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作品数:24 被引量:59H指数:5
- 相关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验及实践路径被引量:2
- 2022年
- 甘肃涉藏地区是多民族共生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甘肃涉藏地区围绕发展经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及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等具体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总结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践路径,为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
- 余吉玲
- 关键词:历史经验
- 察汗诺门罕旗北迁述论
- 2016年
- 察罕诺门汗旗的北迁是安多藏区民族分布格局重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察罕诺门汗旗数次往返黄河南北,其驻牧地也随之发生了多次变动。察罕诺门汗旗的北迁,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为获取生存空间,以及蒙藏势力消长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该旗的发展以及安多藏区民族关系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 王力党潇楠
- 关键词:安多藏区民族关系
- 论北京回人礼拜寺对杭州凤凰寺的模仿与改易——清乾隆时期边疆治理的一个侧面
- 2023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则档案说明,乾隆二十八年(1763)北京敕建的回人礼拜寺的建筑样式,参考了明清以来汉地最为知名的清真寺——杭州凤凰寺。其中门楼参照、保留了凤凰寺的伊斯兰风格。结合文献和图像可以看出,回人礼拜寺的大殿并未依照凤凰寺的伊斯兰式穹隆形顶而建,而是表现出典型的汉地风格。礼拜寺建筑风格的融合取舍,是乾隆朝边疆治理策略的侧面折射,体现出清中叶多民族国家统合进程中的文化考量。
- 撒海涛杨晓春
- 关键词:乾隆皇帝边疆治理建筑风格
- 论麦彭嘉措对萨迦派、格鲁派因明思想的承袭与发展
- 2017年
- 麦彭嘉措(1846—1912)对近代宁玛派佛教因明理论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所著的《智者入门》、《释量论大疏》、《解义慧剑》等论著中,针对作为因明学重要概念之一的"真因"予以了详细阐释和分类。根据对其相关因明学文本的梳理,可以发现他在论述属于真因范畴的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时展示出了对萨班《量理论》、普觉·强巴《因正理论》的紧密承袭关系,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创建性解释。
- 郑宏颖郑宏颖
- 关键词:藏传佛教
- 传承与建构:“三格毛”文化的认同与实践
- 2022年
- “三格毛”是卓尼藏族妇女服饰、头饰与发型的统称。“三格毛”是在长期的时空演进中形成的结果。地方民众作为文化实践的主体在秉承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并结合卓尼地域特征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重组与再建构,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标识,体现多元共生中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着力将“三格毛”文化资源再造为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文化资本,以大力宣传和推介的实践形式,彰显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进而在多元共生的文化情境中重构地方发展话语权。
- 余吉玲
- 生命历程视角下乡城迁移老年人的市民化——基于甘肃省天祝县的调查被引量:7
- 2021年
-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速周边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与定居。在生命历程后期,农村老人以主动或被动的形式裹挟进城镇化潮流,从农村流入城镇,生活发生巨变。晚年迁移、身份转型、市民化等生命事件对农村老人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自身人力资本脆弱,农村老人进城即失业,加之难以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子女外出务工等,成为城镇新型贫困群体、边缘群体和留守群体。农村文化对老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在城镇复制农村生活模式,难以适应消费性的城镇生活。虽然老人在城镇生活实践中充满困境,但老人渴望扎根城镇,其市民化意愿与能力间存在张力。进城老人希望在城乡之间两栖流动,享受现代化成果的同时积累家庭资本以规避城镇生活风险。
- 切排余吉玲
- 关键词:生命历程老年人市民化县域城镇化
- 藏族传统文化中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课堂融合——评《藏族传统教育发展研究》
- 2017年
- 藏族传统文化与当地宗教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藏族传统文化主要依靠当地宗教信徒代代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尤其是其与宗教融合的特点,顺应了当地社会发展需要。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知识和智慧都值得当代人借鉴、学习、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要得到发展必然需要通过教育来推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变得多样化。对于如何挖掘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及如何传承问题,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西北民族大学傅千吉著作的《藏族传统教育发展研究》一书,正是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藏族传统教育发展历程的经典作品。
- 郑宏颖
- 关键词:藏族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研究课堂宗教发展
- 民族传统文化建筑表达的伦理叙事功能--以裕固族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 陈文江黄超
-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建筑表达伦理叙事教化
- 明代河湟岷洮地区的移民与边地文化变迁被引量:8
- 2018年
- 明代河湟岷洮边地设置的军事性卫所,不仅为明朝巩固西部疆域提供坚实的武力后盾和军事保障,还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和文化移植。卫所移民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其负载的汉文化对基层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以致卫所成为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地理单元。随着移民与少数民族间的互动交流日趋频繁,周边少数民族渐染华风,其生产方式、礼仪风俗、乡土方言均有所改变,而移民群体建构的教育体系使重文之风日益浓厚,对地方文化事业也有所促进。与此同时,土官阶层作为明廷治理基层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改汉姓,修家谱,更成为多元文化沟通融合的先行者。
- 武沐陈亮
- 关键词:明代移民文化
- 现代国家“边境”的界定被引量:15
- 2018年
- 作者从国家中心与边疆的关系出发,对比边疆、边境、边界概念及研究我国边境管理条例中有关边境规定后认为:边境就是相邻国家接壤的有常住民众生活其中的某级行政区域或纵深区域。接壤区域的行政管理范围以各个国家的实际规定为准,常住民众则指在各自具有法律效力的边境区域生活并取得常住资格的所有民众。对中国来说,边境就是中国与相邻国家接壤的有常住民众的地级市(盟)、县(旗)管辖区域。
- 徐黎丽那仁满都呼
- 关键词:边疆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