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作品数:318 被引量:503H指数:11
相关作者:管恩森王丹艺郭敏周悦李小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6篇文学
  • 102篇文化科学
  • 42篇语言文字
  • 13篇艺术
  • 12篇政治法律
  • 10篇哲学宗教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新闻
  • 27篇文学
  • 27篇媒体
  • 23篇小说
  • 22篇文化
  • 18篇诗歌
  • 16篇叙事
  • 15篇媒介
  • 14篇汉语
  • 13篇艺术
  • 12篇写作
  • 9篇诗学
  • 9篇主义
  • 8篇社交
  • 8篇网络
  • 7篇女性
  • 7篇美学
  • 7篇话语
  • 7篇共同体
  • 6篇视频

机构

  • 287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大众网
  • 2篇齐鲁工业大学
  • 2篇爱荷华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8篇许丙泉
  • 5篇张中
  • 4篇谢丽君
  • 4篇盛晴
  • 3篇孙基林
  • 3篇赵洪星
  • 2篇周俊
  • 2篇泓峻
  • 2篇郭海玉
  • 2篇于京一
  • 2篇钟新
  • 2篇康馨
  • 2篇赵付美
  • 2篇刘冰
  • 1篇左鹏军
  • 1篇邱崇
  • 1篇张晓曼
  • 1篇李自雄
  • 1篇黄霖
  • 1篇孟文博

传媒

  • 9篇青年记者
  • 9篇新媒体研究
  • 7篇编辑之友
  • 6篇中国出版
  • 5篇汉字文化
  • 5篇扬子江文学评...
  • 4篇南方文坛
  • 4篇新闻界
  • 4篇电视研究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新闻研究导刊
  • 4篇江汉学术
  • 4篇佳木斯职业学...
  • 4篇百家评论
  • 4篇现代语文
  • 4篇全媒体探索
  • 3篇文艺争鸣
  • 3篇东岳论丛
  • 3篇中州学刊

年份

  • 35篇2024
  • 43篇2023
  • 43篇2022
  • 35篇2021
  • 34篇2020
  • 18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20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04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的传播策略被引量:4
2020年
2019年7月起,央视推出《主播说联播》系列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分发。在形式、内容、受众定位上,《主播说联播》都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新媒体平台争夺主流话语的舆论主导权。文章认为《主播说联播》以下几个传播策略较为突出:采用谈话体评论,突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生动性;跨媒体叙事,分发渠道精准多元,重视宣导公共情绪;将受众转变为粉丝,消解受众观看的仪式感,推动主播明星化。
刘苗苗
关键词:语言符号
康德视野中的审美自由
2013年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张中
关键词:康德美学思想审美自由审美共通感审美判断力
浅析《河南日报》副刊“中原风”的平民意识
2015年
《河南日报》系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是河南省最具权威性、指导性,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其文艺副刊《中原风》更深受读者喜爱。《中原风》立足省内市场,面向省内百姓,以弘扬文化与时代精神为己任,以地域性为特色,努力迎合受众需求,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
尹春懿
关键词:副刊新闻性接近性平民意识
搭建国内外融合新闻研究沟通的桥梁——读Convergent Journalism:Chinese Approaches
2023年
Convergent Journalism:Chinese Approaches(《融合新闻: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是中国学界输出到海外的融合新闻研究专著,内容上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应用价值;从国情出发,兼具本土特色与普适性价值;在国内外进行双向传播,兼具宣传意义与交流价值。本书对于融合新闻学术研究和业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促进国内外融合新闻研究的交融有重要推动作用。
李欣
关键词:融合新闻媒体融合
论葛亮《燕食记》之“理”“事”“情”三层意蕴
2024年
以食著书立说,在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宋词、明清笔记,可供援引的例证不胜枚举。据统计,堪称“中国圣经”的《论语》之中,“‘政’字出现过四十一次,而‘食’字也出现了四十一次,其中三十次是当‘吃’讲的”a;《吕氏春秋》之“本味篇”,“不仅为现存最早之小说家言,亦积古相传最早之烹调史料也”b,脍炙人口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便是典出于此。
亚思明
关键词:《吕氏春秋》汉赋《楚辞》《诗经》宋词
走进袁枚的精神世界——读石玲《袁枚诗论》被引量:1
2004年
袁世硕
关键词:生平事迹艺术风格
“道”“共在”与诗歌的“发生”——中西文化互释中的奥登诗歌
2024年
奥登曾阅读阿瑟·韦利翻译的《道德经》并尤为重视“道”。探究奥登对“道”的理解,既需回溯他的西方思想背景以解释他对东方概念的独特领悟,又可借他对东方哲思的读解激发相关的西方思想,从而在文化的互释中为解释他的诗学转变提供线索。奥登将“道”视为协助人在“智性”与“感官”、“含混不清”与“微不足道”两极之间实现平衡的“关系性”绳索;他对“道”的理解源自尼布尔对“骄傲”的批判,形成他对“谦卑”德性的追求,引起他对蒂利希的“关系”、布伯的“我与你”、威廉斯的“共在”等思想的接受;这些激发他在宣告“诗歌不能使任何事情发生”之后寻找到诗歌“发生”并“幸存”的方式。“共在”中的“关系”凸显“道”之核心,“道”中“有无相生”的“关系”也呼应“共在”迥异于“逻各斯中心”的特质,这是奥登构建对话诗学的思想基础并彰显他颠覆形而上学禁忌的诗学追求。
白洋本
关键词:共在
媒介地方感再生成与价值探析
2023年
媒介技术不断介入人们日常生活,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聚集的新空间,传统“地方感”逐渐式微,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大众影像实践生成的“媒介地方感”正在形塑着新型人—地关系。地方不再局限于特定空间的有边界的物理环境,而是成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体,个体将在地与在线的日常体验进行融合,基于交流分享而实现人与地方及他人的情感交往和互动,由此产生的媒介地方感更多元化、具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分析媒介地方感在个体的具身参与和媒介实践相互交融中的生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新发现地方的价值,实现在以技术为中介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对地方的回归。
樊丽王亚男
袁可嘉“综合”诗论的西方渊源
2024年
“综合”是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诗论中的关键策略。关于“综合”的西方渊源,研究者往往关注艾略特和瑞恰兹的影响,却忽略了史彭德,而后者是袁可嘉“综合”诗论的关键来源。首先,袁可嘉所述英国现代诗呈现从“分析到综合”(从“自嘲嘲人到怜悯”)的特征,其中的“综合”和“怜悯”皆可追溯至史彭德的诗歌和理论;其次,不同于艾略特和瑞恰兹切断艺术与生活的渗透关系,史彭德“融合”意识、经验与客观现实的“诗的社会化”理论,经由袁水拍等人的译介进入中国,启发袁可嘉将“现实”列为“综合”的重要部分;最后,袁可嘉在同时代人译介的激励下翻译史彭德的“现代性”诗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卡林内斯库的理论再次激活而成为袁可嘉诗论的核心。袁可嘉对左翼诗人史彭德诗论的借鉴,体现了京派知识圈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战时背景下的姿态调整和文学坚守。
白洋本
深度合成的外生性风险及平台治理原则被引量:1
2022年
深度合成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中立的技术形态,深度合成向左是“深度伪造”,向右是“深度创造”,现有研究多关注深度伪造负面影响,忽视了内涵和外延比深度伪造更广的深度合成所带来的外生性风险,包括数字人格权侵犯风险、数字版权侵犯风险、“超真实”混淆认知风险。平台可从合成内容传播流程入手,以强化主动标识、建立风险评级机制、嵌入敏捷治理设计为治理原则,以此有效规避深度合成的外生性风险。
张超陈莎
关键词:风险评级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