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5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表SCI论文统计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SCI(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简称ISI)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各学科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代表了各学科领域的世界水平。目前,公开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单位或个人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 王银宏万力季荣生
- 关键词:地质科学SCI论文基金项目管理
-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被引量:7
- 2004年
- 本文从不同侧面阐述了高等学校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 ,指出了目前高等学校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在管理体制、意识、制度、人员、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
- 王杰
- 关键词:资产管理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地学人才培养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地学类本科生在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地学类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关系到地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地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地学类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球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并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思维过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该计划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如今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地学类人才奠定了基础。
- 蔡益栋闫德宇邱勇凯
-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本科生
- 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被引量:7
- 2021年
- 基于多年数据分析显示,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但在生源结构和学历层次上与国际教育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来华留学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加快国际合作办学步伐,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提前谋划和加强来华留学宣传,确保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 殷昊刘海天
- 关键词:来华留学教育疫情防控
- 科研全面支持教学 助力地学人才成长——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被引量:7
- 2021年
- 科研与教学是高等学校不可分离的两个主要任务,新时期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依赖于科研和教学的高度融合。本文结合地质类高校和专业发展实际,探讨了科研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融入教材,提升了本科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科研项目支持70%以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本科生得到全面的基础科研训练。博士生在导师和学校科研项目支持下,产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科研活动中完成高质量的博士论文,科研促进了地学人才的成长。
- 赵志丹刘大锰殷昊王琳王晓佳李亚林季荣生彭国华费明明
- 关键词:教学地学人才
-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引领地学人才培养被引量:3
- 2021年
-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地学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依托学院和科研院,整合优质资源、汇聚优秀人才开展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通过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推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扩大了教学资源向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团队建设中师生积极而紧密的科教互动,支持了科研创新群体因材施教,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探究氛围,解决了教学与科研脱节的问题,促进了高水平地学人才培养。
- 季荣生刘大锰赵志丹张帅姚慧
- 关键词:科研团队地学人才
- 地学人才“四位一体”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被引量:6
- 2021年
- 能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地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双重挑战。产教融合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在研究地学专业育人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性的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对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提出不同视角下的建议,以期发挥校企合力育人作用。
- 费明明彭国华刘大锰赵志丹季荣生
- 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探讨——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被引量:3
- 2022年
- 在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前提下,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比”分析的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过程。文章在分析科研创新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状况的评价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既能客观反映学校整体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纵向变化,可为高校科研规划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又能很好地反映政策调整产生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
- 殷昊万力刘大锰赵志丹王晓佳
-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