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 作品数:33 被引量:98 H指数:5 相关机构: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白蚁消化系统转化和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聚合物,白蚁是古老但进化最成功的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者之一。了解白蚁降解高度抗性植物聚合物的机制对工业上生物质能源转化和生物仿生设计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白蚁和其共生微生物产生的木质纤维素酶在其转化利用木质纤维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来源作用方面对白蚁自身及其肠道原虫、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等酶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全面了解白蚁消化系统木质纤维素酶的基因种类、来源、分布、表达以及酶活性和功能。 蒋宇彤 张硕 林子佳 倪金凤关键词:白蚁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漆酶 一株降解PET单体对苯二甲酸的施氏假单胞菌的筛选和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筛选和鉴定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单体的微生物,并分析代谢途径。【方法】从青岛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厂采集样品,以PET单体对苯二甲酸为唯一碳源筛选获得能够代谢对苯二甲酸的菌株TPA3;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TPA3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二代和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组de novo测序和分析;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TPA3菌株代谢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途径和基因;验证TPA3菌株的可遗传操作性。【结果】TPA3菌株被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它能够在30℃、220 r/min培养条件下,在30 h内消耗10.60 g/L对苯二甲酸;经过驯化培养,也能够代谢乙二醇;其基因组由1条染色体和3个质粒组成,总大小约为4.55 Mb;推测该菌株具有经典的对苯二甲酸代谢途径以及与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相似的乙二醇代谢途径;采用假单胞菌遗传操作技术可对TPA3菌株进行遗传改造。【结论】TPA3菌株能够降解PET单体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并具有可遗传操作性,在PET废物生物处理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刘盼 张彤 郑义 李庆宾 梁泉峰 祁庆生关键词:塑料污染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代谢途径 蛋白酶体抑制剂Syrbactins家族的生物合成 2019年 微生物来源的syrbactins属于十二元内酰胺短肽类化合物,包括丁香霉素(syringolins)、滑杆菌素(glidobactins)、cepafungins和luminmycins等。其中,syringolins、glidobactins、luminmycins等几个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已被克隆、测序和异源表达。研究发现它们的十二元内酰胺环骨架都是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聚酮合酶(PKS)复合体采用模块化组装的方式,将系列底物组装而成。这类化合物因具有优异的蛋白酶体抑制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syrbactins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作用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近年来syrbactins的研究进展。 刘晓彤 许晓坤 张友明 李爱英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 生物合成 鼠伤寒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抗感染类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肠道致病菌,可以感染人畜并引发食物中毒、伤寒等疾病。近年来因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沙门氏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肠道沙门氏菌致病的关键在于与宿主细胞接触后可以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向宿主细胞内注射效应蛋白,进而调控宿主细胞囊泡运输和免疫应答等生理活动,以方便其高效侵染宿主细胞。T3SS是一类由超过20种蛋白质组成、高度复杂的跨膜分子机器,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蛋白质运输系统和毒力系统。在不同病原菌中,其结构与功能非常保守。位于T3SS核心跨膜区的SctV家族蛋白是T3SS中最保守的组分之一,参与T3SS能量供应和效应蛋白的分泌过程,SctV蛋白的关键氨基酸突变失活后会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丧失对宿主的入侵能力。【目的】以沙门氏菌SctV家族蛋白为靶点,尝试通过虚拟筛选技术筛选与SctV胞内区相互作用的抗感染类T3SS抑制剂。【方法】结合体外相互作用分析、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细菌分泌实验和细胞侵染实验等对候选分子进行抑制效果的分析和验证。【结果】最终筛选出小分子抑制剂C4(纽莫康定B0)和C5(茜草素),二者均可以显著抑制T3SS分泌效应蛋白,并进一步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对NCM460细胞的侵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化合物C4和C5并不是通过结合到SctV胞内区而是通过其他不同机制来抑制细菌的毒性。【结论】化合物C4通过未知通路调控T3SS效应蛋白的分泌过程,而C5可能通过下调调控基因hilD的表达来抑制T3SS分泌效应蛋白,并进一步抑制沙门氏菌对NCM460细胞的侵染。本研究为针对T3SS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并为后续T3SS抗感染类抑制剂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 徐京华 焦绪瑶 侯旭奔 高翔关键词:鼠伤寒沙门氏菌 卟啉代谢途径高价值产物及其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20年 卟啉是在卟吩环上拥有取代基的一类大环化合物的总称,卟啉代谢途径中的一些中间代谢物,如5-氨基乙酰丙酸、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B12等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和代谢功能,在医药、农业、食品和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卟啉类化合物结构复杂且合成步骤繁琐,因此相较于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是其理想的生产方式.本文在系统介绍生物体内卟啉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手段促进5-氨基乙酰丙酸、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B12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微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卟啉类化合物进一步高效生物合成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朱子薇 张健 王倩 崔志勇 祁庆生关键词:5-氨基乙酰丙酸 血红素 维生素B12 4种苦参生物碱与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的联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苦参中的4种主要生物碱与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的浮游细胞代谢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测定了4种生物碱对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4种生物碱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棋盘法以及零相互作用效能模型(ZIP)分析了4种生物碱与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的协同抑制作用。结果4种生物碱单独处理时对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的代谢活性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都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与洗必泰联合使用时也对变形链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抑制作用,其中苦参碱与洗必泰的协同活性最强。结论苦参中的4种主要生物碱增强了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和生物被膜细胞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天然药物与传统抗菌药物的联用提供了新思路。 杨若琪 赵贵萍 王川东 王静关键词:苦参 生物碱 洗必泰 变形链球菌 生物被膜 疣孢菌NS0172产生的邻二烷基取代芳香酸 2020年 从疣孢菌NS017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邻二烷基取代芳香酸类化合物1和2.通过一维和二维NMR数据解析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化学结构.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IC507.74μmol L^-1).利用滤纸片法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两者在40μg/disc条件下均无抗菌活性.这是首次报道疣孢菌代谢产生邻二烷基取代芳香酸类化合物,为后续开展相关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坤 谢向前 史海霞 沈月毛 王浩鑫关键词:放线菌 大型仪器平台服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阐述了大型仪器平台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山东大学生命环境研究公共技术平台的实践经验为例,介绍了多种平台服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对更多可能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于海燕 赵晓敏 郭玉玉 王森 顾乃静 魏凤华关键词:本科培养 退火促进变性蛋白的正确折叠 2025年 退火技术是冶金工业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合金和半导体材料进行先加热后降温的处理,可以同步化其微观结构,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前期,本课题组率先把退火引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同步化,进而提高冷冻电镜解析分辨率。为了拓宽退火的应用,本文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研究对象,对热变性的EGFP进行退火处理,发现退火处理的EGFP展现出更快的复性速度和更高的复性效率,这一发现有利于深入理解蛋白质折叠的机制,也为利用退火稳定和修复变性蛋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撑。 黄清艺 杨留艳 沈庆涛关键词:退火 蛋白质复性 绿色荧光蛋白 酿酒酵母关联多药耐受性转录因子Yrr1p的研究进展 2020年 Yrr1p(for yeast Reveromycin A resistance)是含有锌指结构、关联多药耐受性的转录因子,在介导酿酒酵母耐药及抑制物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Yrr1p的发现过程,综述了Yrr1p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介导酿酒酵母对4-硝基喹啉-N-氧化物、水杨酸、戴森锰锌及香草醛等抑制物的耐受机制。其中,Yrr1p介导香草醛耐受性机制与其他药物不同。并概括了Yrr1p与其同源转录因子Yrm1p、Pdr8p,以及上级调控因子Pdr1p、Pdr3p之间的调控关系。转录因子Yrr1p的研究对微生物耐药性研究以及构建高抗性微生物细胞工厂具指导意义。 曹文妍 王心凝 沈煜 李在禄 鲍晓明关键词:转录因子 耐受性 酿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