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

作品数:112 被引量:360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柯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文化科学
  • 34篇历史地理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艺术
  • 9篇哲学宗教
  • 8篇社会学
  • 8篇文学
  • 7篇建筑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5篇文化
  • 21篇民俗
  • 16篇非物质文化
  • 15篇非物质文化遗...
  • 14篇叙事
  • 12篇文化精华
  • 12篇文化体验
  • 12篇小栏目
  • 12篇精华
  • 12篇传统文化
  • 12篇传统文化精华
  • 11篇谱系
  • 11篇民族
  • 10篇民俗学
  • 9篇民族复兴
  • 9篇传承
  • 8篇信仰
  • 8篇自信
  • 8篇文化自信
  • 6篇非物质文化遗...

机构

  • 108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美国印第安纳...
  • 1篇国立东华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日本关西学院...

作者

  • 7篇徐赣丽
  • 6篇田兆元
  • 4篇李明洁
  • 4篇游红霞
  • 2篇王均霞
  • 2篇王立阳
  • 1篇胥志强
  • 1篇范长风
  • 1篇黄清喜
  • 1篇陈华文
  • 1篇林美容
  • 1篇方云
  • 1篇李柯
  • 1篇刘惠萍
  • 1篇谭富强

传媒

  • 14篇民俗研究
  • 13篇为了孩子(2...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广西民族大学...
  • 6篇民间文化论坛
  • 5篇航空港
  • 5篇文化遗产
  • 5篇非遗传承研究
  • 4篇少年文艺(上...
  • 2篇西昌学院学报...
  • 2篇检察风云(社...
  • 2篇年画研究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东南文化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民族艺术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7篇2022
  • 7篇2021
  • 14篇2020
  • 22篇2019
  • 16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封面学者:人类学中国研究领域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孔迈隆教授
2019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孔迈隆教授(Myron Leon Cohen) 是国际汉学人类学领域的一位泰斗级学人。孔迈隆早在中学时代就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1958年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人类学系后,进入该校人类学系和东亚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于196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弗里德(Morton H. Fried)。弗里德与中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是学术至交;他后来将孔迈隆引荐给费先生,使两人成为学术上的挚友。
李明洁
关键词:费孝通先生
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转向被引量:13
2021年
随着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民俗学研究也需要从聚焦乡村向关注城市做适当的调整。相较于乡村研究,在城市进行研究不仅需要调整操作方法,问题意识与研究视角也需进行相应改变:一方面,城市研究需要从城市的特征出发,充分发挥城市资源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城市"民"的特点和新时期民俗学的研究任务,我们需要从注重底层转向注重身边的"我群",从注重血缘和地缘转向注重趣缘,并运用个人生活史和"考现学"的方法来关注当下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样的调整,希望能给当下充满学科危机的中国民俗学带来新鲜的气息、赋予新的能量,从而开拓学术视野,迈向现代民俗学。
徐赣丽
关键词:民俗学城市田野
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被引量:2
2021年
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从士大夫塑造的知礼的杞梁妻到民众塑造的纵情任欲的孟姜女,该研究体现了顾颉刚对旧礼制的批判和对新道德的追求。在其交叠的叙述中,女性成为其批判旧礼制、传达新道德的载体。一方面,民众被塑造成与士大夫阶层相对的、未受礼制熏陶的、富于情感的人,是中华民族依然保持着活力的象征,而女性作为民俗学者眼中最多情的群体,又成为民众的代表;另一方面,女性被塑造成封建礼制的牺牲品,是"奴隶的奴隶",因而,女性的生存状况便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将女性从家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其自由平等的人性便具有了正当性。
王均霞
关键词:民众礼制
天凉好个秋:话说寒露和霜降
2022年
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弘扬与推广,既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复兴的底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传统文化体验与活动,就是深受孩子喜爱的生活教育。《为了孩子》有幸与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合作,开设“传统文化”小栏目,旨在为读者开启一扇贴近孩子生活的传统文化之窗,带孩子领略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中建立起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覃霄方云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华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验小栏目民族复兴
民俗叙事谱系视域中的龙文化被引量:1
2020年
民俗叙事谱系理论认为,一种文化认同的建构与实现,得益于民俗谱系的形成,而民俗谱系的形成则有赖于民俗叙事的展开。因此,从民俗叙事谱系的视角对龙与龙王形象的起源、龙王信仰的产生与发展、龙王信仰中的神话传说、龙王信仰的域外东传等龙文化与龙王信仰范畴内的相关问题进行叙事形态分析,发掘其谱系呈现方式,对于把握龙文化特别是龙王信仰的整体形态,揭示这一文化形态与其要素之间的多元互动、联系统一,及其在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建构上的伟大价值,就显得至关重要。
钱梦琦
关键词:龙文化文化认同
《成都竹枝词》中的巴蜀婚育习俗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竹枝词作为起源于巴蜀地区的民歌,描画世情风俗真切细腻、朴实自然,深受巴蜀百姓的喜爱。以林孔翼所辑《成都竹枝词》为主要史料来源,运用民俗学、历史学等视角对竹枝词进行解读,试图完整地呈现其中所体现的从说媒、订婚、备婚、正婚、回门、生育这一传统婚育程序。并通过竹枝词作为巴蜀乡土文学所体现出的对百姓日常生活的记录和传承意义,梳理竹枝词中所体现的婚育习惯的变迁,揭示具体婚俗事象背后受新思想影响下百姓性别观念、婚姻观念的变化,最终试图解释婚育仪礼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之所在。
吴薇
关键词:竹枝词婚俗仪式
重新思考摩西奶奶
2019年
美国画家摩西奶奶(GrandmaMoses)是现当代艺术史上的特殊个案,她的经历与二十世纪全球诸多的政治格局、经济趋势、技术发展和艺术风潮的变化紧密关联。二十一世纪初,摩西奶奶的主要价值和历史叙事被整理了出来,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时机,来全面理解摩西奶奶的传奇并重新审视她多元的文化意义。
李明洁(译)
关键词:重新审视历史叙事
妈祖信仰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与实践机制——谱系理论的视角被引量:4
2022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义在于建立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同源性与联系性,以形成群体性的认同为关键问题。妈祖信仰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联结两岸关系的文化纽带,具有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要意义。从谱系理论的视角出发,两岸妈祖信仰的谱系特征为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社会基础。两岸妈祖信仰谱系的互动性与认同性则分别从外部互动交流与内部认同建构两方面,构成妈祖信仰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机制与内化机制。
游红霞田兆元
关键词:妈祖信仰两岸
“怀恋旧事”与“溯源风俗”:《北京风俗图谱》的北京书写
2021年
由日本京都学派汉学家青木正儿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编图成册、由内田道夫于20世纪60年代解说的《北京风俗图谱》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风俗:它体现了两位日本学者面对中国风俗与文化时的不同思考:相较于内田道夫在解说时所体现出的其试图"溯源风俗"的意图,青木正儿在时代背景与治学兴趣的影响之下,在关注北京风俗时显现出"怀恋旧事"般的情感。青木正儿的个体经验、文化审美与他者立场,也使这些记录风俗的图像在呈现与遮蔽中表现出了虚实交错的特点。
刘倩
关键词:青木正儿
民间话语转向:叙事、地方性知识和民俗学的新语境被引量:13
2016年
当代民俗学的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界和公众对民间话语的兴趣剧增,叙事和地方性知识变得日益重要。普通人的民间话语作为权力的工具,越来越多地显现在公共文化中,创造了舆论关注的亮点;在健康与法律等诸多领域,民间话语的地位和价值已经得到了共识性的认可,"民间话语转向"导致了认识论的革命。在此社会变革的氛围中,民俗学急需处理与民间话语相关的"为与不为、能与不能、该与不该"的问题,思考怎样扮演真实的、想象的和潜在的角色,来促进文化与社会的改变。
戴安娜.埃伦.戈德斯坦李明洁
关键词:民俗学叙事地方性知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