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1 被引量:390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晓通吕颖李田向阳陆峥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地表
  • 5篇MODIS
  • 4篇土壤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4篇城市
  • 3篇地表温度
  • 3篇遥感
  • 3篇叶面
  • 3篇叶面积
  • 3篇叶面积指数
  • 3篇植被
  • 3篇反照率
  • 3篇被动微波
  • 3篇LAI
  • 2篇定标
  • 2篇冻融
  • 2篇哨兵
  • 2篇时间序列
  • 2篇数据产品

机构

  • 51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市测绘设...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6篇柴琳娜
  • 5篇惠凤鸣
  • 5篇程晓
  • 3篇杨胜天
  • 3篇王锦地
  • 3篇蒋玲梅
  • 3篇屈永华
  • 2篇谢东辉
  • 2篇张立新
  • 2篇刘绍民
  • 2篇赵少杰
  • 2篇刘素红
  • 2篇张晓通
  • 2篇薛华柱
  • 2篇徐自为
  • 2篇刘强
  • 2篇张立保
  • 2篇刘慧平
  • 2篇施建成
  • 2篇刘湘平

传媒

  • 11篇遥感学报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遥感技术与应...
  • 3篇极地研究
  • 3篇第四届全国信...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技纵览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2007环境...
  • 1篇第三届黄河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和植被覆盖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1987-2019年Landsat数据,合成30 m分辨率的三峡库区年度最大NDVI图像,通过像元二分法计算三峡库区年度最大植被覆盖度,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同时,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三峡库区2000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T).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1987-2019年植被覆盖度持续改善,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面积占三峡库区面积的75.35%,其中显著增加区域为39.26%.2)三峡库区土壤侵蚀模数(A)2010年为25.51t·hm^(-2)·a^(-1),比2000年减少28.22%,水土流失强度明显下降;2010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91×10^(4)km^(2),比2000年减少27.38%;坡度>15°区域的T超过整个区域T的86%,坡度>25°的区域T超过整个区域T的60%,海拔为0~500 m的区域T超过整个区域T的48%,海拔<1500 m的区域T接近整个区域T的70%,这些区域均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域.3)1987-2015年,降雨略微减少,气温有所升高,尤其是在人类植树造林等活动共同作用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侵蚀减少.
杨凯祥刘强李秀红陆彦蓉刘璐宋振威
关键词:LANDSAT土壤侵蚀RUSLE植被覆盖度
南大洋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与搁浅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冰山是南极冰盖-冰架-海洋系统中活跃的组成部分,南大洋海底地形是影响冰山运动与搁浅的重要因素,但前人对此鲜有研究,本文结合南极Bedmap-2海底地形数据和杨百瀚大学冰山数据库所记录的冰山运动轨迹数据分析了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和搁浅的影响.结果表明:(1)冰山搁浅事件与搁浅冰山轨迹点的数量分布主要与冰山水下厚度分布有关,在水深为200~300m海域内数量最高.自由运动冰山在南极陆坡锋区域(海洋水深500m左右)存在数量与速度的峰值;(2)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的直接影响是冰山搁浅,在沿南极海岸线外围水深低于2000m的362×10~4km^2的海域里,从冰架前缘崩解的小型冰山可能搁浅区(水深小于400m)占28%即不易搁浅,这些搁浅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极与南极半岛沿岸.从大冰架上崩解的大中型冰山(长轴大于18.5km)可能搁浅区(水深小于800m)占总面积的74%即较易搁浅;(3)在水深小于2000m的海域内冰山运动速度与海水深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85,P<0.01)(即海水越深的地方冰山运动越快),而海冰的季节性变化对这种相关性的影响不大,说明海底地形起伏所引起的海水深度的变化会对冰山运动速度产生影响.
李田刘岩程晓欧阳伦曦李新情JiPing LIUMohammed SHOKR惠凤鸣张晶温家洪
关键词:冰山
卫星遥感PM理论及应用研究
利用地基观测、数值模型、卫星遥感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监测大环境参数PM(particulate matter)已经成为大气环境科学界的共识,尤其是近年卫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人类认识PM浓度时空分布的能力。鉴于此...
吴业荣郭建平李小文
关键词:PMAOD
文献传递
基于系数聚类DCT的嵌入式子带分割图像编码
SPECK(SetPartitioningEmbeddedBIoCk)算法是一种压缩效率很高的压缩编码算法,但是其编码过程中仍存在冗余.本文提出了一种SPECK 编码的改进算法- 嵌入式子带分割编码,并将其与DCT 变换...
张立保杨宁朱童
关键词:IMAGEDCTEMBEDDEDCODINGSUBBAND
基于3DGIS的复杂建筑群应急救援的路径模型研究
复杂高层建筑某楼层发生火灾时,传统的应急反应系统难以获得建筑的内部结构数据,而且缺少可导航的数据模型,延误了救援和撤离的时间。为了对复杂建筑内的三维空间结构和亚单元进行应急救援路径的选择,本文在大规模三维城市场景中,提出...
关键词:可视化应急反应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全球变暖归因与停滞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9年
全球变暖已成为毫无争议的事实,近年来全球变暖归因与停滞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指出,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全球变暖影响的相对贡献难以量化。1998~2012年全球平均地面增温速率明显趋缓,其产生机制包括气候系统外部强迫(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地球自身周期性运转、热盐洋流、气溶胶及平流层水汽等)和自然变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的自然变率及热量再分配过程),自然变率是影响全球变暖停滞的主要机制。受数据资料和模拟精度影响,全球变暖趋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南极和北极地面温度观测数据极度缺乏,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的分析应将近年来升温剧烈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包括进来,全球变暖升温速率降低但总体上升并未停滞。
李森冀明蔡厚才陈万东倪孝品林利曾贵侯伍尔魏李香兰
关键词:全球变暖碳排放气候谈判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以“山竹”台风为例被引量:6
2023年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对广东省进行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并形成了1 km×1 km的综合风险区划图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该模型评估出的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中高风险地区与灾情报告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3)广东省台风灾害高孕灾环境敏感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粤东潮汕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植被覆盖度低;4)广东省台风灾害高承灾体脆弱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粤西茂湛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耕地众多、城市化程度高;5)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包括阳江市、江门市、珠海市、深圳市、惠州市、汕尾市等.
包文轩宫阿都徐澯李博艺黄智卿
关键词: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异质性地表土壤冻融循环监测网络的优化采样设计——以黑河祁连山山前地区为例
2014年
在黑河祁连山山前地区建立分布式的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监测网络,准确获取异质性地表的遥感像元真值,用于地表冻融状态分类及土壤水分定量反演算法的发展完善和真实性检验,以及两者的降尺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监测网络节点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观测有效性及其数据质量,一种基于异质性地表的均值估计方法被用于空间节点的优化采样设计:即以地表温度为目标变量,将研究区划分为相对均质的若干层(子区域),计算各层及总体的变异函数参数作为代价函数的输入,通过最小化目标变量的估计方差,实现传感器网络节点在各层的空间分布,准确地捕捉区域内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分层后各层的异质性相对于总体都有所下降,优化的节点空间布局具有较好的属性代表性,对于异质性较强的局部区域,有较高的样本密度。
亢健晋锐赵少杰柴琳娜
关键词:地表温度
AMSR-E地表温度数据重建深度学习方法被引量:5
2022年
地表温度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被动微波遥感传感器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可以获得全天候地表温度,可作为多云条件下热红外地表温度数据的补充;但轨道扫描间隙限制了该数据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的实际应用。鉴于地表温度的高时空异质性和AMSR-E LST轨道间隙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时相特征连接卷积神经网络地表温度双向重建模型(MTFC-CNN),利用深度学习在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重建轨道间隙区域的地表温度值。将2010年中国大陆四季的AMSR-E LST数据(数据未含港澳台区域),分为白天和夜晚,形成共8个数据子集进行实验。在模拟实验中,重建结果与原始反演地表温度值平均均方根误差在1.0 K左右,决定系数R2在0.88以上,优于传统的样条空间插值和时间线性回归方法;真实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目视效果,且与对应MODIS LST产品对比发现,重建区LST值和未重建区LST值与MODIS LST产品间具有相近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因此,本文提出的MTFC-CNN方法能有效重建AMSR-E LST轨道间隙数据,且优于传统方法。
苏扬吴鹏海程洁殷志祥马晓双杨辉
关键词:地表温度
基于MODIS资料的中国东部时间序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高度估算被引量:14
2011年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高度是很多气候模型和陆面模式中的重要参数,采用气象学方法推导这两个参数对于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计算需要大量长期的野外观测,而遥感方法可以快速经济的提供大范围数据,在本研究中采用形态学模型,以MOD IS产品数据作为数据源,计算植被冠层面积指数,估算了中国东部2001—2003年归一化到植被高度的1 km空间分辨率时间序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高度,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高度均存在季节变化特征,并对所采用的模型和参数估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杨阿强孙国清卢立新过志锋刘屹岷
关键词: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