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作品数:62 被引量:320 H指数:10 相关作者: 魏盾 林述凯 缪春明 宋大勇 曹健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 吉林大学校医院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卫生厅课题 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引导下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引导下定位卵圆孔行球囊压迫术, 穿刺针可在透视下一次性准确进入卵圆孔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入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 于3D-DSA引导下对头颅进行图像重建, 选取最佳工作投影后透视确定卵圆孔的位置, 透视下穿刺针直接穿刺卵圆孔。测算最佳工作投影的角度范围和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球囊形状。结果 3D-DSA可以使术者准确、安全、快速地一次成功穿刺卵圆孔。根据三维图像确定正确的卵圆孔位置。插入套管针的角度为患侧旋转14°~35°(平均22°)角, 颏顶位36°~54°(平均44°)角。侧位充盈球囊呈梨形, 压迫时间150~180 s。所有患者PBC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1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 再次PBC后疼痛消失, 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应用3D-DSA可为PBC提供可视化的卵圆孔穿刺, 避免误穿引起的并发症, 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套管针的位置与球囊导管的深度, 疗效优良, 安全。 宁显宾 朱斌 张忠杰 赵长福 逄锦峰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数字减影 球囊压迫 神经外科患者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 0 1 3年7月-2 0 1 4年7月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持续腰穿外引流治疗的患者4 2例,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置管时间以及每天平均引流量。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4 2例患者中4 0例痊愈,治愈率为95.2%,住院时间5~1 3 d,平均(8.7±1.5)d,每天引流量1 3 0~3 0 0 m l,平均(1 8 4.3±2 2.4)m l。结论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神经外科患者持续腰穿外引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 吕艳红关键词:神经外科 持续腰穿外引流 护理 miR-423-5p调控PDCD5表达增强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性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瘤及瘤旁组织标本,以及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SHG-44和人脑小胶质细胞株HMC-3,用qPCR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miR-423-5p和PDCD5的表达水平。用合成的miR-423-5p mimics和miR-NC分别转染U251和U87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50、100、150和200μmol/L)的TMZ处理细胞,检测转染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U87细胞中c-caspase 3、Bcl-2和PDCD5蛋白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3-5p与PDCD5的靶向关系。结果:miR-423-5p在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1)。与miR-NC组比较,miR-423-5p mimics组U251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对TMZ的耐药性增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23-5p可与PDCD53'UTR结合,抑制PDCD5的表达。结论:miR-423-5p高表达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能力,其可作为临床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王雷 沈维高 刘艳波关键词:脑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U87细胞 肿瘤耐药 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缓解化疗疲劳及提高生活的作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究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缓解化疗疲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胶质瘤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胶质瘤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模式护理,在患者进行放化疗期间,给予健康教育手册、连接电话短信护理、跟踪护理、举办病情交流等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化疗后的疲劳情况和生活的质量。结果:通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疲劳程度上远远优于对照组,在病后生活的质量上远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发现,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缓解化疗疲劳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吕艳红关键词:胶质瘤 无缝隙护理 浅谈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探讨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和病情症状的分析,根据病情采取治疗的相对应的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其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其危险因素,加强自我保健与预防,尤为重要。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易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是现在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脑血管疾病虽然为专科疾病,但因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器官功能衰退,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心脏衰竭(心衰)、呼吸衰竭(呼衰)、肾脏衰竭(肾衰)、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 林述凯关键词:急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症状分析 β-catenin及其信号途径转导在肿瘤表达意义的进展 2008年 β-catenin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β-catenin不仅参与细胞间粘附,而且在生长发育和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肿瘤预后。本文就β-catenin结构与功能、与其他肿瘤因子相关性研究以及与β-catenin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阐述,展望β-catenin在脑肿瘤中的研究前景。 曹健 魏盾关键词:信号途径 肿瘤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VEGF、bF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血管新生情况,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的干预作用,探讨rhEPO对脑出血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1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rhEPO治疗组。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bFGF、CD34的表达变化,用CD34的表达来反映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脑出血后3h即有VEGF表达增多,7~14d达高峰;bFGF的表达6h开始增多,72h达高峰;CD34+血管数12h开始增多,14d达高峰。rhEPO治疗组6h~21d时VEGF、bFGF表达比模型组高(P<0.05或P<0.01),且VEGF表达于72h~7d时提前达高峰;12h~21d时CD34+血管数高于模型组(P<0.01),且于7d时提前达高峰。结论rhEPO能上调脑出血后VEGF、bFGF的表达,促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 石秋艳 孙惠芳 姜进克 张瑞彪 林述凯 李倩 刘超 何俊芳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D34 外伤性拒食症1例 被引量:2 2007年 曹健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报道 2014年 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一个主要原因,严重病例预后较差。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发作的人群,即使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其狭窄程度及患病率也会增加。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置人球囊式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复发率下降,但这些操作常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Wingspan支架系统采用自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近年来用于临床,证实安全和有效,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率低。本文介绍了我科应用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宁显宾 逄锦峰 丁照义 王雪鹏 王贺 赵长福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硬化性狭窄 术后并发症 枕颈交界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例分析 2007年 赵长福 王雪鹏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