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品数:134 被引量:182H指数:7
相关作者:周兵张晓红吴晨阳吴小文潘志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9篇标准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栽培
  • 26篇高产
  • 19篇早稻
  • 16篇机插
  • 15篇性状
  • 15篇水稻
  • 14篇早籼
  • 14篇籼稻
  • 14篇高产栽培
  • 13篇早籼稻
  • 12篇品种(系)
  • 11篇双季早稻
  • 11篇晚稻
  • 10篇油菜
  • 10篇粳稻
  • 9篇施肥
  • 9篇双季晚稻
  • 9篇季稻
  • 9篇肥料
  • 7篇双季稻

机构

  • 130篇庐江县农业技...
  • 18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安徽省农业科...
  • 7篇安徽省农业技...
  • 2篇怀远县农业技...
  • 2篇上海市农业生...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定西县农业技...
  • 1篇怀远县包集镇...
  • 1篇合肥丰乐种业...
  • 1篇安徽省淠史杭...
  • 1篇安徽省植物保...
  • 1篇安徽省安庆市...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疆禾航空...
  • 1篇巢湖市农业技...
  • 1篇合肥中诺信息...

作者

  • 43篇周兵
  • 42篇吴晨阳
  • 40篇张晓红
  • 36篇吴小文
  • 36篇潘志军
  • 31篇尹玲
  • 22篇范友胜
  • 19篇吕和平
  • 16篇徐济春
  • 14篇江波
  • 11篇张进山
  • 7篇吴文革
  • 7篇孙茂虎
  • 7篇薛贞明
  • 6篇王晓宏
  • 6篇李俊生
  • 5篇柯健
  • 5篇李永友
  • 5篇柯鹏飞
  • 5篇吴周

传媒

  • 67篇安徽农学通报
  • 6篇长江蔬菜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稻米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浙江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园艺与种苗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技服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南方农机
  • 1篇山西农经
  • 1篇广东蚕业
  • 1篇湖北农机化
  • 1篇财会学习

年份

  • 6篇2024
  • 17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园土壤酸化国际研究概况和趋势
2024年
茶园土壤酸化是国际关注热点,已成为限制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全面梳理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把握该领域研究的重心和前沿热点,本文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2000—2023年)发表的11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18年开始,国际上关于茶园土壤酸化的研究呈明显增加态势;我国发文量最多且影响力最大。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土壤铝毒与茶树耐铝机制、茶园土壤酸化改良等领域。酸化将导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被破坏,缓冲性能降低,土壤通透性变差,进而造成土壤持水能力下降,根系生长受阻,同时还导致盐基离子大量淋失,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养分有效性下降,加剧了铝的活化与溶出,并增加茶叶重金属(如Cd、Pb和Cr等)含量。不仅如此,酸化能够加速土壤碳氮磷的损失,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抑制某些有益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和慢生根瘤菌)的生长,损害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不同程度的酸性茶园土壤需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如施用有机肥或生物炭,有效缓解土壤酸度的同时提升土壤肥力。另外,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土壤酸化对茶园系统氮磷循环的影响分别为该领域研究焦点和持续性研究热点与前沿话题。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国际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现状及进展,为茶园土壤酸化改良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王贺新盛曼曼杨向德赵强焦纪伟潘洪阳叶新新陈晓辉
关键词:茶园土壤酸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一种小麦栽培用滴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栽培用滴灌装置,包括滴管口和滴管基座,所述滴管基座的底部设有滴管口,滴管基座为中空结构且顶部设置开口,所述滴管基座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安装有旋转转轴,滴管基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井盖,...
潘志军周兵吕和平吴小文吴晨阳张晓红尹玲江波徐济春
文献传递
沿江地区麦茬稻机械化栽培模式研究
2023年
本研究对毯苗机插、钵苗宽行机插、钵苗宽窄行机插、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播5种栽培模式在水稻生育期、穗粒结构、产量构成和实测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沿江稻麦两熟地区最佳机械栽插模式。结果表明,钵苗宽窄行机插模式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均衡、产量构成好、实测产量高,适宜在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播模式虽然在生育期、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方面优势明显,但实测产量较低。
王爱听程驭吴晨阳陈刚吴文革周兵
关键词:麦茬稻机械化栽培模式钵苗人工撒播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2024年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杨森孔令娟张琦王青骆忠明张晓红金四九袁功平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
双季早稻配方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研究
2008年
为研究探索双季水稻高产栽培的N、P、K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建立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评价和指标应用体系,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步建立了砂泥田土种、中等偏下肥力水平上的肥料效应方程,提出早稻6750kg/hm2左右的N、P、K推荐用量分别为纯N 165-195kg/hm2、P2O575-90kg/hm2、K2O 135-150kg/hm2。
李永友
关键词:配方施肥效应函数
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稻田综合种养相对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既可拓展稻田功能,增加农户种植效益,也可降低水稻种植季农业化学品的投入,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该文介绍了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前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科学高效的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提供参考。
柯鹏飞李千和吴小文李永钱伟吴晨阳潘志军张进山张晓红周兵
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灾害性天气对沿江平原晚稻生产的影响与启示被引量:5
2019年
2017年沿江平原地区晚稻生产期间出现极端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区晚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产量大幅降低。通过对处于沿江平原典型区域的庐江县晚稻生长期间主要天气过程进行剖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晚稻产量及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12日至8月7日的持续高温天气表现出平均温度高、极端温度高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气温“强度”和“力度”为近10年之最;8月29日至10月19日的持续寡照阴雨天气表现出寡照时间长且集中、持续阴雨时间长、雨量多等特点,寡照时间为近10年之最。复合性灾害天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晚稻群体发育质量,严重降低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加重了主要病虫害发生,晚稻实际产量降幅达到30%左右。并对今后沿江平原晚稻生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吴晨阳周兵吕和平吴小文潘志军宫传英张晓红尹玲何海兵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晚稻
一种油菜试验栽培用种植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菜试验栽培用种植盘,包括试验盘,所述试验盘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隔板,且多个第一隔板为均匀设置,试验盘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多个第一滑块,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
吴晨阳周兵吕和平吴小文潘志军张晓红尹玲江波徐济春
文献传递
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施肥量水平对早籼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大田茎蘖发育动态、肥料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和优化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1)在产量水平、产值、经济收益和肥料农学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专用控释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2),高于或接近机插秧常规高产栽培模式(CK1),显著高于省工栽培模式(CK2);生产成本显著低于A2和CK1;化肥全部减量15%的处理(B2)在产量、产值和经济收益方面高于化肥全量处理(B1),显著高于减量30%的处理(B3),产量和效益高于CK1。经综合比较,适宜早籼稻采用的毯苗机插侧深施肥模式为:普通肥料减量15%(纯N 166.5 kg/hm^(2),P_(2)O_(5)70.5 kg/hm^(2),K_(2)O 141.0 kg/hm^(2)),机插同步侧深施用77%N、100%P和65%K,人工撒施23%N和35%K作穗肥。
吕和平吴晨阳潘志军周兵吴小文张小红余绪来许有尊吴文革
关键词:早籼稻机插秧施肥模式
早籼稻施用硅肥效果试验初报
2018年
该文以早籼稻嘉早311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了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和生产效益,能够增强病害抗性,提高茎秆节间的抗折力,增加抗倒伏能力,对水稻群体也有一定影响。
徐济春
关键词:早籼稻硅肥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