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
- 作品数:65 被引量:435H指数:11
- 相关作者:崔桐董晓伟韩永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兴安岭明水地区三叠纪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3
- 2015年
- 大兴安岭中段明水地区头道河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头道河岩体形成于243~240 Ma的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头道河岩体具有高硅(Si O2=61.32%~78.19%),富铝(Al2O3=11.85%~16.87%),贫铁(TFe2O3=0.56%~5.93%)、镁(Mg O=0.16%~3.30%)、钙(Ca O=0.26%~2.94%)的特征,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偏低(ΣREE=75.5×10-6~149.49×10-6),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介于8.71~17.61之间,无明显铕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Rb、P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花岗质岩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 811~0.283 227,εHf(t)为较高的正值(+6.55^+12.19),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595~1 107 Ma之间。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头道河岩体源区物质为中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火成岩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期火成岩物质的时空展布规律,认为中三叠世头道河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 刘希雯杨浩董玉王清海葛文春张彦龙田德欣
- 关键词:大兴安岭中段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I型花岗岩
- 东北亚区域地学学术发展形势
- 2003年
- 第2届东北亚国际地学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31日至8月4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主办,与会人数53人,其中外宾27人,会上共交流论文50篇。其中我国学者24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16篇,其涉及的专业较广,包括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石油地质与勘探、环境地质及矿产综合评价等专业。所发表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特别是古植物学和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论文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其中孙革教授关于我国辽西早期被子植物研究新进展论文,被认为具国际领先水平;大庆油田杨海波高级工程师关于综合应用井下成像、随钻测井、岩芯扫描等现代油气勘探的最新技术发现新油藏的论文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 曹林
-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地学研究地质灾害油气藏火成岩
- 鲁西下常庄中三叠世磁铁角闪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对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制约被引量:2
- 2016年
- 下常庄中三叠世(242Ma)磁铁角闪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下常庄磁铁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40%~45%)、磁铁矿(35%~45%)和斜长石(10%~15%)及少量的单斜辉石(1%~3%)组成;具低的SiO_2(24.25%~38.40%)、K_2O(0.02%~1.09%)和Na_2O(0.16%~1.68%)含量,较高的MgO(6.86%~11.81%)、Fe_2O_3~T(21.69%~36.62%)和TiO_2(7.37%~13.46%)含量;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LREE/∑HREE=7.09~8.97、(La/Yb)_N=10.67~16.62),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83~1.0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高场强元素(Nb、Ta、Zr、Hf)不亏损,具Pb和Ti的正异常;全岩^(87)Sr/^(86)Sr初始比值介于0.702 645~0.706 534之间,ε_(Nd)(t)值变化于-7.51^-12.59之间,T_(DM1)=2 374~2 413 Ma。上述结果暗示,下常庄磁铁角闪岩的原岩可能为角闪辉长岩,起源于受下地壳物质混染的华北地块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下常庄中三叠世磁铁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与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的峰期时间一致,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中生代早期洋壳俯冲-消减向陆-陆碰撞造山转换的构造背景。
- 师江朋霍腾飞杨浩田杨德彬王清海刘金民
- 关键词:三叠纪岩石成因华北地块
- 东北北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与深部结构特征被引量:11
- 2008年
- 松辽盆地及其东西两侧的中、新生代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表现为两大盆地构造旋回,包括两次成盆期和两次反转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厚度、软流圈的起伏、莫霍面的埋深以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等的差异,导致了3个盆地群的时空演化及其盆地结构特征的规律性变化。研究表明,浅层次盆地类型、断陷样式、反转构造组合以及盆地构造演化规律等明显地受深部岩石圈结构的控制和制约。
- 曹成润董晓伟
- 关键词:中新生代盆地岩石圈结构有效弹性厚度构造层序
- 大兴安岭中段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 2015年
- 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分布广泛,但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以西的毕家店岩体和神山岩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本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其中毕家店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神山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组成.毕家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36±3 Ma、139.5±0.9 Ma和128.1±0.8 Ma,神山岩体为119.3±0.8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上,两岩体均呈现高硅、低钙、富碱、Eu负异常等特征,亏损Nb、Ta,富集Rb、Th和U,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岩浆演化晚期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岩体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同时期I型、A型花岗岩特征,认为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拆沉作用密切相关.
- 陈会军张彦龙王清海杨浩钱程陈井胜秦涛汪岩吴新伟张渝金
- 关键词:早白垩世锆石U-PB年龄花岗质岩石大兴安岭中段
- 吉林延边地区浅成热液金(铜)矿床的^(40)Ar/^(39)Ar激光探针测年与成矿时代讨论被引量:22
- 2010年
- 延边地区是中国东北部陆缘浅成热液金铜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广泛发育着浅成热液金矿床、中温热液金(铜)矿床和中深成中高温热液富金铜矿床(类斑岩型);富金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发生在105~102 Ma,为了进一步确定浅成热液金矿床与中深成中高温热液富金铜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采用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区典型浅成热液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刺猬沟金矿床、五星山金矿床和杜荒岭金矿床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1±7)Ma、(123±7)Ma和(107±6)Ma,其中刺猬沟金矿床((141±7)Ma)和五星山金矿床((123±7)Ma)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含有过剩放射性成因^(40)Ar,而杜荒岭金矿床((107±6)Ma)的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几乎不含或含极少量过剩放射性成因^(40)Ar。结合最新获得的相关地质体的精细年代学成果,认定该区浅成热液金矿床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或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喷发、浅成岩浆就位之后,其形成环境与富金铜矿床一致,为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正北向俯冲转入Izanagi-Farallon板块西向俯冲的构造转换期。
- 赵羽军孙景贵王清海门兰静李怡欣郭佳崔培龙
- 关键词:浅成热液金矿床
- 大兴安岭北段龙江地区早白垩世晶洞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对大兴安岭北段龙江地区头道沟花岗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限定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研究区花岗岩为二长花岗岩,发育晶洞构造,锆石U-Pb年龄为129±2 Ma,暗示其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这些二长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硅(SiO 2=74.23%~75.88%)、富钾(K 2O=4.45%~5.96%)、贫铁(TFe 2O 3=0.86%~1.30%)和贫镁(Mg^#=22.5~32.9)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A/CNK=1.03~1.11),结合其负铕异常(δEu=0.50~0.85)特征,认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类似于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具有正εHf(t)值(+6.6^+12.3)和较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549~760 Ma),暗示其岩浆源于新元古代新增生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中生代大兴安岭北段构造-岩浆演化特征,认为龙江地区早白垩世头道沟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引起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 景妍张彦龙王清海刘希雯陈会军
- 关键词:早白垩世年代学岩石成因
-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角闪岩和片麻岩类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制约被引量:1
- 2006年
-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角闪岩和片麻岩类捕虏体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相学的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即早期的榴辉岩相变质和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化变质。其原岩为拉斑玄武质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较强的陆壳物质混染;部分捕虏体可能代表了本区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且具有华北地块基底的性质。中生代早期该区上地幔是多种岩石构成的构造混杂岩带,深部地壳主要由片麻岩类、角闪岩类和少量石榴辉石岩类组成。早白垩世时期深部地壳主要由一套快速折返至下地壳的榴辉岩相变质岩石所构成,它们普遍发生了角闪岩相退化变质,并与原下部地壳的深变质岩(片麻岩和角闪岩)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构造混杂体。
- 王清海许文良王冬艳林景仟
- 关键词:岩石学地球化学捕虏体中生代
- 吉林延边智新盆地大拉子组地质时代:来自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 我国吉林延边地区陆相中生代地层甚为发育,含有大量动植物化石,是我国东部和东北亚地区白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自日本学者上床国夫(1932),将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龙井市大拉子附近的油页岩命名为大拉子系(组)之后,日人西田彰...
- 李想高妍张德军丁海生杨臻元孙跃武
-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中白垩世
- 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浆活动:辉绿岩墙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7
- 2015年
- 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侵位于青白口系不同层位中的辉绿岩(脉)岩墙,对其锆石CL图像、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锆石类型有三组:前两组锆石具有早期岩浆作用的锆石属性或结晶基底的变质锆石属性,反映该区辉绿岩岩浆上升过程受到了陆壳的混染;第三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构或条带结构,具原生岩浆成因锆石属性,锆石SHRIMP U--Pb定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32.3±8.1 Ma(n=14,MSWD=1.3),可以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其具有低Si O_2、Al_2O_3,高TFe_2O_3、MgO、Ti O_2的特征,这与拉斑玄武岩特征相似;其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ΣREE=71.88×10^-6~129.64×10^-6),且具弱的正Eu异常和铌亏损;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Pb、Ba)和高场强元素(HFSE:Th、U、Zr、Ti、Hf),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Sm、Gd、P)等;以上特征指示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且上侵位就位过程中受陆壳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本文对辉绿岩的研究显示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存在基性岩浆活动,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在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挤压汇聚后的伸展裂解演化过程,这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一致。
- 韩吉龙王清海
- 关键词:辽东半岛辉绿岩地球化学RODINIA超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