词:文化产业
- 铁路旅游交通成本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八个客源城市铁路出游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长春、昆明、成都八个客源城市为案例地,以中国大陆拥有A级景点的直辖市和地级行政单元所在城市为目的地,以客源地(origin)和目的地(destination)(O-D)之间的铁路线为连接构建了八个旅游系统,对以客源地为中心的旅游交通成本随出游距离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平均旅游交通成本随出游半径的扩大呈指数增长,八个客源城市的铁路平均旅游交通成本存在差异;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交通成本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客源地为中心同心圆状向四周递增的分布格局,与旅游交通经济成本空间分布相比,旅游交通时间成本空间分布沿铁路干线延伸的特点显著;6 h为乘坐火车出行体感“舒适”和“疲惫”的时间分界点,以舒适程度为标准划分的八个客源城市铁路出游空间面积大小不一。
- 吴珊珊吴晋峰邓纯纯吴宝清
- 关键词:旅游系统
- 中国A级景区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8
- 2020年
- 依据2016年中国A级景区数量和空间分布数据,应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等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省域尺度上对A级景区的数量、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级景区建设已从数量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我国A级景区空间分布与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一致性,87%的A级景区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且在京津冀、长三角和山东半岛地区形成密集分布区;各省旅游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均与其A级景区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5A和4A景区数量的相关性更高。基于以上,提出中国A级景区质量提升对策、西部优先发展对策、区域合作发展对策、交通优先发展对策和景区产品创新对策五大对策。
- 邓纯纯吴晋峰吴珊珊吴宝清
- 关键词:A级景区
- 移动定位大数据视角下的人群移动模式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49
- 2018年
- 了解城市人群移动行为和空间结构对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应急响应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采集大规模、长时间序列的人群移动定位大数据变得容易,为人群移动行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用于城市人群移动行为和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数据源及其特征,并分别从人群移动行为、城市空间结构2个方面对近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目前的研究主要从移动定位大数据中挖掘人群移动模式,理解人群移动时空规律,进一步透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而对城市空间结构与人群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未来可通过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综合研究人群移动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大规模群体移动行为时空分析理论和模型,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群移动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关系。
- 杨喜平方志祥
-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 我国国内旅游流空间流动模式演替与全域旅游供给升级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运用归纳法和辨析法,分析了我国国内旅游流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旅游者、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研究旅游流流动模式的演替,揭示了国内旅游流由"集散-有序"流动模式到"直流-分散"流动模式的演替变化。基于这种演替,国内旅游者流动变得分散化、网络化和全域化,从而使得全域旅游供给转变和升级成为必然要求,为我国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徐雨利李振亭
- 关键词:国内旅游流
- 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基于秦巴山区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及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明显,形成了沿江河和山系分布的“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富集区,且人文类旅游资源多沿江河分布;秦巴山区旅游发展业绩与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为主;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经济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旅游资源滞后型、旅游经济滞后型均存在;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 常建霞李君轶李振亭吴冰
-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