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2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淑华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通胀国际传递的动态关系研究——兼论中国汇率的“通胀屏蔽功能”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样本外Granger因果检验等技术方法,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输出性"与"输入性"特征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并结合滚动广义脉冲响应技术方法,从动态分析的角度对中国在价格国际传递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在不同汇制区间,中国物价变动的"输入性"特征,并指出,2005年启动的汇率形成机制尚无法有效地吸收来自国外物价变动的冲击,汇率的"通胀屏蔽功能"并未显现。最后,本文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实现价格稳定"的若干启示与政策建议。
- 杨子晖李广众张宁
- 以政府绿色采购引领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 实施绿色采购有助于带动上游企业产品的绿色生产,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绿色采购是绿色供应链实施的基础。目前政府绿色采购虽然具有清单和环境标准要求,但是仅仅停留在基本层面,即仅对最终产品制定了采购的环保标准,尚未达到政府绿色采...
- 傅京燕章扬帆乔峰
-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
- 中国碳排放影子价格度量及空间计量被引量:2
- 2018年
- 在中国即将实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背景下,围绕碳排放的影子价格展开研究,首先将二氧化碳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对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影子价格进行度量,为中国推行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提供定价参考;其次,将碳排放影子价格与碳排放效率两者相结合,对比分析中国碳排放的省域间差异及其原因,探讨中国推进碳减排的区域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中国各省份间碳减排成本的空间相关性,并据此建立时间空间双向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碳减排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碳排放效率较高的省份,如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其CO2实际排放量接近目标排放量,碳减排成本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难以直接实现进一步的碳减排;对于碳排放效率较低和碳排放影子价格较低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内蒙古、新疆、云南、甘肃、陕西、山西、贵州等区域,实现碳减排相对较易,应成为中国全面实施碳减排重点关注的区域;根据碳排放影子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中国各省份之间的碳减排成本呈现区域的集中性,在减排过程中应该注重省份间的合作,互惠互利;当碳减排进入攻坚期时,碳减排政策应从降低碳减排成本入手,并在不降低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 陈红蕾聂文丽
- 关键词:非期望产出碳排放效率影子价格
-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与城市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以浙皖新安江流域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 景守武张捷
-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环境改善
- 碳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被引量:62
- 2016年
- 通过把资本存量、就业人数、能耗、时间等变量纳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碳排放总量、能源强度等变量以及区域虚拟变量作为生产无效率函数的解释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碳排放增长会扩大技术无效率项并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强度却引至了更多的碳排放,符合杰文斯悖论;减排技术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比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更快。
- 谌莹张捷
-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经济增长
- 广东省火电行业碳排放与峰值预测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通过计算广东省火电行业1995—2013年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运用双对数回归方法,研究广东省火电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通过设置6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情景,预测未来广东省火电行业碳排放量达峰年份与达峰排放量。研究发现,广东省火电行业碳排放量受生产总值、人口、第二产业占比、单产能耗、产值电耗和低碳政策的影响,其中低碳政策的强力实施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在中增长和强减排的推荐情景下,碳排放量可最早于2022年达峰,最迟也将在2028年达峰。本文提出抓住新常态发展机遇,加强碳减排力度、鼓励发电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 傅京燕徐淑华代玉婷
- 关键词:情景预测火电行业
- 环境规制会影响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吗?——基于中国面板数据和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被引量:48
- 2014年
- 本文使用2002—2010年面板数据,在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向量分解估计方法(FEVD),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我国五类污染密集型商品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严格的内生环境规制可以显著提升五类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但用环境规制强度(ERS)和CO2排放强度分别测量的外生环境规制对五类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同时外生环境规制二次项显示,外生环境规制对造纸和纸制品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制品加工业这两个行业商品出口的影响呈U型,而对其余三个污染密集型行业,外生环境规制对其商品出口的影响为倒U型,与前两个行业相反。因此,从长期来看,提高环境规制水平会降低本国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担忧是不必要的,相反,适度地提高环境规制水平有利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形成。
- 傅京燕赵春梅
- 关键词:环境规制出口贸易引力模型
- 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问题的制度构建
- 2018年
- (1)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关键我国空气污染跨行政边界呈现区域化的趋势明显,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外,多个新兴城市群的区域大气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臭氧问题等。在经济集聚发展效应下,这些城市群有可能发展为超大城市群,区域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对于这些城市群的发展也能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 傅京燕
- 关键词:大气污染大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行政边界环境问题
- 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被引量:113
- 2014年
- 本文运用环境范围调整测度(RAM)模型测算了中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2005-2010年的绿色发展效率、无效率来源及减排方式,并使用Bootstrap截断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主要呈倒U型和三次型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要高于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群;污染物排放无效率是总无效率的主要源泉;大部分城市在面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时,主要选择自然减排方式;居民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综合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则产生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
- 王兵唐文狮吴延瑞张宁
- 关键词:城镇化
-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供应链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供应链,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能够进一步增强沿线国家产生对"一带一路"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推行绿色供应链时也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诸多障碍,如沿线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环保诉求不同、绿色化区域合作平台支撑不够、绿色供应链的形成缺乏入口和抓手、缺乏一套完整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规范的核准认证制度等。对此,建议通过设计合理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搭建信息服务和共享平台、对供应商及其产品进行调查研究、开发一套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绿色供应链指标体系、沿线国家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管治等,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供应链。
- 傅京燕程芳芳
- 关键词: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