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4 被引量:267H指数:11
相关作者:龙朝辉韩炜徐鹏刘烨潘世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合金
  • 16篇热浸
  • 16篇热浸镀
  • 16篇浸镀
  • 10篇镀锌
  • 8篇镀层
  • 7篇热浸镀锌
  • 6篇三元系
  • 6篇显微组织
  • 6篇SI
  • 5篇AL
  • 5篇Z
  • 4篇等温
  • 4篇等温截面
  • 4篇镀锌层
  • 4篇生长动力学
  • 4篇锌层
  • 4篇力学性能
  • 4篇耐蚀
  • 4篇耐蚀性

机构

  • 64篇湘潭大学
  • 9篇常州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衡阳财经工业...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国家复合改性...
  • 1篇湖南华菱涟钢
  • 1篇国网湖南省电...
  • 1篇中国航发南方...
  • 1篇中国航发北京...

作者

  • 27篇尹付成
  • 24篇李智
  • 22篇苏旭平
  • 19篇王建华
  • 11篇赵满秀
  • 7篇王鑫铭
  • 6篇刘永雄
  • 4篇李小波
  • 4篇涂浩
  • 4篇龙朝辉
  • 4篇刘烨
  • 3篇刘亚
  • 3篇吴堂清
  • 3篇吴长军
  • 3篇贺跃辉
  • 3篇童晨
  • 2篇张凤巍
  • 2篇彭浩平
  • 2篇陈旭
  • 2篇刘黎

传媒

  • 10篇热加工工艺
  • 9篇中国有色金属...
  • 5篇材料保护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Transa...
  • 3篇铸造
  • 3篇粉末冶金材料...
  • 2篇金属学报
  • 2篇材料导报
  • 2篇现代应用物理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塑料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铸造技术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对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Fe_2Al_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采用Fe/Al-Si扩散偶的方法,利用SEM-WDS,研究了550℃硅在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对Fe2Al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中硅含量不超过1.5 wt%时,扩散层中只出现Fe2Al5相,其生长动力学符合抛物线关系,实验测定的铁和铝在Fe2 Al5中的综合扩散系数(D)在含硅量(wt%)分别为0、0.5、1.0和1.5时,分别为3.46×10-15、2.61×10-15、1.28×10-15和0.86×10-15 m2/s。随硅含量增加,其抑制Fe2 Al5相生长速度的效果明显加强。当铝中Si含量为2%和3%时,首先出现Fe2 Al5相。随扩散时间的延长,在Fe2Al5相靠近Al-Si的一侧依次出现了τ1/τ9和τ5相,化合物层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由于部分硅以三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导致硅的抑制作用下降。
韩炜尹付成苏旭平王建华徐琛
关键词:SI扩散偶动力学
喷射共沉积SiC_p/2024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喷射共沉积-热挤压-轧制工艺制备SiCp/2024复合材料板材。研究该复合材料轧板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并确定其最佳的热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轧制态复合材料组织细小均匀,晶粒尺寸为3~4μm,Si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合金中;采用490℃、1h固溶处理和170℃、8h时效后,SiCp/2024复合材料轧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80MPa、358MPa和6.4%,基体合金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第二相颗粒,为Al2MgCu及Al2Cu相;峰时效状态时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值为228HB,与轧板原始硬度相比较增幅达130%;喷射共沉积SiCp/2024复合材料轧板到达峰时效时间比铸造2024铝合金的短,这主要是因为喷射沉积基体合金内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基体合金内高密度的位错组态以及SiC颗粒的引入,均有利于沉淀相的提前析出。
高文理苏海张辉刘洪波王建华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喷射共沉积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Mg对Zn-6%Al镀层凝固组织的影响及耐腐蚀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研究了Mg含量对Zn-6%Al合金镀层凝固组织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对合金镀层凝固组织和耐腐蚀性的影响明显,当Mg含量在3%以内时,随着Mg含量的增加,镀层凝固组织中出现了耐腐蚀相MgZn2,晶粒不断细化,形成了Zn/Al/MgZn2三元共晶,并且随着Mg含量升高更加均匀致密,镀层的耐腐蚀性不断增强;当Mg含量达到3%时,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Mg添加量超过4%后,镀层耐蚀性有所下降,进一步添加Mg镀层会出现漏镀等质量缺陷。XRD分析表明,含Mg镀层表面经过盐雾腐蚀后主要形成具有优良耐腐蚀性的腐蚀产物Zn5(OH)8Cl2.H2O,Mg促进了腐蚀产物Zn(OH)2向Zn5(OH)8Cl2.H2O的转变,有利于镀层耐腐蚀性的提高。
童晨苏旭平王建华吴长军
关键词:热浸镀凝固组织耐蚀性
热浸镀中硅反应性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根据对Zn-Fe-Si三元体系的热力学评估计算和实验研究,体系中Si的化学位随Zn含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通过高温镀锌实验分析了diffuse-△(δ相+锌液)区域形成的原因,阐述了热浸镀锌中硅反应性的机理,镀层中的Si有向Fe含量高的相(特别是δ/ζ相界附近的δ相)、δ/ζ相界及(相晶界富集的趋势,随时间推移,扩散通道向富Si端移动,切过ζ相与液相两相平衡的共轭线,导致ζ相晶界附近出现的液体容纳Si,形成液体通道,液相穿过ζ相并与外面的锌液连接,液体直接与δ相接触,导致微应力的出现,液体可以沿着微裂纹腐蚀δ相,形成破碎的diffuse-△区域,锌液直接侵蚀基体,镀层生长受界面反应控制,镀层的线性生长导致形成较厚的镀层。
苏旭平李智尹付成贺跃辉潘世文
关键词:ZN热浸镀
Al-Co-W三元系600℃等温截面的实验测定
本工作采用平衡合金法,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实验测定了Al-Co-W三元系600℃等温截面的相关系。
Yifan Zhang张逸帆Cuiping Gao高翠平Jianhua Wang王建华Ya Liu刘亚Changjun Wu吴长军Xuping Su苏旭平
关键词:相平衡等温截面
Li-Si-Zr三元相图的实验研究与热力学优化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平衡合金法,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Li-Si-Zr三元系的470K等温截面的相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等温截面中存在(Si)+Zr Si2+Zr LiS i三相区;采用CALPHAD方法对Li-Si-Zr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首先优化计算了Li-Zr二元系,其中熔体相(Liquid、BCC、FCC和HCP)采用替换溶液模型,过剩自由能用Redlich-Kister多项式展开;然后,结合文献中已有的Li-Si和Si-Zr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对Li-Si-Zr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获得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热力学参数。
龙朝辉梁思远尹付成赵满秀李智刘永雄
关键词:热力学优化
硼对铬系白口铸铁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了硼对铬系白口铸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析了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不同含铬量的白口铸铁中,硼元素均提高了试样的铸态硬度;含硼的铬系耐磨铸铁的硬度与其相组成和组织形貌密切相关。
曾静李智吴煜刘永雄
关键词:铬系白口铸铁
Fe-Co-B-Si-Nb-Cr块体非晶合金在纳米压痕过程中的变形行为
2009年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直径为3mm的{[(Fe0.6Co0.4)0.75B0.2Si0.05]0.96Nb0.04}96Cr4块体非晶合金的变形行为以及加载速率对其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块体非晶合金在低加载速率下表现出显著的锯齿流变,而在高的加载速率下表现为连续的塑性变形;在纳米压痕过程中,该块体非晶合金出现室温蠕变现象,且其硬度值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张志纯龙志林危洪清彭建许福李乡安
关键词:块体非晶合金纳米压痕锯齿流变蠕变
Co-Mo-Cr-Si四元系1000℃相关系的实验研究
2017年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平衡合金进行分析,测定Co-Mo-Si三元系富钴角1 000℃的相关系;结合相消失法,实验确定Co-Mo-Cr-Si四元系70%Co(摩尔分数)的1 000℃等温截面。结果表明:在1 000℃时,Co-Mo-Si三元系富钴角存在3个三相区,富钴相均和Co Mo Si相平衡;在Co-Mo-Cr-Si四元系70%Co的等温截面中存在一个成分范围很宽的(Co)+Co_3Mo_2Si两相区,还有一个(Co)+Co_3Mo+Co_7Mo_6+Co_3Mo_2Si四相区。和800℃等温截面相比,(Co)+Co_3Mo_2Si两相区明显增大。Cr在(Co)、αCo_2Si、Co_3Mo、Co_7Mo_6和Co_3Mo_2Si中的最大溶解度(摩尔分数)分别为25.5%,3.8%,1.5%、9.9%和16.7%,Si在(Co)、Co_3Mo和Co_7Mo_6中的最大溶解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7.8%,0.3%和2.6%。
欧林方尹付成刘烨赵满秀
关键词:相图
筒形件挤压翻边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对筒形件内孔挤压翻边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挤压翻边成形过程中的行程载荷曲线、板料厚度以及翻边高度随挤压行程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挤压翻边与传统翻边应力状态的不同之处,以及翻边凸模的冲头曲率半径对翻边效果的影响。
袁中林林启权孙皓
关键词:筒形件切向应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