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长峰医院
-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晓玲孙长江金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均接受激光微创治疗,同时选择52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利用放射免疫和Griss方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
- 褚福涛曾晶王春喜韩丽娜顾瑛王晓玲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肢静脉曲张激光空腹静脉血血浆内皮素健康查体
- 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均接受激光微创治疗,同时选择52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利用放射免疫和Griess方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利用密度梯度法测定血液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计数(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ounting,CEC),同时测定手术后临床治愈后2周血CEC、ET-1和NO水平。结果 52例患者血浆ET-1水平和血中CE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2周其血浆ET-1水平、血中CEC水平和NO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光术前和术后检测外周血CEC、ET-1和NO值的改变,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定。
- 褚福涛曾晶王春喜韩丽娜顾瑛王晓玲
- 关键词:激光静脉曲张内皮素-1一氧化氮
- 小切口瓣膜修复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十年回顾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总结小切口瓣膜修复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效果、远期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 146例1278条肢体,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以波长810 nm的半导体激光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手术后每年进行随访观察,利用超声多普勒确认治疗后的浅静脉是否闭合、深静脉是否反流。结果术后当天患者既可下床,无淋巴漏、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和1、2、3、4、5、6、7、8、9、10年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7.96%、97.95%、96.01%、95.60%、95.55%、95.37%、95.01%、94.43%、93.39%、89.02%、88.42%。结论小切口瓣膜修复结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技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创伤小、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疗效稳定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春喜顾瑛曾晶韩丽娜赵文光王晓玲牛磊
- 关键词:瓣膜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高龄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激光微创综合治疗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总结激光微创治疗高龄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高龄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0~89岁(平均76岁),采用激光光凝溃疡周围的交通支静脉、皮瓣下穿支静脉,术后患肢加压包扎、溃疡局部清洁换药,促进愈合。术后6个月内每月记录下肢溃疡情况以及静脉曲张消失情况,术后10、12个月及术后1、2年定期随访,物理检查有无静脉曲张,溃疡愈合情况,彩色多普勒检查光凝后的血管有无再通、有无血栓,尤其是有无深静脉血栓。结果 4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5 min。失血10~30 ml,平均14 ml。术后1个月下肢曲张浅静脉均消失,溃疡均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溃疡完全愈合32例,治愈率62.2%;术后6个月溃疡完全愈合37例,治愈率88.1%;手术后1年全部愈合;术后随访2年以上者32例,均治愈,无溃疡复发。结论血管内激光光凝可用于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刘琼王春喜曾晶王晓玲顾瑛孙长江
- 关键词:激光老年静脉溃疡
- 大隐静脉曲张激光光凝后曲张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激光凝后超微结构的变化,从亚细胞水平探讨激光治疗曲张静脉的病理学依据。方法激光治疗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凝治疗,即刻取光凝后曲张静脉1 cm。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同期需正常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者,在留取移植用正常静脉血管后,剩余部分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激光组,光凝后静脉管壁内膜和中膜直接烧灼处细胞结构完全消失,深达中膜层,邻近区域内膜内皮下空泡形成,趋于死亡或直接脱落,局部形成溃疡,中膜暴露,管腔部位的平滑肌细胞肿胀,呈椭圆形,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基板破坏或消失,肌浆网扩张呈空泡状,线粒体肿胀或皱缩。细胞核浓缩,表现为深染变小或细胞核染色质趋边,核膜模糊。弹力纤维内肌丝疏松甚至完全消失,溶酶体增多,出现髓样小体。附近血管壁血小板聚集,见α颗粒,致密核心颗粒、伪足形成,平铺于胶原纤维表面。外膜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正常大隐静脉分3层,内膜为单层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细胞,细胞器结构清楚,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完整。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后曲张静脉内膜和部分中膜结构破坏,内皮细胞坏死或脱落,局部溃疡形成,平滑肌细胞核和细胞器均发生病理性改变,血小板聚、附壁,可能是光凝部位静脉血管闭塞的结构基础,从亚细胞水平提供了激光治疗曲张静脉的形态学依据。
- 王春喜曾晶顾瑛王晓玲
- 关键词:激光静脉曲张组织病理学
-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总结激光光凝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3例,其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78例,同时伴有轻度胭静脉返流5例。内踝部切口1cm,显露大隐静脉,使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利用5F导管将光纤(直径400μm)送入大隐静脉内,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激光功率12W,照射1s,间隔1s。结果术后当天既自由活动,术后8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均已闭塞,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美观、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王春喜韩丽娜顾瑛王晓玲彭正李丽民范红艳闻智
-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浅静脉曲张静脉返流皮肤灼伤微创方法
- 1470 nm激光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后护理
- 2020年
- 瓣膜功能不全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由瓣膜功能不全形成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液反流,逐渐出现下肢静脉迂曲扩张,足靴区色素沉着、溃疡形成;溃疡较深者可出现出血或感染,经久不愈[1,2]。原发性瓣膜关闭不全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治愈,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然而既往手术切口较长、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护理困难。近年来出现了激光瓣膜修复、血管内光凝治疗曲张静脉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受到业界广泛重视[3,4];但术后护理资料匮乏。因此,笔者对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激光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杨洁宋思汶师兰香王晓玲林惠金梅王春喜
- 关键词: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外科曲张静脉下肢静脉光凝治疗
- 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激光微创综合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溃疡周围交通支静脉、皮瓣下穿支静脉激光光凝、溃疡周围交通支静脉缝扎术,并对7例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同时行小切口瓣膜修复。术后患肢加压包扎、溃疡局部清洁换药,促进愈合。结果 35例患者术后1个月下肢曲张浅静脉完全消失,溃疡均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溃疡完全愈合22例,治愈率62.9%;术后6个月溃疡完全愈合32例,治愈率91.4%;术后1年35例患者溃疡全部愈合,下肢静脉无曲张,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术后随访溃疡复发:术后1~2年7例无复发;术后3~5年12例无复发;术后满5年以上者16例,其中15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1例术后7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1例术后6年复发。结论激光微创治疗溃疡周围异常返流的交通支静脉,辅以点状切开缝扎或结扎溃疡交通静脉的方法,可用于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治疗,中远期疗效较好。
- 王春喜曾晶王晓玲顾瑛孙长江金梅
- 关键词:激光静脉溃疡微创治疗
- 急性腋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CGRP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腋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腋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病人,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动态观察其血浆CGRP水平;同时检测30例同龄健康查体者和30例慢性病人血浆CGRP水平。结果:急性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存在高CGRP血症,而慢性病人则无明显改变;急性患者溶栓治疗后6h血浆CGRP继续升高,3d达高峰,与临床疗效最佳时间相符。结论:血浆CGRP水平可作为溶栓治疗效果的一种检测指标,并可作为疾病进程的实验室指标。
- 王春喜王太晗梁发启李荣王晓玲孙长江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血管内电凝瓣膜修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静脉瓣膜、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选择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利用40 W手术电刀对迂曲扩张的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总结手术入路和手术体会。结果患者术后7 d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下肢曲张浅静脉消失,无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多普勒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现象,但有2例瓣膜修复处术后3年有轻度返流。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结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王春喜韩丽娜浦东力孙胜曹晓明王晓玲
- 关键词:瓣膜功能不全瓣膜修复电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