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城市治理比较研究中心
- 作品数:35 被引量:303H指数:10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协商式共治:“社区共营”的中轴性程序及其创新价值被引量:13
- 2020年
- 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居住空间大量更新、交往方式日新月异等现代城市基层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导致整体"治理碎片化"、协商民主建设缺乏中轴性程序、社区居民自治缺乏积极性等社区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单中心的决策机制如何应对多中心的社会结构,其中轴性问题是如何从程序和环节上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共治和社区自治"。上海嘉定首创的"社区共营"模式为解决这一中轴性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结构性互嵌、参与式共建、协商式共治、整体性共享是"社区共营"模式的四个支撑路径,其中协商式共治是其中轴性程序。作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社区共营"模式具有互嵌的创新结构、嵌入式党建引领、社会的协商认同、系统性制度、科学化程序、政治的民主建设等六大创新参考价值。
- 韩福国韩福国徐晓菁
- 回归空间差异化和尊重生活多样性——避免城市精细化治理走偏的两个核心支撑点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国家提出要用绣花针般的精细化方式进行治理以后,中国各个城市把这一"精细化治理"的概念用在许多政策文本当中。但如果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像许多部门简单地界定为"政策繁复出台"和"过度整治",以及用"摄像头增加"替代"信息化管理",像许多学者简单地论证这些政策合理化那样,精细化可能与管理科学化与治理民主化背道而驰。按照这个思维路径和操作模式下去,精细化可能解决不了"短板",反而造成强化。目前城市治理的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戴着精细化治理的帽子,而出现了"拍脑袋决策"的治理困境。
- 韩福国
- 关键词: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精细化差异化思维路径政策文本
- 地方政府创新:困境与抉择被引量:9
- 2013年
- ◆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在“创新”与“守成”之间面临着极大的抉择◆如果单纯的复制和学习,可能是替别人宣传“政绩”而对自己不利,这造成了许多有效的制度无法在同一区域内顺利复制以地方发展为主的模式形成了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路径地方政府创新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效果?
- 韩福国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政治体制政府官员经济发展
- 整修城市应急管理的“短板”
- 2012年
- 中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深层次矛盾累积,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应对的艰巨性、复杂性日益严峻。在中国各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是一块需要加速整修的"短板",也是中国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危机过度泛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城市中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社会的恐慌与政府的应对困境。
- 宋道雷韩福国
- 关键词:公共危机中国官员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系
- “主动式”街区共治:城市治理新路径被引量:3
- 2020年
- "网格化治理"与"网格化管理"虽然一字之差,其内在逻辑却完全不同。要实现主动式街区共治,需要厘清网格化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其逻辑,并且回答几个关键问题:"管理"与"治理"之间的转换为何必要;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在"网格化"中的结合何以可能;网格化治理的路径如何构成。
- 韩福国胡春华
-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治理逻辑
-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制度要求--现代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被引量:3
- 2018年
-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它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这一战略性支撑载体,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有序参与"的三个社会目标。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需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管理模式、社会治理机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营造。政治权力要与民主权威相配,才能生成结构性营造的中轴性要素。否则缺乏权威的政治——行政系统就会失去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会缺失人民参与所形成的政治认同。
- 韩福国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 “组织化嵌入”超越“结构化割裂”——现代城市基层开放式治理的结构性要素被引量:55
- 2018年
- 作为一个结构性存在的"中国城市治理中的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必须超越简单的"党建研究"或者单纯的"城市治理"来看待。本文认为基层党建面临制度叠加的"创新内卷化"、多元人群参与的不均衡、空间治理滞后、组织激励不足与治理"碎片化"等困境,造成了党建对社会的"结构性割裂"。在城市的国际化属性日益凸显的基础上,治理结构的开放性日愈突出,基层党建要实现"引领",需要将开放式党建"嵌入"到具体社会治理中,形成一个"党社双向开放"结构。其结构性要素营造的具体路径为组织形态要从封闭转向协商共治,形成多中心复合共治结构,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程序化,回应网络空间的民主治理诉求,以形成多元有序治理。
- 韩福国蔡樱华
-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党建民主协商
- 社会治理的“协商”领域与“民主”机制——当下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特征、实践结构和理论批判被引量:56
- 2015年
- 中国协商民主经过长期的制度实践,已经构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一个主要领域,本文在协商民主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尤其是集中于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制度实践上,对当下协商民主开展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结构进行了分析。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引入具有历史的基础,呈现出国家治理需求的上层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促生了多个领域的协商民主的实践,基层协商民主在行动主体上呈现出从社会组织到党组织等多样性,在开展领域上呈现出从乡村治理到城市治理的宽范围,在实践议题上呈现出从环境治理到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在参与形式和程序上呈现出多层次性。但中国协商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对协商结果追求超越了民主诉求,追求意见征集的形式结果重于实践程序的合理性和透明性的制度要求。最后我们提出了未来中国协商民主在七个层面开展的路径结构及其存在的挑战、困境。
- 韩福国张开平
- 关键词:社会治理协商民主
- 何处寄乡愁
- 2015年
- 城市需要乡村的恬淡和舒缓,乡村需要城市的集聚和创造。只有离乡才能出现乡愁。现代的乡愁,从工业化以及人口集聚的城市化开始,过去随时可能返回的家乡,消失在现代化社会的大背景中。可大多数"乡愁"感慨,是具有城市生活经历的人发出的;绝大多数想逃离乡村而获得城市生存机会的人,对乡愁的认同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工作好不好找,工资高不高。
- 韩福国
- 关键词:现代化社会城镇化速度社会规律环境恢复
- 本期导读:超越规划和建设的城市治理
- 2017年
- 在现代中国的观察视野和理解认知中,城市一直很难逃脱“物质规划、建筑设计和政府管理”的循环窠臼,城市治理的视野一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城市扩张出现无法靠物质规模和产业刺激来解决城市的问题,才被提上议事的日程。但是,城市治理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有哪些特定的内涵,一直处于模糊、多元和被滥用的状态,许多传统的研究方式和管理模式,借由治理的名头又重新出现在各种文本和实践中,许多对中国式文章的研究和解读,甚至从根本上误读了城市治理的本质含义,它们通过各种“想当然”的解读,把城市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权力中的“单一中心的城市管理”,而无视城市治理的“多中心、微观视角和多样性机制”。因此,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基层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讨论城市治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学术任务和现实议题。
- 韩福国
- 关键词:城市规划导读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