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作品数:58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文学
  • 15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主题

  • 18篇抗战
  • 14篇战时
  • 12篇抗战时期
  • 7篇文学
  • 6篇文艺
  • 4篇杜甫
  • 4篇战争
  • 4篇抗战文学
  • 4篇大后方
  • 3篇日报
  • 3篇史料
  • 3篇抗日
  • 3篇抗日战争
  • 3篇《文艺阵地》
  • 2篇杜甫研究
  • 2篇学史
  • 2篇译介
  • 2篇诗歌
  • 2篇述论
  • 2篇重庆抗战文学

机构

  • 57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1篇熊飞宇
  • 2篇王学振
  • 2篇张育仁
  • 1篇江震龙
  • 1篇田源
  • 1篇金安利
  • 1篇郝明工
  • 1篇李文平
  • 1篇刘静
  • 1篇李珂

传媒

  • 15篇重庆广播电视...
  • 7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 3篇重庆三峡学院...
  • 3篇抗战文化研究
  • 2篇文史杂志
  • 2篇图书馆工作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重庆城市管理...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承德民族师专...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红岩春秋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广田集外佚文《忆昆明》考释被引量:1
2021年
《忆昆明》载于1947年6月26日《中美周报》第243期。据考证该文是李广田的作品,未见收入《李广田全集》和李广田相关文集,李广田传记、李广田研究资料汇编及学界也未见提及该文,故可认定为李广田的佚文。该佚文的发现,无疑有助于《李广田全集》的增补与完善,对于进一步了解与考察这位文学家的散文风格流变、文艺教育思想、社会活动等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参考意义。
陈燕桦熊飞宇
关键词:佚文
《一九四一年轰炸集》与《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日志》的诗史互证被引量:1
2012年
易君左的《一九四一年轰炸集》,以诗歌形式,对重庆大轰炸逐日纪事,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为仅见的一例.潘洵、周勇主编的《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日志》,搜罗详尽,考证细密.将二者加以比对和参校,通过诗史互证,既可使《日志》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也可订正《轰炸集》的疏失.
熊飞宇
关键词:诗史互证
白薇寓居重庆时期的诗歌创作拾补
2020年
白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但其受到的关注还远远不够。1939年冬至1946年6月,白薇寓居重庆,她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不少篇什收录在《白薇文集》中。今据其当年公开发表的作品,辑补11首。这些佚诗的发现与整理,有助于丰富和深化白薇生平事迹及其文学创作的研究。
熊飞宇
关键词:白薇诗作
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大后方文学转型被引量:1
2021年
1940年前后,抗战大后方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在这一变局中,作家所属的文人阶层相比战前经济地位变化最大,有着强烈的被剥夺感,由此带来的文化心理变迁促成了大后方文学的转型。经济生活问题的凸显,使作家们将目光由想象的前线移回现实的后方,并从民族主义的文化凝聚力量中分离出来,重新看到个人生存问题。1940年是大后方文学的转型之年,"保障作家生活运动"的发起和《雾重庆》《八十一梦》的成功,显示了恶性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生活问题对大后方文学转型的推动。此后,经济生活问题的书写成为抗战大后方文学的重要一脉。这一脉被遮蔽的文学,呈现着20世纪40年代两场战争及其伴随的文化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态,它作为关节点联结起了两大主潮——民族抗战和民主进步,显示了"史诗时代"的丰富性。
廖海杰
关键词:大后方文学
“Aesthetic”与“Body”何为?——从《审美意识形态》汉语译本反观国人的范畴认知差异被引量:2
2012年
在《审美意识形态》汉语译本中,出现了对同一审美范畴的不同译名,不仅表现为从"美学"到"审美"的版本变化,而且更显现为"肉体"与"身体"并存的文本样态。通过从文本语境到文化语境的语用学考量,解析这些范畴认知差异产生之缘由。
郝明工
关键词:汉语翻译审美范畴
何其芳的佚简《致范用》及其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存牍辑览》收录了1946年8月30日何其芳致范用的信件。此信是"首度编次",系何其芳的佚简。其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故在迻录之后,兼做辨析与解读。
熊飞宇
关键词:范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渝会所详考被引量:1
2020年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迁渝之后,初在公园路青年会104号办公,后租得临江门横街33号作为会所,因日机轰炸被毁,又租得张家花园65号为新会所。其"两翼",一为南温泉南泉新村24号附3号,有会员宿舍数间;二是北碚办事处,初在北碚汽车站旁边的"止庐",后迁蔡锷路24号林语堂住宅。文中的考证,既是对"文协"总会史迹的彰明,同时也是对其民族节概的阐扬。
熊飞宇
关键词:会所
包惠僧的重庆岁月
2021年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包惠僧,抗战时期曾寓居重庆约七年半。基于其与陈独秀的特殊关系,两人在渝时亦多有交集。经考证,二者由汉抵渝的时间分别为:陈独秀是在1938年7月2日,包惠僧则在1938年10月,充分说明两人并未同行入川。包惠僧供职国民政府内政部期间,于户政工作贡献良多。此间包惠僧在陈家桥的日常生活和交游,值得注意。
熊飞宇
关键词:包惠僧
翦伯赞的《杜甫研究》及其引发的批评
2013年
1944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群众》周刊第9卷第21期发表《杜甫研究》一文。其文舛误甚多,曾招致訾议和讥评,尤以杜呈祥《与翦伯赞论〈杜甫研究〉》为代表。这桩学术史上的公案,知者较少且知之不详,故叙其来龙去脉。同时,翦伯赞在此文中的失误,对当下的杜甫研究者而言,亦不乏警示。
熊飞宇
关键词:翦伯赞杜甫研究
王亚平《杜甫论》叙录
2013年
王亚平所著《杜甫论》,是一部几近湮没的杜学著作。全书共分三部:上部论述杜甫的创作思想及其生活,中部论述杜甫的创作艺术,下部论述杜诗价值及其流派。作者虽有"推倒"的勇气和"重估"的实践,但对前人的研究,未免指责过甚。作者的史学修养,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论述的深度。
熊飞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