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数:604 被引量:621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晔王曜尹呈忠张旭东刘麟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5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7篇艺术
  • 104篇历史地理
  • 99篇文化科学
  • 21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学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6篇艺术
  • 79篇美术
  • 57篇书法
  • 46篇教育
  • 41篇文化
  • 41篇绘画
  • 29篇教学
  • 26篇审美
  • 24篇图像
  • 23篇课程
  • 22篇佛教
  • 20篇美术教育
  • 19篇视觉
  • 16篇山水
  • 13篇当代艺术
  • 13篇学校美术
  • 13篇文人
  • 13篇国画
  • 12篇篆刻
  • 10篇明代

机构

  • 571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新疆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4篇邢台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美术学院
  • 3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饶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美协
  • 2篇中国美术家协...
  • 2篇教育部艺术教...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钱初熹
  • 5篇徐耘春
  • 5篇王远
  • 3篇万竹青
  • 3篇王晔
  • 2篇赵凯
  • 2篇张旭东
  • 2篇邱敏
  • 2篇朱浒
  • 2篇顾欣
  • 2篇饶丹
  • 1篇祝帅
  • 1篇蔡清德
  • 1篇郑文
  • 1篇刘七一
  • 1篇王才勇
  • 1篇叶芃
  • 1篇周蔚蔚
  • 1篇崔树强
  • 1篇曹丽平

传媒

  • 77篇中国美术研究
  • 35篇南京艺术学院...
  • 31篇中国书法
  • 27篇美术观察
  • 15篇美术
  • 15篇大学书法
  • 14篇美与时代(美...
  • 13篇荣宝斋
  • 10篇现代基础教育...
  • 9篇美术研究
  • 9篇中国美术教育
  • 9篇美与时代(创...
  • 9篇美术教育研究
  • 9篇美育学刊
  • 8篇文艺研究
  • 8篇美术大观
  • 8篇文物鉴定与鉴...
  • 8篇美与时代(美...
  • 7篇书法
  • 7篇中国书画

年份

  • 13篇2025
  • 52篇2024
  • 50篇2023
  • 61篇2022
  • 80篇2021
  • 89篇2020
  • 68篇2019
  • 77篇2018
  • 37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6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维、赵孟頫诗画与王原祁《桃源图》的关系
2018年
"桃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内化了中国文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诸多怀想,正如文人绘画选择王维,源自其灵动洒脱的气韵。王维、赵孟頫诗画中体现的平远淡泊及灵动洒脱之旨趣体现了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通过对王维与赵孟頫画风关系的探讨,董其昌和王原祁对王、赵的再阐释,以及王原祁仿赵氏之作的梳理,最后落实到对王原祁《桃源图》作品的理解,从中试图探究南宗山水的审美特色和发展脉络。
郑文
关键词:赵孟頫王原祁山水画
闺怨与臣怨--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研究
2021年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古代诗歌等作品,对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两幅绘画中仕女执扇、蜀葵、修竹等关键元素进行重新解读。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其表面是设身处地为诗中女子结撰抒写,实际却是以诗中女子自喻仕途坎坷逐臣之伤。唐寅不仅是画家,也是文人。笔者结合唐寅的个人经历与画中配景的暗示,将这两幅绘画引向画家自喻,讨论男性画家创作此类闺怨题材绘画的用意。
李程琛
关键词:闺怨自喻
媒介思辨——从AI绘画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美术教育
2024年
新的媒介技术、思维、方法、视觉经验推动艺术边界的延展,同时它们向艺术劳动发出了质询。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是美术教育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围绕目前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校美术教育趋向进行思辨,从美术学的视域出发,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对绘画的“入侵”作为切入,对标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核心素养等,重新思考学校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困顿和澄明之境,在理论层面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其在未来的探索提供一些思路。New media technologies, thinking, methods, and visual experiences are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art while simultaneously challenging the concept of artistic labor. The converg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with ar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pic in art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a critical discourse on the current trends in school art edu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ra. Adopting the viewpoint of fine arts,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its “invasion” into the domain of painting. By benchmarking against the core artistic competencies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hase, the paper re-evaluates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the state of clarity in school art education. It proposes theoretical measures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aiming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its future exploration.
唐鸣
关键词:学校美术教育
场域的叙事——当代数码装置艺术动力机制的生发及特征
2021年
作为跨媒介艺术的新型产物,数码装置艺术具有着强大的延展性和衍义功能,本质上可被视为一种超级符号文本,而因其自身的在场叙事性特征,在研究过程中便自然地同叙事学范畴研究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基于此,以叙事、符号学为视角介入,首先指出数码装置艺术叙事与传统叙事之间的差别,继而运用相关叙事符号学的学理知识为基础支撑对当代数码装置艺术动力机制的生成进行分析和阐释,并通过举出相关实例、现象揭示出其内在特征,试以此为跨媒介类艺术发展的理论探究拓展出一个新的视角与通道。
杨雅健
关键词:叙事动力机制
“道德镜鉴”与“帝国荣光”:汉画“武王伐纣”与古罗马战争壁画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临沂吴白庄汉墓是山东地区东汉晚期画像石的代表,其中室南壁东门楣上的图像曾被前人识别为“行刑图”。通过图像分析及与考古出土实物的对比,该图应是分别描绘了帝辛阅简、好勇征伐、比干死谏、沉湎于酒以及武王率领胡汉士兵伐纣五个场景,故将之定名为“武王伐纣图”更加贴切。此图系近年汉画故事之新品种,表现了汉人“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道德劝诫意图,传递出“商周易代”的合法性。同时,作为“道德镜鉴”的武王伐纣图像,与古罗马战争题材壁画传递的帝王崇拜和英雄主义有着鲜明的区别。
朱浒
我们需要多少美术教材?被引量:2
2011年
教材建设本应是美术教育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到20世纪傅抱石、潘天寿、滕固等人为作教材而撰著的绘画史,无不成为美术教育吏上的重要路标和典范。但是近年来,坊间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乱象,即美术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看得见的现实,就是一方面随着各种各样的高校评估、教师职称和"精品课程"评选以及各级出版社"工程"建设的要求,使"新编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汪瑞任慧叶芃祝帅
关键词:美术教材《芥子园画谱》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等美术院校教材建设高校评估
民国时期留欧女性西画创作群体考略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留学欧陆的女性艺术家群体的西画创作语言与中国现代以油画为主的西洋画融入民族血液的早期实践。其同样可视作管窥20世纪前期本土西画运动演进的一个历史切口。留欧女性艺术家群体隶属于中国现代西画的"欧洲体系",因而具备了"欧洲派"的艺术语言风格与精神风貌,同时其艺术创作又兼具了特有的性别视点与感知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乱、国难等诸多原因,这批女性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似乎就此被历史所遮蔽,鲜少为当今的美术圈及普罗大众所认知。故此,有必要重申此群落的意义与价值。
陈明园
关键词:民国时期形式语言中国语境女性视点
琴书雅意:琴铭书法文化意涵蠡测
2019年
琴为“文人四艺”之首,也是中国书斋不可或缺的雅赏之物。琴身的音箱内部及琴背常以各种书体镌刻琴铭,且兼具艺术、鉴赏与考据等多重功能。唐、宋以来传世名琴中不乏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邓石如等名家款琴铭书法,其拓片也成为学者收藏、题跋的对象。无论琴身鉴赏性的题铭,还是琴主人索请名家题铭,都表现出丰富的书法趣味,以“天地中和,万物咸亨”为代表的琴铭哲学,更是古代文人的修身准则。
赵明
关键词:书斋文化鉴藏书法风格
“四王”画派:一个关涉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学命题
2021年
“四王”画派的形成与整个画派成员的本质意志相关,这种本质意志表现为在绘画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对文人画范式的相互肯定、占有和共享。在父权制、结义制和师徒制的合力作用下共同体成员因本质意志的统一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血缘性绘画共同体,发展为地缘性绘画共同体,壮大为精神性绘画共同体。
曹院生
关键词:滕尼斯共同体
从江西新见陈晞铭石看尚意书风与金石学影响下的江右篆书观念被引量:1
2022年
受黄庭坚影响,历代书论家对陈晞篆书多持贬斥态度。如将陈晞篆书置于北宋时期尚意书风与金石学交织兴起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便可看出黄庭坚对陈晞的评价有偏颇之处。江西近年出土的陈晞篆书铭石,为剖析陈晞篆书以及宋代江西地区雅正工稳的篆书风格提供了实物证据。
包文运
关键词:黄庭坚篆书金石学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