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0H指数:6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当《奔月》的理想照见歌剧的现实——评联套歌剧《山海经》之《奔月》被引量:3
- 2018年
- 歌剧《奔月》的编剧周海宏事后坦言:《奔月》的宣传,既成功地让观众知道了这部作品,也收获了更多的批评——而不是表扬。稍稍观察了一下,批评意见林林总总表述不一,但综合起来无非这样几点:1.歌剧太过冗长;2.作品不似此前宣传的那样"感人至深";3.导演对戏剧的处理存在问题;4.舞美和场景设置令人费解。
- 黄宗权
- 关键词:《奔月》歌剧
- 承继中国传统 面向世界未来——2018第三届北京胡琴艺术节综述
- 2019年
- 自2012年甫一创办,北京胡琴节就在海内外取得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这个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民乐系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民族音乐节暨第三届北京胡琴艺术节'于2018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在众人期待中如约而至,本届胡琴节的成功举办让业界人士进一步看到,它的影响力由积极而变得深刻,由广泛而走向深远。
- 钟泉福
- 关键词:四重奏弓弦乐器二胡艺术室内乐团艺术节
- 中国音乐评论:何作何为与何去何从--“第九届上海当代音乐周·乐评高峰论坛”综述被引量:2
- 2016年
- 在2016年9月举办的"第九届上海当代音乐周"的"乐评高峰论坛"中,三位主讲嘉宾杨燕迪、周海宏、韩锺恩立足于各自的学术背景,围绕国内音乐评论的现状和发展、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评判、音乐评论的书写等当前音乐评论领域的热门话题展开了对话。杨燕迪分析了当前国内音乐评论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他的个人解决方案;周海宏认为音乐的审美价值判断存在共性的、普遍的标准;韩锺恩则强调音乐评论和社会文化的关联,认为音乐评论要关注"音乐以外"的问题。与会者还就音乐评论如何"说真话"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 黄宗权
- 关键词:音乐评论
- 李谷一声音的个性、魅力与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一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歌唱家李谷一获"改革先锋"称号,誉为"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人民日报》的介绍性文字这样说:"她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演唱歌曲近八百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
- 李诗原
- 关键词:介绍性李谷一流行歌曲《人民日报》演唱歌曲
- 高奏主旋律 奋进新时代——听“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音乐会”有感被引量:1
- 2022年
- 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日子里,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此次展演共演出四场音乐会,25部音乐作品。
- 李诗原
- 关键词:中国文联作品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主旋律原创
- 从新歌剧到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中央实验歌剧院版《白毛女》及其经典化被引量:4
- 2021年
- 中央实验歌剧院版《白毛女》是1962年在1954年北京版《白毛女》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定版”。该版循着张家口版、东北版、北京版对延安原版的改版方向,进一步加强革命叙事,并通过凸显喜儿唱段的板腔体结构特征、提高合唱和乐队部分的艺术水平,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艺术表现力,使歌剧《白毛女》成为一部“红色经典”——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歌剧《白毛女》改版和“经典化”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当代歌剧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 李诗原
- 关键词:歌剧《白毛女》
- 延安原版《白毛女》及其魅力与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歌剧《白毛女》自诞生以来虽被不断改版并形成不同版本,但延安原版就已是一个成功的版本。它继承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演剧传统,吸收延安秧歌剧的创演经验,在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之间成功嫁接,成为“新歌剧”和“中国民族歌剧”的新起点。延安原版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深刻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采用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还在于它体现出了蕴含在中国戏剧传统中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审美经验,并为此获得基于“文化身份”的价值认同。延安原版《白毛女》虽存在局限与不足,但在百年中国歌剧历史发展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故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 李诗原
- 关键词:歌剧《白毛女》艺术魅力历史价值
- 交响音乐创作十年观
- 2024年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交响音乐展现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可喜局面。纵观十年的交响音乐创作,也不难发现一些悄然的变化:第一,题材内容更为多样,“主旋律”作品脱颖而出,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题材交响音乐创作的第三次高潮。
- 李诗原
- 关键词:题材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旋律
- 声音的文化形象及其文化冲突——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和探讨(七)被引量:3
- 2023年
- 许多声音都有其固有的文化形象,作为音乐信息和音乐内涵载体的声音尤其如此。声音的文化形象取决于最初被赋予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认同和认定,可理解为声音所标识的文化想象、文化记忆、文化精神和文化身份。这种文化形象根深蒂固,一旦形成便难以更改和颠覆。音乐创作和表演作为对声音的把控,必须认识和把握声音固有的文化形象,避免音乐所塑造的文化形象与声音固有文化形象之间的文化冲突。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存在大量因忽视声音文化形象而造成的文化冲突现象,这是值得反思和探讨的。
- 李诗原
- 关键词:声音文化形象文化冲突
- 苏区歌谣民歌式传播中的差异及其解读--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和探讨(五)被引量:6
- 2020年
- 苏区歌谣作为填词歌曲,其传播多为民歌式传播。这种口头传播使苏区歌谣显露出集体创作、一曲多用、差异性的民歌化特征。由于苏区军民音乐素质不高,亦无文本(歌本)作为辅助,故苏区歌谣在口头传播中常产生“出入”乃至“讹误”,尤其在曲调上与原曲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无疑出自其民歌式传播方式,而非填词编歌者事先的“简单化处理”。如何理解和诠释这种差异,是探寻苏区歌谣及其传播的关键。
- 李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