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79 被引量:730H指数:16
- 相关作者:乔培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中药炮制设备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升级途径策略被引量:21
- 2022年
-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特色传统技艺,在中医药学科占有极重要地位。炮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被列为国家战略,但我国中药炮制工艺设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同时存在高耗能、低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情况。为加快中药炮制设备行业现代化进程,传统炮制企业迫切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设备。对中药炮制工具、设备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探讨了其技术升级的可能途径与策略,以期为中药炮制工艺设备创新发展、实现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新思路与方法。
- 张雨恬王学成黄艺张询林瑞华陈丹章俊胡恢权张海宾万丹丹伍振峰杨明
- 关键词:中药炮制品智能化设备
- 中医药科研产业化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被引量:9
- 2021年
-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专家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助力疫情防控。但是,我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目前不足10%,与其他产业相比,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中医药科技成果存在转化难、转化率低、中试环节薄弱、相关政策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承接能力不强、各主体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阻碍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因素,试图找出中医药科研产业化的短板和弱项,以期为中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发展思路。
- 黄站梅伍振峰龚云峰
-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
- 青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策略被引量:12
- 2021年
-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结晶。青黛原为古老染料,随着炮制方法的演变优化,逐渐成为小儿高热、结肠炎、银屑病、白血病的治疗良药。但青黛传统炮制过程独特、工艺复杂、原理不清、加工落后,饮片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提升。课题组历时20年,聚焦青黛炮制“古法-理论-原理-技术-装备-质控”六位一体的传承、创新与转化研究,基本阐明炮制原理,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与工业转化。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产业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青黛产业亟需在炮制加工、饮片质量、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新的挖掘与提升,更好地传承创新传统炮制技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 杨明张定堃贺亚男韩丽王芳许润春
- 关键词:青黛传承创新
- 微波炮附子“液封减毒-干燥膨化”两阶段炮制工艺设计及药效评价被引量:10
- 2023年
- 建立过程可控、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线,有助于提升微波炮附子的品质及生产效率,促进微波炮附子的转化与应用。本研究根据附子减毒原理及工业化微波设备特点,以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为指标,建立微波炮附子工业化生产线,并进行中试生产。同时与附子主流炮制品生附片、白附片以及黑顺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炮附子工业化生产主要分为“液封减毒-干燥膨化”两阶段。中试生产10批微波炮附子的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71%~0.166%;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04%~0.016%,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与黑顺片和白附片相比,微波炮附子的有效成分保留率更高。药理实验表明,微波炮附子不仅保留了黑顺片、白附片的抗炎、镇痛活性,同时可显著提高肝癌化疗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水平,增强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8比值(P<0.05),调节机体免疫,而白附片的这种作用较弱,黑顺片和生附片则无该作用。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过程可控、智能化程度高的微波炮附子生产线,并用优化工艺生产出了毒性低、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微波炮附子,为微波炮附子的工业化连续生产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微波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本研究中所有动物实验在开展前经过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2020-28)。
- 贺亚男杨欣吴京侯寓森胡琦许润春黄勤挽杨明张定堃
- 关键词:微波炮制生物碱含量中试生产抗炎镇痛
- 片剂创新设计与质量控制新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片剂一直是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制剂,但传统片剂的开发设计模式、质量评价技术及生产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本文综述了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3D打印技术在片剂设计开发的应用,实现了片剂的快速制备和个性化生产;论述了近红外光学技术、太赫兹脉冲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新型检测技术在片剂质量评价的应用,相比传统的检测技术,新的检测技术呈现出高效、灵敏、便捷等特点,同时在建立片剂开发与生产的质量控制策略中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对提升片剂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片剂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徐诗军王学成伍振峰李远辉刘振峰罗小荣周同辉杨明
- 关键词:片剂新兴技术
- 基于全球专利分析的中药制药装备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基于全球制药装备专利整体态势,以中药制药装备为特色,针对中药制药关键技术领域炮制、制丸、干燥相关设备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制药装备核心技术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制药装备产业已进入技术快速发展期;炮制设备技术及市场高度集中于中国,但国内最具中药特色的炮炙设备技术创新十分薄弱;天士力公司是滴丸设备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其以"滴丸的振动滴制"工艺改进为突破点,带动了滴丸设备技术创新;干燥设备技术竞争激烈,知名企业来自丹麦、德国等国;干燥、粉碎、筛析等制药设备为当前核心技术领域。建议国内专利申请人加强中药炮炙设备的原始创新;加强中药制药工艺创新,实现"产品-工艺-设备"的创新研究与保护模式;把握绿色、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核心领域技术创新。
- 曾洁施晴臧振中王波伍振峰康琪王学成李远辉瞿礼萍王芸杨明邹文俊
- 关键词:干燥设备社会网络
- 鸦胆子苷B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及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鸦胆子苷B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以及其代谢产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探讨鸦胆子苷B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肠道菌群体外温孵培养法,将鸦胆子苷B与人肠道菌群体外共孵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代谢转化产物。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法)检测原型物鸦胆子苷B及其代谢产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取健康雄性大鼠5只,经灌胃给药鸦胆子苷B药液(2 mg·kg^(-1)),连续7 d,分别采集大鼠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粪便,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鸦胆子苷B给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鸦胆子苷B可被人肠道菌群经脱糖基水解代谢为鸦胆子苦醇,原型物和转化产物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1755.50、19.57μmol·L^(-1),代谢产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鸦胆子苷B。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大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物种丰度方面,门水平上,鸦胆子苷B降低了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的物种相对丰度,增加了厚壁菌门、髌骨菌门、蓝细菌门的物种相对丰度;属水平上,鸦胆子苷B降低了葡萄球菌属、气球菌属、嗜冷菌属的物种相对丰度,增加了罗姆布茨菌属、乳杆菌属、狭义梭菌属1、Norank-f-norank-o-Clostridia-UCG-014、苏黎世杆菌属、异杆菌属、糖杆菌念珠菌属的物种相对丰度。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大鼠肠道功能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鸦胆子苷B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脱糖基,转化为苷元鸦胆子苦醇,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服用鸦胆子苷B不会使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造成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且给药鸦胆子苷B后出现对NSCLC患者有益的肠道菌群变化。
- 石凌钰王文敏冯育林杨世林杨世林陈道峰陈道峰
- 关键词:鸦胆子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人肺癌A549细胞
- 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麦冬皂苷D对麦冬皂苷D′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麦冬皂苷D(OPD)对麦冬皂苷D′(OPD′)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①采用Bliss法测定急性毒性:小鼠分为OPD′单用、OPD+OPD′(OPD和OPD′提前混合)和OPD→OPD′(先注射OPD间隔15 min再注射OPD′)组,其中OPD′单用组5个剂量分别为3.127,6.460,9.979,10.245和13.098 mg·kg^(-1);OPD+OPD′组OPD和OPD′1∶1混合,5个剂量分别为5.711,6.129,7.626,8.712和10.262 mg·kg^(-1);OPD→OPD′组OPD固定为1.0 mg·kg^(-1),OPD′5个剂量分别为11.351,15.551,22.732,26.568和30.137 mg·kg^(-1)。单次尾静脉注射,观察给药后14 d内小鼠的行为表征和死亡数。②亚急性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OPD单用(0.25 mg·kg^(-1))、OPD′单用(0.25 mg·kg^(-1))、OPD+OPD′(各0.25 mg·kg^(-1))和OPD→OPD′(各0.25 mg·kg^(-1))组,连续尾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30 d,观察心、肝、脾、肺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血常规、血生化和脏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OPD′单用组OPD′的LD50值为7.785 mg·kg^(-1),OPD+OPD′组为7.706 mg·kg^(-1),OPD→OPD′组为22.820 mg·kg^(-1);OPD→OPD′组明显高于OPD′单用组。②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P<0.01),脾指数显著增大(P<0.05,P<0.01);除OPD单用组外,其他给药组肺指数均显著增大(P<0.05,P<0.01),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其余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心肌细胞轻度水肿,心肌间质血管淤血,脾红髓淤血,肺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肺泡壁血管不同程度淤血。上述指标OPD+OPD′和OPD→OPD′组与OPD′或OPD单用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OPD先于OPD′使用可有效降低OPD′毒性;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观察到此作用。
- 徐焕华江珍红姚泓汤响林王宁宁孙宇婷马增春高月
- 关键词:麦冬皂苷D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
- 抗抑郁药防治神经胶质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神经胶质瘤与抑郁症同属脑部疾病范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神经胶质瘤过程中,常伴发抑郁症,而抑郁症的发生非常不利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通过检索大量国内外文献发现,有运用抗抑郁药治疗或辅助性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报道,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分析抑郁症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中医理论的关联性,综述了抗抑郁相关药物防治神经胶质瘤的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胶质瘤治疗药物筛选提供一定参考,为神经胶质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郑晶李艳张海燕赖琼刘洋杨明
-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胶质瘤药物筛选
- 基于玻璃化转变理论的中药丸剂干燥裂纹形成分析及防控策略被引量:1
- 2023年
- 干燥是中药丸剂生产过程重要工艺环节之一,干燥工艺合理控制是保障丸剂品质的关键。干燥过程外部条件影响丸剂内部水分的扩散和分布,进而影响丸剂组分的力学性质。丸剂裂纹是干燥过程由于组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典型问题,影响丸剂的外观、崩解和溶散时限。目前,尚未形成理论合理解释丸剂干燥裂纹形成过程,导致丸剂干燥高质量生产指导依据缺失。本文从丸剂的组分性质及成型过程角度,借助玻璃化转变理论,尝试分析了干燥中裂丸形成原因,介绍了丸剂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新技术和工艺调控干燥方法,以期为解决中药丸剂干燥裂丸问题提供参考。
- 伍志成王学成徐诗军王晓辉岳鹏飞伍振峰易兵杨明
- 关键词:丸剂玻璃化转变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