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卫生防疫站
- 作品数:38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明富赵兴东韦玉兰何春红许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充市卫生防疫站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四川省1起甲型肝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四川省阆中市西山中心校甲型肝炎 (甲肝 )暴发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山中心校甲肝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甲肝暴发 ,发病 77例 ,罹患率12 0 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11~ 16岁 (占 77 92 % ) ,患者中有 5 5例 (71 4 3% )为住校学生 ,住校生罹患率是走读生的 3 6 4倍。结论 报告迟缓 ,疫情蔓延历时 5 4d ,而学生普遍未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
- 刘青恋方刚罗湘蜀赵林赵兴东
- 关键词:肝炎甲型流行病学分析
- 阆中市1997~2002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许华牛一颖
- 关键词:疾病构成
- 麻风空间分布的聚集性被引量:1
- 1995年
- 作者对四川阆中市历年所发现的麻风病人,以4平方公里的区域为单位进行统计,并对其用Poisson分布及负二项分布做了检验,证明麻风的分布有聚集性,建议加强疫点区的防治。
- 李秀凯
- 关键词:聚集性麻风
- 阆中市1956~1995年麻疹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对阆中市40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按麻疹疫苗(麻苗)介入程度分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冷链条件下实施按程序的计划免疫,已使麻疹得到有效地控制。该市麻疹年均发病率降至2.49/10万,连续16年无麻疹死亡,周期性升高规律消失;但发病年龄后移,发病趋向于贫困边远和计划免疫薄弱地区。提示该市当前应为巩固现有成果采取相应的对策。
- 张传智
- 关键词:麻诊发病率计划免疫流行病学
- 阆中1994~1995年各年龄组死亡率分析
- 1997年
- 本文用阆中1994~1995年各年龄组死亡率与世界各年龄组最低死亡率比,计算的超出死亡率和超出死亡率百分比都是正数,且大都成倍增长,以低年龄组尤甚:1~4岁组的超出死亡率百分比最高,男为1204.42%,女为1092.75%;与中国农村1988年各年龄组死亡率比也大都呈正数,25~29岁组最高。说明阆中急需加快发展,延长寿命。
- 杨明富谢正国赵兴东韦玉兰
- 阆中市1973~1992年居民减寿年数和减寿率变化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对阆中1973~1992年居民PYLL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揭示阆中居民的PYLL、PYLL率和PYLL标化率均随年度的后移而下降。其下降原因主要是传染病、消化系病,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三指标大幅度下降所致。进入九十年代主要是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等死因的Pyll占得比例最大,为今后防制的重点。
- 杨明富韦玉兰
- 关键词:减寿率减寿年数
- 影响男女性人口寿命变化的病因探讨
- 1992年
- 本文用改良式净死亡概率模型研究影响阆中男女性寿命的因素。揭示新生儿病、急性传染病、消化系病、意外死亡、结核病、肺炎等死亡率的下降对寿命增长的贡献较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对寿命增长呈负贡献,以男性突出。其结果与阆中近十多年死亡模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杨明富
- 关键词:死亡率病因
- 阆中市1973—2000年肺癌死亡特点及趋势分析
- 目的:了解阆中市肺癌死亡率及其动态变化,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当地居民全死因死亡资料分析肺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阆中市肺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73年的2.76/10万上升至20000年...
- 李秀凯牛德富何春红
- 文献传递
- 奶牛场鲜牛奶卫生学调查被引量:1
- 1997年
- 奶牛场鲜牛奶卫生学调查方永康1材料与方法采集市畜牧奶牛场鲜牛奶各生产环节用工具、挤奶员手、挤奶时的牛乳房样品作细菌污染情况检测,随机抽取挤出奶到终点奶各环节样品进行微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用营养琼脂倾注法,大肠菌群用乳糖胆盐发酵法)和理化指标(比重用牛...
- 方永康
- 关键词:奶牛场鲜牛奶卫生学调查
- 阆中市1973—1990年结核病死亡资料简析
- 1993年
- 结核病死亡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病流行的强度,能为防治提供依据。阆中是卫生部“死因调查、统计点”,积累有十八年结核病死亡资料,现整理分析以供防治参考。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1、1973-1975年资料来源于1976年的“三年死亡回顾调查”。调查按全国统一方案进行。 2、1976年及以后资料为常年“死因调查、统计”提供。其中95%以上经过X线透视、照片及有关化验和临床共同确认。 3、各年末人口资料来源于市公安局。
- 杨明富韦玉兰
- 关键词: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