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正则实验小学
- 作品数:59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卢旭弘余浩徐晓蓉欧阳忠孙晓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丹阳市师范附属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留住童年印记 享受成长快乐
- 2008年
- 题记:
很想再回过头去看看童年的时光,回忆起童年有趣的往事;想知道儿时在老师、家长和同伴心中的自己是怎样的;想再次感受那个年龄的我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牵挂什么……可是时间记忆的闸门里,很多已经淡忘。
- 马明辉符丽华
- 关键词:童年印记时间记忆
- 作文训练新尝试——故事作文
- 2008年
- 当前,有些小学生作文不具体,或具体了却很平淡,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思考;又如学生不善于在阅读中积累、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再如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仅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而三者中尤其以想象能力的欠缺显得很突出。高尔基曾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未发现的环节。”新课标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来。”为了更好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校在观察日记、素描作文的基础上,从四年级第一学期起,让学生学习写故事作文。
- 陈建华
- 关键词:作文训练故事学生作文学以致用作文兴趣作文水平
-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争辩中迸发被引量:1
- 2010年
- 教育家顾明远认为: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的疑问才算是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学生充分思索和表达观点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虽然,
- 孙晓华
- 关键词:学生思维争辩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教育家
- 阅读教学按好“三键”展现学生独特魅力
- 2010年
-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赏识,使学生在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合作,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同时使学生的独特魅力在阅读中得到充分展现。
- 刘秀英
- 关键词:阅读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科学思维方法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育
- 做合格的读者是上好课的前提
- 2008年
- 主持人:(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能上好课,而要上好一堂课,钻研教材是关键。所谓"成也文本、败也文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钻研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环节。周一贯先生也曾经说过,要上好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始终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一名合格的读者,只有会读教材,弄懂教材是什么,才能活用教材,用教材去教。但是,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缺失对教材的把握,出现不少问题,如何钻研教材成为首要思考。
- 蒋成云孙晓刚徐玉清刘海燕张玉霞茅丽琴王红霞马良生
- 关键词:钻研教材进教材阅读文本主持人教材体系
- 如何拥有一双善于赏识的眼光
- 2009年
-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的小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
- 徐遗兰
- 关键词:台湾作家小偷作案手法老师同学
-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与评析
- 2009年
-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距大,气候有天壤之别;2.了解我国人口众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3.初步感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 王海霞李颖(评析)
- 关键词:教学设计人口众多教学重点大家庭多民族幅员
- “餐桌上的学问”主题中队会
- 2007年
-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餐也趋向于高品位发展:吃出健康、吃出营养、讲究用餐时的礼仪,已经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用餐素养。但是独生子女挑食、偏食,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和不注重礼仪的问题却日趋严重。对此,我们把“用好餐”作为我校开展的“我为红领巾代言,十好礼仪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之一,意在提高少先队员的用餐素养,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 符丽华
- 关键词:主题中队会用餐习惯学问餐桌独生子女教育活动
- 一节“钢管堆放与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课
- 2008年
- 在五年级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探索与实践题”:
“小明参观钢铁厂时看到许多钢管堆成图一的形状。最上层有2根,最下层有6根,共有5层。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这堆钢管一共多少根?(它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联系吗?)”
- 欧阳忠夏美华
- 关键词:梯形面积面积公式探究课数学课本实践题
- 浅谈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激励
- 2008年
-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很多教师开始学会使用表扬、赞美的手段来激励学生,但是我们不禁要反思:激励=表扬、赞美么?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有效的激励,表扬、赞美是正强化,批评、惩戒就是一种负强化。所以激励不仅仅=表扬、赞美。
- 马明辉
- 关键词:品德教学组织者负强化正强化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