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1,313 被引量:3,245H指数:21
- 相关作者:许冲刘梅龙观华周连顺王京跃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制度意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显著思维标识
- 2020年
- 制度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显著思维标识。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制度自醒、制度自觉、制度自强、制度自信的历史阶段。从现实来看,制度意识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助于建成法治中国、有助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新时代党的建设。从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推进制度意识从理念走向实践需要做到强化制度执行、严肃制度监督、落实制度主体、掌握制度话语。
- 黎锐楷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群众》周刊与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被引量:6
- 2016年
-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和香港地区公开出版的机关理论刊物,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诠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回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展示,担负起在国统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重任。《群众》周刊为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采取了灵活多样、贴近实际的传播方法,如借助纪念活动刊发纪念文章、理论推介与理论交锋并举、通过刊载广告推介进步书刊、通过开辟读者信箱解疑释惑。《群众》周刊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范围、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有效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塑造了中共领袖群体的形象。
- 何建娥陈金龙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统区
- 孙中山与纪念活动的功能表达被引量:1
- 2016年
- 孙中山通过发表纪念演讲、撰写纪念文章、建造纪念设施,建构了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记忆。借助纪念活动,孙中山阐释了革命目的、革命任务、革命主体、革命方略、革命精神,纪念活动成为实施革命动员的重要载体。孙中山十分重视与苏联相关的纪念活动,列宁逝世纪念、十月革命纪念成为协调中苏关系的契机和途径。
- 陈金龙
- 关键词:孙中山
- 近30年来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24年
- 回顾近30年来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总体状况,展望未来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有利于深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总体研究概览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当代中国文化史是一个整体。近30年来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与方针政策的演进、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成就与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审视,呈现了当代中国文化史的总体样态。
- 陈金龙
-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连续性
- 认识网上“自我” 搞好自教自律
- 2002年
- 王学风
- 关键词: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人格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自信被引量:3
- 2018年
- 文化自信是个人和集体对于自主创造的文化的信任。只有当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那些文化自信所必需的条件时,文化自信才有可能。文化由于其公共性、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而具有精神建构功能。人类在文化生产、文化交往和文化消费过程中,再生产自身的精神结构,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化自信的形成过程,就是国家和民族在自主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解决矛盾,从而形成公众对于本土文化的深沉信赖的过程。文化自信形成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解决文化自信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从而为文化自信提供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根本途径。
- 魏则胜
- 关键词:文化生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情境创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把情境创设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日益丰富和深化的现实要求,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具体深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式的拓展,是对高校实践育人号召的响应,对于完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王旗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
- 从格致到科学:以严复、梁启超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清末学者严复、梁启超在其著作中所使用的"格致"、"科学"的具体内涵及演变过程展现出当时国人对于来源于西方的科学的认识及其科学观的变化,我们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分析清末民初国人对"科学"认识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揭示当时国人科学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因。
- 童恒萍
- 文化自信:新时代德育研究的重要向度被引量:13
- 2018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我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赋予了中国德育研究新的时代使命与价值:适应全球化的浪潮;应对多元文化的影响;满足"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为此,新时代德育研究要坚持文化自信的价值导向。这既是在比较中不迷失自我的重要前提,也是明确德育目的的坚实基础,更是为中国方案提供"文化德育"的有效途径。新时代德育研究坚持以文化自信为价值导向,并遵循着以厘清文化与德育关系为出发点、以挖掘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为根本点、以坚持文化创新推动德育研究发展为着力点、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落脚点的逻辑进路。
- 刘海春李婷
- 关键词:文化自信德育研究
- 《塑造与被塑造》笔谈
- 2015年
- 一、陈金龙:《五四阐释的历史回溯与意义追问》学术界对于五四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要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相对而言,对于五四之后的五四阐释、五四话语、五四纪念,学术界的研究较为薄弱,留下了突破的空间。郭若平的新著《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切入,回溯了近百年五四阐释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五四阐释的意义功能。
- 陈金龙丁俊萍李永春周良书张世飞
- 关键词:历史过程中共党史研究历史回溯史学理论文化史研究五四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