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作品数:122 被引量:466 H指数:12 相关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生物学 更多>>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9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进行评估与干预,可显著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及耐受性,促进患者康复。 张晓娇 李静 宋丹丹关键词:管理方案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5例临床诊疗体会 2019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胰腺SP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胰腺SP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情况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情况,探讨临床对胰腺SPT的诊治特点和体会。结果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有8例胰腺SPT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10例胰腺SPT患者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为单发。35例胰腺SPT患者中,共13例胰腺SPT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8例患者被诊断为胰腺SPT。35例胰腺SPT患者中,囊实性胰腺SPT患者10例,囊性胰腺SPT患者15例,实性胰腺SPT患者10例。术后出现胰瘘11例,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1例,其他19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以上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无死亡患者。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2年出现了肝转移,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好转;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出现了高血糖,经相关治疗后情况稳定。结论胰腺SP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和MRI是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诊疗手段。 陈海飞 钱旭 张易 张蓬波 张秀忠 张冲 龚帅 任泽强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并发症 预后 磁共振成像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高危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行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68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神经监测技术显露喉返神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应运神经监测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行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术后喉返神经是否损伤。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5.6%),均为暂时性损害;对照组喉返神经损害4例(12.5%),其中3例为暂时性损害,1例为永久性损害。对照组喉返神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于风险高的甲状腺手术,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显露喉返神经可降低喉返神经损害发生率。 牛坚 朱乐乐关键词:神经监测 喉返神经 甲状腺手术 不同教学方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胆外科的实习学生90例,随机平分3组。A组采用PBL+CBL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B组采用LBL的教学方法,C组采用PBL的教学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A组学生在理论知识、病理分析和肝胆科基本技能及总成绩方面显著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教学结束后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和对该教学方法认可的学生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的实际教学中采用PBL+LBL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得肝胆外科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杨军关键词:教学方法 PBL LBL 循环circRNA作为液体活检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循环circRNA作为液体活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digestive system cancers,DS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循环circRNA与DSC患者诊断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RevMan软件绘制检索流程图并使用QUADAS-2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以评价诊断价值,采用Stata SE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篇文献,共32种circRNA。汇总所有circRNA对DSC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合并灵敏度为0.85(95%CI:0.80~0.88),合并特异度为0.78(95%CI:0.73~0.8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3.41(95%CI:2.87~4.06),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2(95%CI:0.17~0.28),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8.49(95%CI:12.83~26.65),SROC的AUC为0.88(95%CI:0.85~0.91)。结论循环circRNA可以作为液体活检有效区分DSC,循环circRNA作为DSC的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杜明南 张易 张秀忠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META分析 慢性胆囊炎术前误诊为胆囊癌10例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胆囊癌的慢性胆囊炎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就诊,查体无腹部压痛等阳性体征;6例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痛;1例因突发全腹痛8 h入院。本组均无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术前均行腹部CT和(或)MRI检查,可见胆囊壁均有不规则增厚。10例术前均误诊为胆囊癌,在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无手术禁忌证后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考虑为慢性胆囊炎;10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诊断为慢性胆囊炎。2例因术后苏醒延迟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对术前基础疾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合并低蛋白血症3例,严重低钾血症2例,肺炎和胆漏各1例,经过积极保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2例进食后出现反酸及活动后右上腹隐痛,8例无腹痛、发热和黄疸等异常表现。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不排除胆囊癌的患者,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鉴别诊断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加强多学科诊疗或能避免误诊的发生。 张文卓 姚立彬 邵永 侯栋升 李超 洪健 孟松 王辉 朱孝成关键词:慢性胆囊炎 误诊 胆囊肿瘤 病理学 腹痛 双入路法在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双入路法在游离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术的操作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双入路法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手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无左侧输尿管、左肾、脾脏及胰腺损伤。手术时间为142.4±35.3 min,术中出血量98.7±34.5 ml,切除标本长度为21.1±6.7 cm,肿瘤距下切缘4.5±2.8 cm,清除淋巴结为12.7±6.3枚,术后排气时间3.6±1.7 d,住院时间12.4±3.2 d。术后并发症4例(10.5%),其中切口感染2例(5.26%),尿潴留1例(2.63%),肺部感染1例(2.63%),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全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入路法在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术中径路准确,解剖层面清晰、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陈启 黄平 黄平 孔连宝 倪春华 戴青松 张伟伟 周备胜 栾海飞 宋军关键词:直肠肿瘤 保肛 回顾性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15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一般信息、影像学表现、术前血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手术相关数据、术后并发症以及病理结果。结果在手术切除的158例患者中,男61例,女97例,男女比为1∶1.6;年龄26~82岁,中位年龄56.2岁。浆液性囊腺瘤最常见,占34.2%(n=54),其次是黏液性囊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分别占26.6%(n=42)和20.2%(n=32),实性假乳头状瘤所占比例最少,为19.0%(n=30)。胰腺囊性肿瘤恶变率为19.0%(n=30),其中恶变率最高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3.8%,n=14),最低为浆液性囊腺瘤(3.7%,n=2)。胰腺囊性肿瘤恶变组患者血清CA19-9、CEA、CA125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较良性组显著升高(均P<0.05)。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模糊,错误诊断率高,术前精确到具体分型的正确诊断率仅为31.6%(n=50),尤以浆液性囊腺瘤最低(14.8%,n=8)。高CA19-9、高NLR值、肿瘤位于胰头/颈部和有强化的固体成分是恶性PCN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提高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能力以及术前精确判断肿瘤分型,有助于胰腺囊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 马钰栋 许牧臣 张蓬波 吴耐 任泽强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 手术 肝异位副脾误诊为右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1例报道 被引量:4 2016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半年”入院。患者曾因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在当地行脾切除术。人院前,在我院门诊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右侧肾上腺区实性占位。入院后,查体见左上腹一长约15cm纵行手术切口疤痕。 杨勇 杨军 丁亮 李向农关键词:肾上腺占位性病变 右侧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误诊 副脾 右上腹疼痛 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大鼠骨骼肌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转流术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手术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对照组(每组8只),另外随机抽取8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2、4、8周时各组大鼠空腹体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各组术前与术后第8周时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应用Westernbla技术检测各组术后第8周时骨骼肌中IRS-1蛋白和泛素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术后第1、2、4周时,糖尿病手术组大鼠体重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第8周时大鼠体重又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糖尿病假手术组术后第1周时与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而第4周和第8周时又呈上升趋势,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大鼠体重均呈稳步上升趋势,至术后第8周时体重明显高于术前(P〈0.0S)。②术前,糖尿病手术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对照组FP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第1、2、4、8周时,糖尿病假手术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第2、4、8周时,糖尿病手术组明显低于相应时相糖尿病假手术组(P〈O.05)和糖尿病对照组(P〈0.05),也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其余3组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4组间FIN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手术组FINS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至术后第8周时已明显低于术前及相同时相的糖尿病假手术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O.05),但与正常对照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龚帅 任泽强 张蓬波 姚丹 刘利 王吉科 孙婷关键词:胃转流术 胰岛素受体底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