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

作品数:70 被引量:106H指数:5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皮肤
  • 15篇细胞
  • 9篇肿瘤
  • 9篇病理
  • 8篇淋巴
  • 7篇蛋白
  • 7篇红斑
  • 6篇肉芽
  • 6篇肉芽肿
  • 6篇皮肤表现
  • 6篇丘疹
  • 5篇症状
  • 5篇基因
  • 5篇黑素
  • 5篇儿童
  • 5篇表皮
  • 5篇病理过程
  • 4篇性疾病
  • 4篇增殖
  • 4篇手术

机构

  • 70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靖江市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9篇孙建方
  • 7篇王小坡
  • 5篇姜祎群
  • 5篇陈浩
  • 4篇张韡
  • 3篇宋昊
  • 3篇温斯健
  • 2篇杨莹
  • 2篇陆鑫锋
  • 2篇曾学思
  • 2篇徐西光
  • 1篇吴丽娟
  • 1篇尹跃平
  • 1篇王华
  • 1篇吴信峰
  • 1篇韩燕
  • 1篇冯雨苗
  • 1篇孙祖凤
  • 1篇张丽娟
  • 1篇吕成志

传媒

  • 4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3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族白癜风527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藏族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527例藏族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7例藏族白癜风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0.97∶1;发病年龄在10~30岁的患者263例(49.9%)。进展期335例(63.6%),稳定期192例(36.4%);节段型97例(18.4%),寻常型293例(55.6%),混合型79例(15%),未定类型58例(11%)。皮损位于面颈部253例(48%),躯干148例(28%),上肢64例(12%),下肢46例(9%),会阴肛周黏膜16例(3%)。春季发病154例(29.2%),夏季198例(37.6%),秋季98例(18.6%),冬季77例(14.6%)。140例(26.6%)伴发其他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85例(16.1%),且74例(14.0%)为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白癜风伴发;22例患者至少1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水平异常,其中包括进展期18例。与稳定期相比,进展期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水平显著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海拔水平与白癜风分期(rs=-0.18,P<0.001)呈低度相关。白癜风分期与TSH(rs=-0.12,P=0.005)、补体C3(rs=-0.09,P=0.041)呈低度负相关,分型与TSH(rs=-0.11,P=0.011)呈低度相关。结论:西藏地区藏族白癜风患者以10~30岁发病为主,发病部位以面颈部为主,春夏季发病多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
扎珍索朗曲宗慈仁央吉白央德吉央宗张韡
关键词:白癜风藏族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八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皮下结节型结节病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2-2018年诊断的8例皮下结节型结节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50.5岁.皮损均表现为多发无痛性肤色皮下结节,无外伤或破溃史,其他皮损表现有红斑(1例)和暗紫色斑块(1例).6例患者伴肺部累及,未见其他系统累及.组织病理表现为皮下组织内非干酪性肉芽肿,抗酸染色均阴性.8例患者中7例接受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缓解或消退,1例失访.结论皮下结节型结节病初发皮损表现为无痛性肤色皮下结节,可合并红斑斑块等表现,组织病理提示非干酪样肉芽肿改变,多伴慢性轻度系统受累,肺部累及最常见,预后较好.
缪秋菊宋昊王逸飞徐秀莲孙建方
关键词:结节病皮肤表现病理过程
中心体相关蛋白5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可调节细胞质分裂过程,且是其中关键的调节因子。CEP55不仅在正常细胞中发挥作用,还可导致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生,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此外,CEP55还是一个促瘤因子,参与多种实体及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以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因此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靶点及预后评估指标。目前关于CEP5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涉及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CEP55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助于理解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曹蒙乐张慧王焱
关键词:肿瘤细胞分裂信号通路表观遗传
皮肤镜在外阴部乳房外Paget病与慢性湿疹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描述外阴乳房外Paget病(EMPD)和慢性湿疹的皮肤镜特征,探讨其在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行并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例外阴EMPD和16例慢性湿疹患者的皮肤镜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判断两种疾病的各项特征百分比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EMPD患者皮损皮肤镜下19例为乳红色背景,而慢性湿疹患者乳红色背景仅1例,背景颜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色鳞屑均为最常见的脱屑形态,分别为9例、13例(P=0.128)。EMPD患者皮肤镜下血管结构均呈一致性分布,19例出现点-球状血管,14例见线状血管;慢性湿疹血管结构则均呈片状或簇集状分布,16例均出现点-球状血管,7例可见线状血管,两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MPD患者中19例见亮白色条纹、20例见亮白色无结构区及19例纹网状结构,而慢性湿疹患者中均只有1例可见以上结果,两组3种特殊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外阴部位EMPD和慢性湿疹具有特征性的皮肤镜下表现,皮肤镜在EM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张韡黄莉明聂瑾吴敏智何芳华陆鑫锋王焱邵雪宝李晶晶莫星帆赵亮孙建方
关键词:湿疹
一例合并枕部动静脉畸形和脊柱侧弯的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患者女,15岁。因全身多发咖啡斑15年、脊柱侧弯1年余就诊。1年前因枕部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肿物。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多个大小不等咖啡斑,最大约3 cm×4 cm,腋窝、腹股沟雀斑。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者NF1基因第26号外显子发生碱基T杂合缺失(c.3328delT)移码突变。患者父母及弟弟均未发现该突变。诊断: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枕部动静脉畸形和脊柱侧弯。
王小坡陈志明杨勇孙建方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1型基因神经纤维瘤病1型动静脉畸形移码突变
原发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分类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原发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皮肤、但与淋巴结病变不同的异质性病变。虽相对少见,仍是淋巴造血系统病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版WHO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分类及2018年的皮肤淋巴瘤WHO-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类中,大多数疾病分类较前没有变化,但对一些疾病,如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和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认知有新的改变,增加了新的病种。本文基于2017年版WHO分类和2018年WHO-EORTC分类介绍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分类的新进展。
陈浩孙建方周小鸽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免疫组化在上皮性皮肤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上皮性皮肤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或皮肤附属器的肿瘤。上皮源性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在某些诊断困难情况下,免疫组化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包括鉴别肿瘤起源,肿瘤良恶性及原发或者转移性上皮源肿瘤。有时候,需要组合数个抗体来进行明确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对组化结果需要小心解释并结合组织学特征,才能出正确诊断。
王小坡姜祎群孙建方
关键词:毛囊汗腺肿瘤皮脂腺肿瘤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预后相关特征研究进展
2022年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是皮肌炎的特殊亚型,表现为典型皮肌炎的皮肤病变,但缺乏特征性肌病。与经典皮肌炎相比,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在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谱和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方面具有其独特预后特征,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李毓芬姜祎群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
血管瘤样Spitz痣一例
2021年
患者女,4岁,因鼻背部红色丘疹8个月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鼻背部出现粉色丘疹,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体检:一般情况可。皮肤科检查:鼻背部见-0.5 mm×0.5 mm粉色孤立丘疹,稍隆起于皮面,表面光滑。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稍增多,真皮内见广泛的梭形细胞增生,呈束状或片状生长,部分细胞穿插于硬化的胶原纤维束间,部分区域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病变内见多数裂隙状管腔形成,细胞无明显异形性,无病理性核分裂相,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图1)。
王逸飞宋昊耿怡缪秋菊徐秀莲孙建方
关键词:鼻背部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管腔形成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引起面部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结构。真皮内弥漫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在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样结构,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灰褐色绒毛状菌落。玻片小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内含大量孢子的分生孢子器及分隔分支的暗色菌丝。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诊断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CO2激光去除鼻尖部位疣状突起,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每天2次,3个月后皮损消退停药,随访6个月无复发。
冯雨苗吴丽娟王森淼孙澜曾学思沈永年吕桂霞刘雏达
关键词:着色真菌病序列同源性核酸面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