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气象局 作品数:35 被引量:101 H指数:5 相关机构: 四川省气象局 宿迁市气象局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宿迁市短时强降水查询与预报系统 短时强降水作为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宿迁市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建筑设施等造成影响。然而对其的预报一直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服务,并形成日常业务... 张莹 徐春阳 袁志勇 武敬峰 吴新胜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文献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水文模拟与干旱评估 被引量:4 2022年 以地势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的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013~2017年水文、气象观测、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及DEM等数据,驱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模拟岷江上游流域日径流量变化过程,并采用基于SWAT计算的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岷江上游流域典型年份干旱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岷江上游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校正期及验证期R2和ENS值均在0.70以上;(2)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文变化过程,实测与模拟的逐日径流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尤其是6、7月主汛期时段的模拟效果最好;(3)基于SWAT计算的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岷江上游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实现干旱灾害的监测和评估。 张菡 张菡 郭斌关键词:SWAT模型 水文模拟 川西高原持续性暴雨特征和水汽输送 被引量:11 2020年 利用常规资料、NCEP FNL分析资料和HYSPLIT模式,对2008-2017年川西高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环流分型、水汽源地和输送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川西高原单站持续性暴雨的总频次为337次,在21次区域持续性暴雨中,位于高原与盆地过渡区的泸定、康定、汶川出现持续性暴雨次数最多;②7月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多为3~4天;③将影响川西高原暴雨的环流分型为两槽一脊型、一脊一槽型、西风槽型和偏西气流型,其中孟加拉湾气旋影响有16例,6-7月个例都有孟加拉湾气旋的存在;④川西高原上空气团主要通过4条路径进入,源自北大西洋、地中海和伊朗中北部的西北路径占比29%,源自里海到咸海之间地区的东北路径占比17%,源自热带印度洋洋面的西南和东南路径各占比43%和11%,偏北路径的空气质点起始高度比偏南路径的高,相应的温度和水汽含量也偏低;⑤将水汽输送分为"S"型、偏西气流型和偏南气流型3个类型。 武敬峰 徐晓芳 赵巍燃 青泉 青泉关键词:川西高原 持续性暴雨 环流形势 水汽源地 水汽输送 汶川特大地震中心“8.13”连续性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2010年8月12~14日川西高原北部阿坝州东南部的漩映地区出现的连续性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至青藏高原形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此高压带断裂后,在两高之间形成长时间切变,缓慢东移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700hPa上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地面冷锋受副高阻塞缓慢东移;地形摩擦抬升在盆地西部不断形成气流辐合都是造成此次连续性降水的直接原因。 刘琼 武敬峰 周永明关键词:连续性暴雨 副热带高压 低空急流 川西高原牧区雪灾气象指数等级划分及标准研究 本文用阿坝州30年的降雪资料和受灾情况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川西高原牧区雪灾气象指数5个等级及各等级气象因子的划分标准。 李德友 陶建 夏炳江 武敬峰关键词:雪灾 气象指数 文献传递 汶川映秀“8.13”特大泥石流气候背景分析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常规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环流特征量资料,对2010 年8 月12—14 日阿坝州东南部漩映地区连续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8.13”持续性暴雨... 武敬峰 徐为进关键词:泥石流 低空急流 气候背景分析 持续性暴雨 夏半年川西高原600hPa低涡活动特征 2023年 600 hPa天气系统能够分析川西高原低涡变化的主要特征,并能识别低涡的发展移动和川西高原强降水落区的关系。利用1979—2020年逐3 h的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和2011—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对夏半年川西高原600 hPa低涡活动特征、低涡与降水的关系及致雨低涡动力和热力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2年间低涡年均80个,持续时间1 d以内占总数的95.7%;在川西高原本地生成、移入和移出低涡年均61.5个、18个和5.3个;低涡源地和消散地分别在甘孜州白玉县和理塘县为中心的区域。(2)生命史大于12 h的低涡占比36.4%,都会带来降水,其中超83.7%会造成中雨以上降水;低涡伴随的日降水强度最大值中心位置随月份先由川西高原东部与南部地区北移到中部,之后逐渐移回到东部与南部地区,相对应7—8月多低涡从北部南移到中部摆动消亡,其余月份多低涡从中部生成影响到东部和南部地区或在南部生成并停滞或摆动。(3)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和正涡度区的耦合发展以及深厚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加强是致雨低涡发生发展并产生强降水的动力特征和热力层结条件。 武敬峰 徐晓芳 邹玲 张雷 蒋清 刘潇关键词:川西高原 气候特征 物理量分析 极端强降水下小河流域泥石流灾害评估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马尔康红苕沟流域的DEM、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程度等地理信息数据和分钟降水资料,根据SCS模型的产流-汇流原理和泥石流配方法计算模拟了2015年6月30日红苕沟暴雨-泥石流灾害规模。模拟结果表明,与泥石流实地勘查资料相比较,SCS模型的模拟精度在95%以上,说明SCS模型径流模拟和泥石流配方法是可以应用于类似红苕沟这样无降水观测资料的小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的评估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红苕沟极端强降水触发的泥石流总量是2015年6月30日发生泥石流总量的5倍。 李德友 陈晓刚 王锡良 泽梦娜 泽郎多吉关键词:SCS模型 径流模拟 泥石流 强降水 2000-2015年阿坝州积雪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积雪由于自身的高地表反射率和高导热率,在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地表和大气间的能量交换及相关水文过程。文中基于MOD10A2积雪产品,结合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研究2000-2015年阿坝州积雪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年积雪覆盖主要分布在阿坝县、红原县和若尔盖县;时间上,全域积雪面积存在明显月份、季节差异,年积雪覆盖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为年最低值时期;年积雪大部分为短期积雪,且主要出现在海拔高度3000-4000m的地区。 张鑫钰 柳锦宝 郭斌 王增武 李玉婷关键词:MODIS 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区近50年降水的小波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区1960~2009年共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利用Yamamoto检验法对突变点进行了真假性检验。结果显示,若尔盖年降水变化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目前及今后2~3a内若尔盖年降水呈偏少的趋势;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不一定就是突变点,若尔盖年降水小波变化16 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68、1984、2000、2005年。 胡春 郭斌 潘娅英关键词:降水 小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