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作品数:16 被引量:151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广健秦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心理
  • 2篇大学生
  • 2篇森田疗法
  • 2篇人格障碍
  • 2篇疗法
  • 2篇共情
  • 2篇反社会人格
  • 2篇反社会人格障...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新生
  • 1篇电话热线
  • 1篇动机
  • 1篇心理创伤
  • 1篇心理适应
  • 1篇心理问题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视角
  • 1篇心理咨询
  • 1篇心灵
  • 1篇心灵深处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市监狱管...
  • 1篇天津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徐凯文
  • 2篇钱铭怡
  • 2篇陶塑
  • 2篇刘海骅
  • 2篇王雨吟
  • 2篇何瑾
  • 1篇刘忠兆
  • 1篇蒋海飞
  • 1篇李松蔚
  • 1篇穆妍
  • 1篇秦博
  • 1篇曹广健
  • 1篇苗淼
  • 1篇刘海燕
  • 1篇官锐园
  • 1篇李瑶
  • 1篇杨经纶
  • 1篇甘怡群
  • 1篇聂晶
  • 1篇钟杰

传媒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心理科学
  • 1篇汉字文化
  • 1篇大学生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北京教育(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2013年
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具有群体性、即时性和主体多元性三大特征。通过网络互动共享的观点倾向于更加偏激,网络互动影响学生的社会公平体验,网络互动影响学生的群体身份认同。可采取甄别潜在的消极的大学生网络用户、培养积极正面的意见领袖和顺应网络语境、讲究说服策略等教育对策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互动行为。
陶塑何瑾
关键词:教育对策
森田疗法治疗机制探讨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顺应自然”是森田正马博士在自己的神经症体验中发现的。森田神经质的精神病理特征是精神自我冲突。“顺应自然”的治疗机制就在于解除冲突,“顺应自然”就能发挥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好。没有精神自我冲突表现者,如精...
康成俊
关键词:森田疗法顺应自然
文献传递
Empathy:本源,内涵与译名被引量:34
2010年
徐凯文
关键词:共情译名
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及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李瑶徐凯文王雨吟钱铭怡曹广健刘忠兆李世杰钟杰
关键词: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结构方程模型
中国青年人群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与外部世界和谐一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全国知名的心理咨询电话热线“青春热线”16年来咨询的所有个案作了总结,并对社会群体的压力来源进行深入分析,
刘海骅秦博穆妍
关键词:常见心理问题青年人群电话热线心理咨询社会群体
依恋安全、真实性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陶塑何瑾杨经纶刘海燕
关键词:成人依恋诚信
如果哀伤无法开始 即也无法终结
2020年
一次又一次,在治疗中,来访者们打开尘封多年的伤痛,从心灵深处嚎啕大哭,有哀伤,有内疚,甚至有愤怒,但铅华洗尽,留存下来的无不是深深的爱和依恋。坚强是丧失的解药吗?有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女孩,身边的家人、朋友不断告诉她"你要坚强"。但是所谓的"坚强"使得她的情绪无法表达,越来越忧郁和愤怒。"世界上最爱我和最爱我的人走了",这样的痛苦经历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如何度过这样艰难的时刻,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哀伤,如何理解不同年龄性别者哀伤的表现和历程进而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呢?
徐凯文
关键词:哀伤心灵深处坚强愤怒来访者
森田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讨
本文对森田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康成俊
文献传递
心理创伤、共情缺陷与反社会人格障碍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考察童年期心理创伤经历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共情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90名服刑人员运用人格障碍问卷(PDQ)进行人格障碍筛查,对其中182名反社会人格障碍筛查阳性者运用个性障碍访谈(PDI)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人际关系指数(IRI)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4个维度共情进行测量。结果:①服刑人员报告童年期遭受性虐待阳性率最高(47.10%),其次为躯体忽视(39.10%),情感忽视(23.4%),躯体虐待(14.20%),情感虐待最低(11.4%)。②童年创伤经历高分组在各型人格障碍上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分组。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童年期创伤经历对自身体验的困扰和观点采择有明显影响。结论:童年创伤经历对共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明显影响,并对人格障碍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共情缺陷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徐凯文王雨吟李松蔚曹广健官锐园刘忠兆李世杰左月侠苗红熠钱铭怡
关键词:共情反社会人格障碍
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适应的影响被引量:53
2015年
为验证日常烦心事对个体心理适应的作用过程,并探讨生命意义感是否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采用纵向追踪方式对153名大学新生进行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压力知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适应的测量。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在日常烦心事与心理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拥有意义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但追求意义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日常烦心事会通过压力知觉影响个体心理适应,拥有意义对个体心理适应具有调节作用。
蒋海飞刘海骅苗淼甘怡群
关键词:生命意义感心理适应大学新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