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作品数:34 被引量:20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智慧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城市
  • 4篇城市规划
  • 3篇教育
  • 3篇公众
  • 3篇高校
  • 3篇城市设计
  • 2篇有效性
  • 2篇教学
  • 2篇公众参与
  • 2篇共享
  • 2篇轨道交通
  • 2篇城市更新
  • 2篇城乡
  • 2篇城乡规划
  • 2篇城中村
  • 1篇单车
  • 1篇低收入群体
  • 1篇地方感
  • 1篇地铁
  • 1篇动态规划

机构

  • 32篇深圳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北卡罗来纳大...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清华大学
  • 4篇深圳市城市规...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慕尼黑工业大...
  • 1篇长沙市规划信...

作者

  • 5篇杨晓春
  • 5篇宋彦
  • 5篇张艳
  • 5篇陈燕萍
  • 4篇辜智慧
  • 3篇冷红
  • 2篇武凤文
  • 2篇毛其智
  • 2篇杨华
  • 2篇李智慧
  • 1篇陈天
  • 1篇吕飞
  • 1篇尤涛
  • 1篇朱子瑜
  • 1篇徐小东
  • 1篇江志勇
  • 1篇王泽坚
  • 1篇李昊
  • 1篇杨震
  • 1篇王成芳

传媒

  • 8篇规划师
  • 5篇住区
  • 4篇城市规划
  • 2篇世界建筑导报
  • 2篇城市建筑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南方建筑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城乡规划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0全国...
  • 1篇2018中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利与市场之间——苏黎世住房合作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现阶段,中外大城市共同面临以中低收入者住房难为核心的结构性住房短缺问题。瑞士苏黎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住房问题应对策略,其中住房合作社是介于保障性与市场性住房体系之间的独特住房供应模式,为福利政策未覆盖到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基于众筹自助获得的可支付性高的得体住房。本文回顾了1830年代以来苏黎世住房发展的四阶段历程,梳理出各阶段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重点剖析了住房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规划建设经验,具体包括住房合作社的组成方式、住房开发的实施模式、租赁住房的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划建设的引导与调控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监督管控。最后,文章反思了我国的相关住房发展经历,并结合苏黎世经验对解决结构性住房短缺问题提出启示。
戴亦殊严雅琦
关键词:住房合作社中低收入群体
轨道交通影响下的深圳城市职住空间演变
2021年
本文以深圳为实证案例,分析了从2009年到2015年的城市职住空间演变及其与轨道交通的关系。总体上看,职住空间的分布及增长均呈现出向轨道交通走廊集聚的趋势,但不同功能类型的职住空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就业空间方面,有轨道服务的中心区承载了一半以上的非工业类就业增长,而没有轨道服务的非中心区则承载了主要的工业类就业增长;居住空间方面,中心区的居住建筑增长量显著低于非中心区,有轨道交通服务或邻近轨道交通服务的非中心区成为居住空间增长的热点区域。在轨道交通的影响与塑造下,深圳市的职住空间呈现出“圈层式多中心”的结构:第一圈层的就业与第二圈层的居住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职住联系;同时,在第一圈层和第二圈层内部,轨道交通线网上的“分段通勤”支撑和强化了城市的多中心结构。在未来的发展中,相比在中心区加密轨道线网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心区的吸引力,更需要考虑的应该是通过有效的政策鼓励在非中心区依托轨道交通建设非工业类就业中心,以减少它们对中心区的就业依赖。
张艳崔志祥朱潇冰辜智慧
关键词:住区轨道交通
香港城市气候环境研究与实施经验借鉴及其启示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饱受雾霾天气频发、热岛效应加剧等一系列气候问题的困扰,城市规划师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困难重重。香港是最早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气候研究的城市。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在气候环境研究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全...
杨婷婷
关键词:实施管理
文献传递
社交媒体数据支持的城市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以深圳极端天气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度和强度的显著增强,对高密度城市中公众和基础设施等承灾体造成严峻威胁,揭示和评估城市承灾体脆弱性对提升城市韧性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传统数据在极端突发灾害事件中的应用局限,社交媒体数据包含了实时且丰富时空信息而呈现出巨大潜力。研究以2018年“山竹”台风灾害3个时间序列阶段和深圳76个街道的空间分布为例,获取并预处理灾害期间相关微博数据后,分别基于LDA模型和SnowNLP模型训练得到公众灾害感知脆弱性和公众情绪脆弱性,并基于语料库构建进一步细分得到6种类型的基础设施脆弱性。研究发现这3种脆弱性的集中峰值呈现依次滞后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南北圈层差异和“哑铃状”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性提出提升城市承灾体脆弱性时空协调性的相关建议,对城市灾害韧性提供一定规划指引。
范雅婷李越凡涂伟李云
关键词:社交媒体公众情绪
如何制定公共政策来保障TOD的实施?--国际经验介绍及借鉴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针对国内公交导向发展(TOD)中对公共保障政策重视不足的现实状况,分规划、法规、价格和宣传四大类介绍了国外规划实践中常用的TOD公共保障政策。并根据国际经验分析了这些政策适宜施行的层面,探讨了它们在中国施行时在资源环境、法律与行政环境,以及社会接纳性三方面可能面临的障碍,希望为中国城市进行公交导向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的政策观。
李智慧彭科宋彦陈燕萍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级防灾生活圈与防灾隔离带共同构成。西昌城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基于以上体系,结合避难场所划定防灾生活圈,选择防救灾通道。
张艳郑岭高捷
从“120计划”事件看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被引量:7
2018年
2016年发生在深圳市的"湖贝古村120城市公共计划",以第三方建筑师、规划师、社会学家、艺术家和媒体人为主体,从保护城市公共利益出发,通过对湖贝片区更新项目的专业介入,最终影响了规划决策,引发了深圳市规划界对城市更新与规划制度的思考。文章在梳理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如实记录了"湖贝古村120城市公共计划"的事件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深圳市专业人士对城市公共利益的关注意识的觉醒,揭示了第三方专业力量在参与城市规划事件中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积极作用,进而从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层次"、"方式"和"实施"四个层面提出该事件对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的启示。
杨晓春宋成毛其智
关键词: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的外在有效性评估探讨--以深圳市城市规划为例被引量:18
2010年
以深圳现行法定规划为对象,采用城市发展相关规划编制成果评估和专家评估两种方法,对城市规划编制外在有效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具体包括对垂直级规划的承接性评价和对平行级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评价,旨在建立一套城市规划外在有效性评估框架,检验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促进规划编制的完善。
李智慧宋彦陈燕萍
出行特征视角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置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社区养老设施是支持老年人实现“在地化养老”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将大量配置。文章聚焦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以深圳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收集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数据,并基于设施供需匹配水平及布局公平性,综合评价设施配置的现状。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落后于老年人口增长,且存在设施运营不佳等现实问题;第二,老年人使用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出行,可接受的最大范围远大于设施的服务半径;第三,综合分析设施供需匹配情况及布局公平性评价,认为目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处于供给不足且分配不均阶段。文章结合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特征、设施供应能力与空间服务水平评价,从设施分级体系构建、设施15分钟生活圈配置优化和设施功能空间耦合三方面,提出促进设施配置优化的建议。
李云胡慧敏刘毓锦张东升范雅婷
关键词:社会公平
共享理念下深圳傍校村和高校互动性调查及规划对策研究
2023年
基于城市发展理念趋向“集约节约,开放共享”的趋势,国内校城互动仍处于初步阶段;傍校村作为高校链接城市社会的媒介,具有其存在必要性,却仍面临被拆除的窘境。本文以傍校村为切入点,研究其与高校的互动现状,藉此探究高校向城市开放的可行性,同时也为保护傍校村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手段是以深圳傍校村及其临近的高校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分析校村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受访者对傍校村空间需求调查以及受访者对加强校村互动的支持度。研究结果表明:校村相互依赖性较高,受访者对加强校村互动交流的支持度均达到60%及以上。最后,文章基于共享理念从制度、文化和空间三方面提出校村互动的具体优化路径。
张聪陈方廖莹严文俊
关键词:共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