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史地研究中心
- 作品数:22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越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李化龙与《辽阳稿》
- 2010年
- 《辽阳稿》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李化龙万历年间担任辽东巡抚时所作诗集。诗集虽然只保留数十篇诗稿,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辽东的社会面貌,见证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允称诗史。本文寻绎李化龙在辽东的活动轨迹,试图解读《辽阳稿》在东北古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 彭鸿程
- 铁路移民与近代长春人口城市化被引量:1
- 2013年
- 近代铁路的修建,使得通过铁路进入长春的移民人口骤然增加。人口增加的同时,也促使城市人口转型,即第一产业(农业)人口比重减少,第二、三产业(非农)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近代长春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伪满洲国统治时期,长春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居全国首位。
- 翁有利周熙凯
- 关键词:铁路移民人口城市化
- 清代乾隆年间奉天民人口数探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相对中原而言,东北人口数据很少。然而利用馆藏档案及相关文献,对乾隆年间奉天民数及其增长情况进行研究,可得出乾隆末年奉天人口基本饱和的结论,从而为移民大规模向北推进寻找事实根据。
- 张士尊
- 关键词:清代人口研究
- 长春城市地名源流考释
- 2012年
- 长春城市名称起源的地域源流,说法很多。首先,本文以公认的1800年长春厅的建立标志长春市的起源为基准,通过文献考证,认为长春厅最初的治所所在地新立屯在当时的长春堡地方,包括新立屯在内的长春堡是长春城市的地域源头,是长春市名称的来源。其次,尽管长春厅的治所后来迁到宽城子,宽城子在后来长春城市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长春又名宽城子,宽城子是长春的起源"。再次,本文阐述了长春市地方自古以来的辖属和名称演变。
- 翁有利
- 关键词:城市地名
- 从元、明、清时期东北关庙的修建看边疆文化的变迁
- 2009年
- 宋代以来,关羽崇拜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东北属于边疆地区,辽、金时期关羽信仰如何,已经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元代辽东开始修建关庙。明代辽东各卫城基本都建有关庙。到了清代,辽东几乎每座村庄都有关庙,而且随着移民的北上,关羽信仰逐步深入东蒙古和吉林、黑龙江地区。
- 张士尊
- 关键词:元明清边疆文化
- 清代三姓地区研究动态述略
- 2017年
- 清代三姓地区包括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下游、库页岛及乌苏里江流域的绝大部分,是东北边防要地及多民族聚居区。国内外学者对其多有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史料、政治、经济、民族、移民与人口等方面,有关外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 胡越邓伟达
- 关键词:清代三姓地区
- 从《问俗录》看县官对海疆乡村社会的管理
- 2016年
-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 国家对乡村外部的宏观管理始终是通过县官群体而实现,大多数的县官为完成考成之责而依法施政治民.清代道光年间, 面对难治的福建乡村社会,县官陈盛韶大力进行整治而成效显著;陈盛韶对海疆乡村的管理不仅凸显地域特征,带有近代萌芽性质,而且不乏现代启示.
- 王亚民
- 关键词:县官海疆乡村管理
- 简论金代契丹族二税户及驱奴
- 2011年
- 本文对金代契丹族二税户和驱奴的变化、地位以及生活状况做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认为金代契丹二税户和驱奴尽管有很多被放良,但是依然大量存在,他们的地位还很低下,从事繁重的劳役。
- 夏宇旭
- 关键词:金代契丹人
- 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变迁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殖民地的东北,由于日本武装占领所造成的政治上的动荡局面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日伪为掠夺粮食而实行的农业生产统制和"粮谷出荷"政策,使东北粮食生产长期停滞以至下降,各种粮食作物的生产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大豆生产严重衰退,水稻畸形发展,高粱维持原有水平,玉米增产,小麦长期减产;商品经济作物衰退,自然经济作物发展,粮食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东北粮食生产全面走向殖民地化。
- 于春英
- 关键词:伪满时期粮食生产大豆水稻
- 略论金代女真人对契丹文化的承袭被引量:3
- 2012年
- 金代女真人对契丹文化多有承袭,如服饰文化、岁时节日,礼仪,文字都承袭契丹人,这些文化加速了女真社会的文明进程。
- 夏宇旭
- 关键词:金代女真文化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