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芦振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水流
  • 3篇流速
  • 2篇植物生长
  • 2篇生态湿地
  • 2篇湿地
  • 2篇水槽
  • 2篇水槽试验
  • 2篇含沙
  • 2篇含沙水流
  • 1篇滇池
  • 1篇粘着力
  • 1篇植物影响
  • 1篇生态河道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湿地植物
  • 1篇水动力学
  • 1篇水动力学模型
  • 1篇水力负荷
  • 1篇水流结构

机构

  • 8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水文水...

作者

  • 8篇杨具瑞
  • 6篇程浩亮
  • 6篇李君宁
  • 5篇凌祯
  • 3篇芦振爱
  • 2篇刘兴年
  • 2篇罗晶
  • 2篇曹叔尤
  • 1篇徐一民
  • 1篇于国荣
  • 1篇柏绍光
  • 1篇史正涛
  • 1篇谭毅源

传媒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滨岸带植物对水流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滨岸带植物为例,针对河道断面形式与植被分布影响河道水流结构、进而影响河流生态功能和河岸稳定等问题,通过种植3种高度模拟植物的梯形断面渠道的12组次水槽试验,分析了梯形生态渠道的沿程水面线、沿程流速及植物带中断面横向与中垂线流速分布、等效糙率。结果表明,植物带前壅水水位随植物高度增加而增大、植物带末端出现水位降低和流速升高区域、植物带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呈大"S"型分布,流速梯度反转值位置随植物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断面横向流速对称分布,主槽流速大于边坡区流速,最大流速发生于主槽与边坡交界区。
芦振爱杨具瑞程浩亮凌祯李君宁
关键词:水流结构水槽试验生态河道
粗化层破坏的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选用粒径为0.05-25.0mm的天然沙,在长16m,宽0.3m,深0.4m的变坡玻璃水槽中进行了3种级配的14组次粗化层形成和连续破坏的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试验观察和泥沙起动判别条件,将普动作为粗化层破坏的判别条件。在分析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粗化层破坏的机理,得到了粗化层破坏的初步水流条件,发现粗化层破坏流速与一般泥沙起动流速不同,粗化层越粗,破坏流速越大。
杨具瑞徐一民谭毅源曹叔尤刘兴年
关键词:河流泥沙工程学水槽试验流速
细沟侵蚀临界坡度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根据细沟泥沙运动特点,考虑细颗粒泥沙的粘着力作用和非均匀沙的暴露度,建立了细沟泥沙起动公式。结合细沟泥沙起动公式和细沟稳定条件得到坡面侵蚀临界坡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如下的结论:(1)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是土壤性质的函数,在反映土壤性质的容重等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仅是粒径的函数。(2)黄土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在21.3°~50.4°之间。对于中值粒径为0.0185mm的黄土坡面,临界坡度为39.9°。(3)对应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存在一临界粒径,当粒径大于该粒径时,不存在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当临界粒径为0.0198mm,对应的最大临界坡度为50.4°。
杨具瑞史正涛曹叔尤刘兴年
关键词:粘着力细沟侵蚀
滇池湖泊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滇池富营养化状况,依据滇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植物、底泥、水域条件变化,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垂向平均的二维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滇池现有水体、拆除防浪堤水域扩展后水体和滇池湿地建成后总水体3种情况的流场和浓度场,以及入滇河道达标排放后的水质浓度场,分析了湿地植物和水域扩展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以及水域扩展、湿地植物、入湖河流达标排放对滇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拓展对滇池流场的影响是局部的,湿地植物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湿地区域。水域拓展对滇池水质具有一定影响,TN、TP平均质量浓度由2.08和0.19 mg.L-1(现有水体)降至1.69和0.16 mg.L-1;人工湿地建设对滇池水体TN、TP浓度影响较大,湿地建成后平均质量浓度降至0.76和0.05 mg.L-1,基本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人工湿地建设完成并且入滇池河流达标排放后,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降至0.17和0.01 mg.L-1,水质明显改善。因此,人工湿地建设及入滇池河流的达标排放对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程浩亮杨具瑞芦振爱凌祯李君宁
关键词:生态湿地水质
柔性沉水植物生长对含沙水流紊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装饰塑料树在实验水槽中模拟柔性沉水植物,在一定水力条件下,探讨了柔性沉水植物生长对含沙水流紊动特性和悬移质含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柔性沉水植物带中含沙水流垂向流速分布不符合无植物时的半对数分布形式。柔性沉水植物带中含沙水流纵向、横向和垂向的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呈各向异性,且其最大值和最大值的位置随柔性沉水植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植物带中垂向悬移质含量随着柔性沉水植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沿柔性沉水植物带水流方向悬移质含量逐渐降低。
李君宁杨具瑞罗晶程浩亮柏绍光
关键词:植物生长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
计入湿地植物影响的滇池二维流场计算
2012年
依据滇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植物和湖泊水域条件变化,在水槽实验确定湿地植物综合糙率基础上,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建立垂向平均化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拆除防浪堤前后滇池水体及滇池生态湿地建成后湿地水体3种情况的流场,分析了湿地植物以及湖泊水体边界条件改变对滇池流场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拆除防浪堤拓展水域对滇池湖泊流场整体影响不大,但拆除防浪堤改变了边界条件和风生流的局部流向,使滇池局部区域的流场变大。滇池北部福保和西山之间区域平均流速由0.73cm/s增加到1.18cm/s,增大了61.6%;滇池南端昆阳区域平均流速由0.34cm/s增加到0.57cm/s,增大了67.6%;其他区域的平均流速由1.22cm/s增加到1.32cm/s,增大了8.2%,变化较小。生态湿地建设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湿地区域,湿地区域流场平均流速由0.43cm/s变为0.14cm/s,减少了67.4%;现有水体区域内流场平均流速由1.27cm/s变为1.21cm/s,减少4.7%,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滇池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有一定意义。
程浩亮杨具瑞芦振爱凌祯李君宁
关键词:环境水力学生态湿地水动力学模型
不同植物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42
2011年
通过6种湿地植物的表流(SF)和潜流(SSF)人工湿地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植物的SF和SSF人工湿地去除率随水力负荷(HL)变化的规律,得到了6种不同植物的SF和SSF人工湿地的最优HL、最优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SF和SSF人工湿地对TP、TN去除率随HL的增加而降低,且植物不同,去除率降低趋势不同,且SSF人工湿地去除率降低值比SF小.SF人工湿地TP、TN去除率比SSF低,且TP去除率比TN大.SF人工湿地中水葱对TP、TN去除率降低最大,水芹菜对TP去除率降低最小,美人蕉对TN去除率降低最小;SSF人工湿地中美人蕉对TP去除率降低最大,水芹菜最小对TP去除率降低最小.芦苇对TN去除率降低最大,水葫芦对TN去除率降低最小.6种植物SF人工湿地去除TP和TN的平均最优HL分别为0.53,0.47t/(m2 d);SSF人工湿地去除TP、TN平均最优HL分别为0.68,0.44t/(m2 d).
凌祯杨具瑞于国荣程浩亮李君宁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力负荷湿地植物脱氮除磷
植物生长对含沙水流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无植物和高2、5、9 cm模拟植物的12组次的水槽试验,探讨了植物生长对含沙水流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沙水流流速分布在植物带中不再符合对数分布形式,而为S型分布;水流的雷诺数和弗劳德数随植物高度增加而减小,随流量增加而增大;糙率随植物高度增加而增大,随流量增大而减小;悬移质浓度垂向分布随植物高度增加而降低,随流量增加而增大,沿植物带水流方向悬移质浓度逐渐降低。
李君宁杨具瑞罗晶程浩亮凌祯
关键词:植物生长含沙水流流速雷诺数弗劳德数糙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