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作品数:798 被引量:2,410H指数:18
相关作者:罗志刚唐小兰刘威郑文旭赵慧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1篇期刊文章
  • 1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8篇化学工程
  • 137篇理学
  • 135篇文化科学
  • 124篇农业科学
  • 1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83篇一般工业技术
  • 4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医药卫生
  • 19篇电气工程
  • 19篇建筑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电子电信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艺术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6篇教学
  • 72篇复合材
  • 71篇复合材料
  • 38篇木塑
  • 37篇木塑复合
  • 37篇课程
  • 36篇木塑复合材
  • 35篇木塑复合材料
  • 32篇乙烯
  • 31篇性能研究
  • 31篇纳米
  • 29篇生物质
  • 29篇催化
  • 27篇改性
  • 26篇力学性能
  • 26篇活性
  • 26篇力学性
  • 24篇木材
  • 22篇
  • 20篇丙烯

机构

  • 786篇华南农业大学
  • 35篇华南理工大学
  • 34篇东北林业大学
  • 29篇中山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广东工业大学
  • 8篇西南林业大学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岭南现代农业...
  • 5篇广东轻工职业...
  • 5篇五邑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郑州大学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广东东方麦田...
  • 4篇广东始兴县华...
  • 3篇长沙学院
  • 3篇广西大学

作者

  • 28篇蒋恩臣
  • 19篇杨卓鸿
  • 18篇王明峰
  • 17篇倪春林
  • 14篇袁腾
  • 14篇姜洋
  • 12篇周武艺
  • 12篇董先明
  • 12篇王清文
  • 11篇刘英菊
  • 11篇李伟振
  • 10篇李华平
  • 10篇李世博
  • 9篇聂燕芳
  • 9篇涂伟萍
  • 9篇张世军
  • 8篇谢君
  • 8篇关丽涛
  • 8篇李鑫
  • 7篇简秀梅

传媒

  • 49篇广东化工
  • 32篇林产工业
  • 26篇实验技术与管...
  • 25篇广州化工
  • 22篇林业工程学报
  • 18篇实验室研究与...
  • 17篇华南农业大学...
  • 12篇家具与室内装...
  • 1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1篇可再生能源
  • 10篇太阳能学报
  • 10篇化学通报(中...
  • 10篇大学化学
  • 9篇包装工程
  • 9篇木材工业
  • 8篇家具
  • 8篇高分子材料科...
  • 8篇木材科学与技...
  • 7篇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 10篇2025
  • 65篇2024
  • 79篇2023
  • 63篇2022
  • 90篇2021
  • 72篇2020
  • 81篇2019
  • 70篇2018
  • 85篇2017
  • 104篇2016
  • 67篇2015
7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多孔弹性体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高效去除染料特性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将多孔炭黏附在聚氨酯泡沫骨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弹性体吸附剂(3D-PE)。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气体吸附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3D-PE的结构、性质及染料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D-PE在压缩条件下表现出高强度、优异的回弹性和良好的柔韧性,对有机染料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5 min内去除率为96%)和稳定的循环使用性。
张敏何健怡沈钦阳梁业如刘应亮徐飞熊开容
关键词:吸附剂染料吸附
碳基储能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碳材料因其多样性的纳米结构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纳米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通过水热碳化活化方法获得了系列多孔碳材料,研究了这些碳材料性能与生...
刘应亮郑明涛肖勇梁业如胡航董汉武
关键词:生物质生物炭
桉树热解产物热物性参数演变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在自行设计的生物质固定床热解装置上,进行了150~850℃温度范围内,每隔100℃的桉树芯材木屑的固定床热解实验,并进行固态产物的热物性参数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桉树芯材热解炭的固态产率逐渐减小,低位热值逐渐增大,450℃热解炭的热值比木屑原料提高了95.53%;堆积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体积能量密度持续增大,750℃热解炭的体积能量密度比原料增大了63.21%;热解炭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与热解炭内部的含水率、骨架结构,即孔道开度和密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炭的比热容呈U字型趋势先减小而后增大,导热系数先轻微减小后以指数形式大幅增大,得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方程,拟合度分别为0.932 0和0.995 3。
王明峰陈志文蒋恩臣任永志王东海王微
关键词:桉树热解热物性参数
香蕉枯萎病菌候选效应子FoCFEM的基因功能研究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按照其对不同香蕉品种致病性的差异,可将Foc分为3个小种,其中以4号小种(Foc4)为害...
聂燕芳刘春奇李华平李云锋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基因敲除致病力
油茶果壳连续热解挥发物多级冷凝生物油燃烧特性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自主设计多级冷凝器对油茶果壳在500℃热解挥发物冷凝获得的生物油进行燃烧特性实验研究,实现了在冷凝过程中对生物油的粗分离,各级生物油的含水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且热值显著提高。通过热重实验对生物油进行燃烧过程和燃烧特性分析可知:生物油的燃烧共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生物油水分和低沸点组分的蒸发;第2阶段为中质组分的蒸发;第3阶段为重质组分的裂解反应,生成焦炭和气体;第4阶段为焦炭剧烈燃烧。第1级和第3级收集到的生物油可燃性能、燃尽性能和综合燃烧性能比较好,第2级生物油的3个性能最差。
李世博蒋恩臣王明峰韩平简秀梅高桂科
关键词:热解燃烧特性
大学生新材料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被引量:3
2021年
国家在大力发展工科教育,而实践是工科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高校大学生实践环节存在形式化、实践环节支撑平台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厘清学校产教优势,强化实践环节平台配套投入,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对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巩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企业亟须的新工科人才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曾晖刘海峰林锐李瑞王义珍
生物质热解柔性输送装置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决生物质连续热解装置的螺旋绞龙与热解管因热变形而发生的机械干涉现象,研究了一种用于生物质热解的无轴柔性连续输送装置,设计了该无轴柔性螺旋叶片参数。以稻壳、木屑和黄豆为输送物料,探究了螺距、转速和有轴、无轴等因素对输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输送装置的输送能力随着螺距的增加而增强,在中低转速下,物料的处理量随着转速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表明物料的输送量和通过时间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实现精准控制;无轴螺旋输送能力比有轴螺旋增加15%~30%,且输送过程平稳,避免了物料在输送装置与输送管之间发生挤压、进而出现死机的现象。
张世军蒋恩臣王明峰杜衍红李世博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
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面向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化学化工相关领域,立足农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广东省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与实践改革,从专业发展平台、科研水平、教师队伍、产学研转化、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并在广东地区高等院校进行应用示范与推广。
周武艺倪春林郑文旭董先明
关键词:应用化学应用型人才示范专业建设
竹基复合材料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2024年
竹基复合材料是以竹子为基本原料,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竹基复合材料不仅保留了竹材的天然美感与性能优势,还有效克服了传统竹材在生产和应用中的局限性,为竹材在家居工程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机遇。文章分析了竹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及其在现代家具制造、室内外装饰和结构组件中的创新应用,并针对当前应用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和市场接受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优化生产流程、建立标准体系和加强市场推广等措施,以期推动其在家居设计中的更广泛应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温家欣方庆宁陈园陈嘉敏陈铭易欣
关键词:家居设计环保材料
1株红树内生真菌Fusarium sp.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红树林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R5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滤纸片扩散法测试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分离鉴定5-羟甲基-2-呋喃甲醛(化合物1),(3R,4R)-顺-4-羟基蜂蜜曲菌素(化合物2),(3R,4R)-顺-4,7-二羟基蜂蜜曲菌素(化合物3),Clavatol(化合物4),酒渣碱(化合物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化合物6),β-谷甾醇(化合物7)、3β-胆甾-5-烯-3-醇(化合物8)、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10个化合物。在250μg·m L^(-1)时,化合物5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高度抗菌,化合物5和6对番茄枯萎菌F.oxysporum、小麦赤霉菌F.graminearum中度抗菌。【结论】从Fusarium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8,其中,化合物5、6可作为相应农药抗菌先导化合物开展深入研究。
李文生周丹丽陆盈池钟浩然朱新伟丁唯嘉李春远
关键词:FUSARIUM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
共7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