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94 被引量:534H指数:12
- 相关作者:陆慧贤郑伟贤马均治王淑刚任继锐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蔬菜腌制及其乳酸菌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蔬菜腌制加工是蔬菜加工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乳酸菌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腌制蔬菜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态、乳酸菌的代谢及其蔬菜腌制风味发生机制、腌制蔬菜功能特性评价以及发酵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蔬菜腌制技术的发展等提供参考。
- 吴祖芳赵永威翁佩芳
- 关键词:蔬菜腌制乳酸菌风味营养功能
- 不同饵料种类、投喂方式及环境条件对凡纳滨对虾相对摄食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提高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饵料利用率并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作者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投喂方式、体质量、充气量、光照强度、水温及盐度对其相对摄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对虾的相对摄食量显著高于冰鲜虾肉组;连续单颗投喂时对虾的相对摄食量较高;相对摄食量随对对虾体重升高而显著(P<0.01)下降,而且不同规格的对虾在竞争条件下平均相对摄食量会降低;充气量6 L/min组对虾的相对摄食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弱光环境下对虾的相对摄食量较高;水温和盐度对相对摄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32℃时对虾获得最大相对摄食量,在盐度为5时相对摄食量最小,高盐度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投饵策略,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合理的调整投饵量。
- 肖善势何琳徐永健何京林志华
- 关键词:饵料投喂方式
- 大海马游泳行为及游泳能力测定与分析
- 2016年
- 利用自制的鱼类游泳能力测定装置,观察了大海马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最大临界游速,描述了大海马的游泳行为,并评估其游泳能力。结果表明:水温25.5℃±1.0℃条件下,体长6 cm个体水平方向的临界游速达到峰值为4.23 cm/s±0.23 cm/s;随体长的增加和减少,临界游速都有所下降,体长至约10 cm时临界游速为2.86 cm/s±0.02 cm/s。该物种在水平游泳时,游泳速度与尾部的倾斜角度有关,倾角越大,速度越大,当倾角达到55°时,速度达到最大值,而大于该角度,身体就失去平衡不能进行逆水流游动。大海马体长在6 cm时达到垂直方向的临界游速峰值,为0.372 cm/s±0.014 cm/s,此时的绝对临界速度为0.085 BL/s±0.010 BL/s。至体长增长到13 cm时,基本趋于稳定,与水平方向游速变化趋势相似。
- 李响徐永健
- 关键词:游泳能力
- 鲣鳔蛋白抗氧化酶解物制备工艺被引量:6
- 2017年
- 为有效提高鲣鳔蛋白的附加值,研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采用蛋白酶酶解制备活性多肽的工艺,选用菠萝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7种酶在各自最适的条件下酶解,筛选出复合蛋白酶为最适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加酶量、溶液初始p H、酶解温度和时间对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响应面法优化鲣鳔抗氧化酶解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显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8.53 U/mg,p H 5.54,温度50.03°C,时间5.07 h。此外,利用超滤法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酶解物进行初步分级,得到分子质量分别为大于10 000 u、3000~10 000 u和小于3000 u的3段组分,且这3段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64、0.52和0.37 mg/m L。研究表明,最优条件下制备的酶解物的DPPH清除率达72.00%,与模型预测值71.60%接近,且其中小于3000 u的组分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向泽敏邱晓挺娄永江严小军
- 关键词:酶解抗氧化活性响应面法
- Cd^(2+)对缢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重金属暴露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d2+(0.005、0.025、0.05、0.1mg/L)在168h内对缢蛏消化腺和鳃组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两种组织GST活性均有激活作用,且高浓度比低浓度更易快速诱导其活性,但在暴露的后期(>96h),两个较高浓度组(0.05、0.1mg/L)GST活性均出现下降;两种组织的ACP活性(鳃组织0.005mg/L组除外)在暴露的6h即被显著诱导,并表现出剂效关系,但高浓度组更快达到峰值后就持续下降,于暴露中后期(>72h)被不同程度抑制;消化腺(0.005mg/L浓度组除外)和鳃AKP活性在暴露168h内均表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并且较高浓度组活性反而比低浓度组更易被激活,各组AKP活性被诱导达到最高值后就持续下降直至被再次抑制。Cd2+在低浓度水平下即能引起缢蛏两种组织的GST、ACP、AKP活性变化,表明Cd2+的胁迫可对缢蛏机体的解毒体系和新陈代谢产生影响。
- 陆慧贤徐永健
- 关键词:缢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磷酸酶
- 外源MeJA胁迫对盐生杜氏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盐生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MeJA浓度为0~100μmol/L时,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时,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当MeJA处理浓度大于100μmol/L时,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生理生化结果分析表明,外源MeJA处理可提高盐生杜氏藻POD酶和SOD酶活性,随着MeJA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外源MeJA处理可诱导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积累可能与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关。
- 章丽龚一富刘晓丹潘益芳刘增美朱天艺
-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生理生化
- 几种微藻饵料对缢蛏稚贝脂质营养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通过用4种缢蛏人工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威氏海链藻、假微型海链藻),以单种饵料和混合饵料的形式对缢蛏稚贝进行投喂实验,研究不同的微藻饵料对缢蛏稚贝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的影响。对喂食饵料后的缢蛏稚贝进行脂肪酸甾醇的GC-MS分析,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和7种甾醇,不同的单种饵料及混合饵料的缢蛏投喂组的脂肪酸、甾醇差异很大。C16:2在含有威氏海链藻的单种饵料和混合饵料的投喂组被检测到;金藻混合藻饵料的缢蛏投喂组脂肪酸种类最丰富(13~15种),PUFA百分含量最高,胆甾醇含量不高但富含菜子甾醇。因此,从微藻饵料对缢蛏稚贝的脂质营养化影响上来说,金藻的混合饵料是最佳饵料。
- 周率冉照收于珊珊周海波徐继林严小军
- 关键词:微藻缢蛏脂肪酸甾醇
-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单核巨噬细胞低氧胁迫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 低氧是鱼类在水生环境中的关键压力之一.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mudskipper)可能是少数能在低氧中自然呼吸的脊椎动物.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低氧胁迫8h 后大弹涂鱼头肾...
- 朱婷芳管峰苗亮史雨红陈炯
- 关键词:低氧胁迫基因表达信号通路大弹涂鱼
- 鱼类体色成因及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鱼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类捕获量在急剧下降,为解决供需矛盾,水产养殖业应运而生,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体色异常和肉质下降等问题频频出现,远不如野生品种。发生体色异常的鱼类以前是无鳞鱼,如黄鳝(Monopterus alb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目前发现的有鳞鱼类,如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鱼(Cyprinus carpio)等也经常发生体色异常。养殖鱼类体色异常不仅降低了其商品价值,也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李欢桑卫国段青源杨家峰汪杰杨龙方马金玲
- 关键词:野生鱼类体色异常水产养殖业经济损失
- 砂粒粒径与砂层厚度对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试验了生态掩体(砂盒)中不同的砂粒粒径大小以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砂粒粒径设三个水平,分别为:>2mm、<0.2mm以及混合砂;砂层厚度有0cm、2cm、5cm、8cm四个水平。试验共进行6天,结果表明:砂粒粒径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的摄食与生长都有明显的影响。从砂粒粒径看,幼蟹在细砂(SPS)中挖洞休息,蟹体与砂面呈30—45°角,仅露眼睛及触角在外。一天内有3—6次进食,总进食时间为(142.7±22.52)min,在摄食次数、总进食时间、平均摄食量[(0.2427±0.0137)g/g BW]、以及蜕皮及成活率都远高于其它粒径组,该组中幼蟹的体重增长最快,增加了(0.814±0.113)g,增长率为91.5%±3.43%;而该组的饵料系数(FCR)最低为1.17±0.11。因此,筐养养殖系统砂掩体的砂粒粒径最好为0.2 mm以下。砂层厚度也有类似结果,5 cm以上厚度养殖效果最佳。平均摄食量为(0.2087±0.0046)g/g BW,该厚度下,幼蟹无死亡、100%蜕皮,体重也增加最快,增加了(0.791±0.121)g,增长率为88.9%±3.74%,饵料系数(FCR)达到1.37±0.23,表明筐养系统掩体中砂层厚度要在5 cm以上。三种保护性酶类(SOD,POD,CAT)活性随着砂粒粒径变小和砂层厚度增加而降低,而消化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酶)活性则表现与保护性酶类相反特性。从两类酶的活性变化也能证实,在优选条件下(细砂、厚度>5 cm),幼蟹所受的胁迫在降低。
- 徐永健申屠基康丁张妮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摄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