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 作品数:89 被引量:229H指数:8
- 相关作者:杨晓云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社会学更多>>
- 滇东北次方言苗语?au31字被动句研究
- 2022年
- 滇东北次方言苗语被动句主要以有标记的介词型被动句为主,其标记为?au31,它来自实义动词“(打/击)中”,后虚化为介词作被动标记,因而在共时层面上,它既可做实义动词,也可做被动标记。而含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句式结构具有多样性,其中“N1+?au31+N2+V”为典型的被动句句式,因而施事论元、受事论元是动核结构中动元所联系的内围成分,动核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而苗语被动句主要用于表消极义,也有少部分用于表积极义和中性义。
- 罗兴贵杨世恒
- 关键词:被动句语法化
- 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被引量:1
- 2005年
- 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是显而易见的,文章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学术性的表现,并就如何提高大学图书馆学术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 张亚军杨晓云
- 关键词:图书馆学术性
- 浅谈民族高校学报资料对编辑素质的影响
- 2002年
- 本文通过对民族高校学报资料问题诸层面的论述 ,阐明了其对民族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在了解前沿学术动态、提高办刊水平、形成办刊特色、调整知识结构、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 杨晓云
- 关键词:民族高校
- 清末民国蒙藏地区法制建设的得与失被引量:4
- 2003年
- 蒙古和西藏是清朝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作的重点 ,清末由于一些立法措施不利 ,影响了民族团结 ,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民国初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蒙藏地区稳定做了大量工作 ;南京国民政府对蒙藏地区的立法较多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法规体系。
- 徐晓光
- 关键词:清朝末期民国法制建设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 民间祭祀仪式的社会内聚力被引量:5
- 2009年
- 心意信仰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心理痕迹,在人们的心灵中形成了深厚的积淀。一旦条件允许,这种心意信仰便会强烈地表现出来。它是历史积淀的一种延续,是客观世界还没有彻底被人把握之前,人们所必须要求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柱。中国民间祭祀仪式的程序是从结构出发,进入反结构状态,再回到结构,其结果是从象征上强化了社会的结构,强化了中国民间祭祀传统宗教精神。
- 张琪亚
- 关键词:祭祀仪式
- 谈民族高校学报编辑的道德素质修养被引量:1
- 2001年
- 有关民族高校学报编辑道德素质方面的论文论著甚少,本文收集了大量有关道德素质修养方面的文章。论述了民族高校学报编辑道德素质深层的内涵,即编辑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修养。笔者认为这是办好民族高校学报的根本所在。
- 杨晓云
- 关键词:民族高校论文质量敬业精神
- 陈谷一长篇小说《地债》简评
- 2001年
- 长篇小说《地债》时间上有大跨度,事件上有连续性,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新中国土地关系的变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村人物形象。但大跨度和连续性的内容压缩在30万字的篇幅内,不免有局促之感。几个主要“反面人物”的处理,亦有可推敲之处。作品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还可以写得更开放些。
- 徐成淼
- 关键词:现实主义
- 论民间祭祀的变异性特征被引量:5
- 2003年
- 民间祭祀与社会生活,是一直处于流动、变迁和发展之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意识不会马上随之消失,它在扬弃,在既克服又保留中得到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深处传承不息。但只是要经历激烈的社会变动,或者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祭祀也会随之发生变异,有的甚至逐渐被社会淘汰。
- 张琪亚
- 关键词:民间祭祀
- 唃厮啰政权的“立文法”与宋朝藏汉关系立法被引量:2
- 2004年
- 綠厮政权是吐蕃王朝分裂后在青海地区建立的藏族地方性政权,政权下辖各部落的关系主要以“立文法”的形式体现。另外綠厮面临着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调整问题。同时,宋廷对处理藏族(当时称蕃部)关系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法律措施在调整蕃汉民族的关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的资料,结合《宋史》中的内容,对这一前人尚未展开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
- 徐晓光
- 关键词:宋朝
- 鲁迅著作中有关贵州人物与史实论析——兼及两种《鲁迅全集》相关注释的指误
- 2017年
- 鲁迅文章、书信、日记涉及的十三位贵州历史人物,大多经历复杂,与鲁迅友善、隙罅的原因、背景也各不相同,有些纯粹就是误会。由于史实、材料和注释存在粗疏或错讹,不仅影响对鲁迅著作的理解,也关系到对这些人物的评价,需重新考订。贵州人物以及与鲁迅交往的若干细节,也存在疏漏,应审慎辨析。
- 杜国景
- 关键词:《鲁迅全集》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