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 作品数:40 被引量:144 H指数:10 相关作者: 彭亚 李大广 滕忠作 覃丽芬 王林锁 更多>> 相关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科研计划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黄喉拟水龟Cathelicidin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克隆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Cathelicidin基因(MmCath)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MmCath基因在黄喉拟水龟先天免疫中的潜在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ACE克隆黄喉拟水龟MmCath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Cath基因在黄喉拟水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细菌攻毒后的表达情况。【结果】MmCath基因cDNA序列全长777 bp,包括63 bp的5’非编码区、48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31 bp的3’非编码区。MmCath基因编码160个氨基酸残基,包括N端的信号肽区,含有4个保守半胱氨酸(Cys)残基的Cathelin肽区和C端的成熟肽区,符合Cathelicidins蛋白家族典型特征。MmCath前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7.74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27,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1.25%,无规则卷曲占20.63%,β-折叠占48.12%。黄喉拟水龟MmCath前体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西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Cathelicidi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达80.63%,亲缘关系最近。MmCath基因在黄喉拟水龟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以脾脏和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表皮、心脏、肾脏、肺脏、脑、肠道和肌肉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MmCath基因表达上调,在攻毒后第3和第6 h其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攻毒前(0 h)的相对表达量(P<0.01,下同),之后有所下降,在攻毒后第36 h再极显著上升,随后下降。【结论】从黄喉拟水龟中克隆的MmCath基因属于Cathelicidins基因家族,参与了黄喉拟水龟抗病原感染过程,可为有效控制黄喉拟水龟细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魏华 谭雯予 吴志刚 杨祖鹏 张洪耀 韩书煜 施金谷 黄德生 梁静真 黄钧关键词:黄喉拟水龟 基因克隆 山瑞鳖红底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山瑞鳖红底板病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从患红底板病山瑞鳖的肝脏、心脏和腹水中分离病菌,人工感染确定其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肝脏和腹水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经鉴定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标准株ATCC 796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6%。3株病原菌对舒普深、菌必治、多粘菌素B和先锋必等4种药物均高度敏感,而对先锋霉素VI、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等3种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引起广西南宁市某养鳖场山瑞鳖红底板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可选用舒普深、菌必治、多粘菌素B和先锋必等药物进行治疗。放养密度大、水质条件差和相互咬伤是山瑞鳖在保温越冬期间红底板病暴发性流行的诱发因子。 刘杰 胡大胜 黄钧 梁静真 彭亚 覃志彪 植淇业 李大广关键词:红底板病 嗜水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黄沙鳖β-防御素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明确β-防御素在黄沙鳖先天免疫中的潜在作用,为开展黄沙鳖绿色病害防治及促进其养殖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方法】运用RACE克隆黄沙鳖β-防御素基因(Hs-BD1)cDNA序列,采用SignalP-5.0、PredictProtein、PSIPRED、Robetta和Clustal X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BD1基因在黄沙鳖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细菌感染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Hs-BD1基因c DNA序列全长493 bp,包括72 bp的5’非编码区(5’-UTR)、20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及220 bp的3’非编码区(3’-UTR)。Hs-BD1基因编码66个氨基酸残基,包括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区、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肽区和41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区。其中,成熟肽区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31Cys、58Cys、38Cys、52Cys、42Cys和59Cys)及位于C1和C2间的甘氨酸残基(Gly),即Hs-BD1基因属于β-防御素家族。Hs-BD1氨基酸序列与中华鳖β-防御素16的相似性最高(93.9%),基于β-防御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黄沙鳖与中华鳖和西部锦龟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近。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以C1-C5、C2-C4和C3-C6的连接方式形成3个二硫键;Hs-BD1成熟蛋白三级结构是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Hs-BD1基因在黄沙鳖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心脏、肠道、肌肉、脑组织和表皮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以温和气单胞菌攻毒后,Hs-BD1基因在黄沙鳖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攻毒后第3和36 h共出现2个表达峰值,对应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攻毒前(0 h)的20.8和10.6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Hs-BD1基因在黄沙鳖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且可被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诱导表达,说明Hs-BD1基因在黄沙鳖抵� 许飘尹 杨廷雅 胡大胜 韩书煜 黎姗梅 李明 盛雪晴 梁静真 黄钧关键词:黄沙鳖 Β-防御素 温和气单胞菌 黄沙鳖抗菌肽cathelicidin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克隆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并分析其组织分布特征及在攻毒后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cathelicidin功能及在黄沙鳖先天免疫中的潜在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克隆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攻毒后的表达变化。【结果】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序列全长1026 bp(GenBank登录号MK250818),包括48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315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228 bp的3'非编码区(3'UTR)。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序列编码160个氨基酸,包括氨基端的信号肽区域、含有4个保守半胱氨酸(Cys)残基的cathelin区域及羧基端的成熟肽区域。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中华鳖cathelicidi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KY948708.1)的相似性最高,为97.5%;基于cathelicidi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黄沙鳖与中华鳖的亲缘关系最近。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在脾脏和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相对较高,其次是心脏,在脑组织、肾脏、肠道、肌肉、表皮和背甲的相对表达量较低。以温和气单胞菌攻毒后,黄沙鳖脾脏cathelicidin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降—升—降的波动变化趋势,出现2个峰值(攻毒后第3和36 h),对应的cathelicidin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的23.1和3.5倍。【结论】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在脾脏和肝脏中高表达量,且可被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诱导,说明cathelicidin基因在黄沙鳖抵抗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沙 盛雪晴 许飘尹 贺晓晨 黎姗梅 韦汉英 韦慕兰 黄立春 梁静真 黄钧关键词:黄沙鳖 抗菌肽 CATHELICIDIN 基因克隆 黄沙鳖疖疮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某养鳖场患疖疮病的黄沙鳖(Trionyx sinensis)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治黄沙鳖疖疮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方法从患病黄沙鳖肝脏和心脏取样进行细菌分离,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用API20N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度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分离获得两株病原菌(X0805A和X0805B),经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在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两株病原菌与Aeromonas sobri NCIMB12065(X60412)菌株亲源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9%,与Aeromonas sobri ATCC 43979(X74683)的相似性为99.6%;两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先锋必、复达欣、头孢呋肟、氧氟沙星、菌必治、呋喃妥因等6种药物极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利福平、氟哌酸、庆大霉素等6种高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Ⅴ、四环素、妥布霉素、先锋霉素Ⅵ及青霉素G等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引起广西崇左市某养殖场黄沙鳖疖疮病的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以先锋必拌料投喂并结合全塘泼洒二氧化氯进行防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彭亚 刘杰 胡大胜 黄艳华 梁静真 植淇业 李凌波 黄钧关键词:黄沙鳖 疖疮病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多西环素耐药性获得及消失速率测定 2018年 本试验测定了来自广西的3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多西环素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多西环素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体外诱导法测定无乳链球菌对多西环素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试验结果,经过体外诱导,多西环素对菌株NN395、YL418、LZ522的MIC值均由0. 12μg/m L分别上升到0. 98μg/m L、1. 95μg/m L和1. 95μg/m L,耐药性获得速率分别为8倍、16倍和16倍。在不含多西环素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后,3株受试菌对多西环素耐药性消失速率均为4倍。4℃保存30d后,NN395、YL418、LZ522耐药突变株对多西环素耐药性消失速率依次为4倍、4倍和8倍。可见,多西环素可体外诱导3株无乳链球菌产生耐药性。在不含多西环素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后或在4℃保存30d后,该3株受试菌的耐药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卢兴焕 覃铄杰 陈耐牟 梁毅 覃凤林 安朝霞 苏栒 梁静真 黄钧关键词:无乳链球菌 多西环素 耐药性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台湾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2023年 台湾泥鳅是稻鱼综合种养中常见的养鱼品种。为确定真菌杀虫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台湾泥鳅的安全浓度,本研究进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台湾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台湾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93.79 mg/L,48、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均为86.24 mg/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台湾泥鳅的毒性可评价为低毒;安全浓度为21.87 mg/L,该安全浓度远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在水稻上施用的有效杀虫用量。本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在稻鳅综合种养中可以作为水稻生产的杀虫剂安全使用。 吴志刚 蒙兰丽 张洪耀 谭雯予 魏华 杨祖鹏 李文红 梁静真关键词: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耐药性及其整合子-基因盒检测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检测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及该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I、II和III型整合子及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菌株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04株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对氟苯尼考(FFC)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达82.7%;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复方磺胺嘧啶(SD)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93.3%~100.0%。在2013-2018年,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共有20种耐药谱,其中优势耐药谱为SD/SM2/SMM/SMD/SXT/RAD。PCR扩增结果表明,I型整合酶int1基因检出率为64.4%,sul1和qacEΔ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9%。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22.1%。在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中,有6株检出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种类包括blaCTX-M-2-aadA1和blaVIM-60-aadA1-aacA。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I和III型整合酶基因。int1和qacEΔ1基因在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int1阳性菌株对甲砜霉素(TAP)的耐药率显著大于int1阴性菌株,但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头孢拉定(RAD)的耐药表型与blaCTX-M-2和blaVIM-60基因、新霉素(NEO)的耐药表型与aadA1和aacA基因、磺胺类的耐药表型与sul1基因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最高,可考虑将该抗菌药物作为广西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治的备选药物。副溶血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基因盒与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 贺晓晨 韩书煜 黎姗梅 胡大胜 黄德生 吴伟锋 黄钧 梁静真 胡庭俊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耐药性 整合子 基因盒 斑点叉尾鮰腹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广西龙州某养殖场患腹水病的斑点叉尾鮰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方法从病鱼的心脏、肝脏和腹水中分离病原菌,人工感染确定其致病性,以API20NE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脏和心脏中分离获得两株致病力很强的菌株GXCW01和GXCW02,经API20NE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GXCW01和GXCW02均属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与Aeromonas sobri ATCC 43979(X74683)株和NCIMB 12065(X60412)株的亲源关系最近,相似性分别为99.0%和99.4%。菌株GXCW01和GXCW02的药敏试验结果基本相同,对复达欣、氧氟沙星、头孢呋肟、先锋噻肟、菌必治、呋喃妥因、先锋霉素Ⅵ、先锋必等8种药物极度敏感,对先锋霉素Ⅴ、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4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引起广西龙州某养殖场斑点叉尾鮰腹水病的病原菌是温和气单胞菌,可选用复达欣、氧氟沙星、头孢呋肟、先锋噻肟、菌必治、呋喃妥因、先锋霉素Ⅵ、先锋必等8种极敏感的药物进行防治。 韦昌用 彭亚 刘杰 胡大胜 黄艳华 米强 梁静真 黄钧关键词:斑点叉尾鮰 腹水病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黄沙鳖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养殖区域患病黄沙鳖的病原菌及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黄沙鳖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控及病原菌毒力监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并以PCR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结果]从广西6个养殖区10个黄沙鳖养殖场的病样中分离获得10株病原菌,经API 20NE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 RNA基因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与Aeromonas sobria ATCC43979亲源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5%~99.9%)。6种毒力基因中hly、Aer和Alt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100%,Act基因为90%,ahal和ahp基因为80%。病原菌株的毒力基因型共有4种,其中,hly^+Aer^+Alt^+Act^+ahal^+ahp^+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占70%),其余3种毒力基因型分别是hly^+Aer^+Alt^+Act^-ahal^+ahp^-、hly^+Aer^+Alt^+Act^+ahal^-ahp^+和hly^+Aer^+Alt^+Act^+ahal^-ahp^-,各占10%。[结论]hly和Aer基因是黄沙鳖源温和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而Alt、Act、ahal和ahp基因对其致病力起协同作用,即在所检测的6种毒力基因中若只缺失Alt、Act、ahal和ahp基因中的1~2种对黄沙鳖源温和气单胞菌致病力影响不明显。 农新闻 黄艳华 龙苏 梁静真 牛志伟 刘杰 米强 黄钧关键词:黄沙鳖 温和气单胞菌 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