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作品数:1,964 被引量:5,940H指数:29
相关作者:李劲蒋益明张群吴晓京郑国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21篇期刊文章
  • 608篇会议论文
  • 23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596篇理学
  • 399篇电子电信
  • 3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13篇化学工程
  • 15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9篇电气工程
  • 71篇机械工程
  • 5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建筑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生物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05篇纳米
  • 92篇分子
  • 79篇电池
  • 78篇离子
  • 75篇乙烯
  • 66篇电化学
  • 66篇涂料
  • 66篇共聚
  • 61篇催化
  • 56篇丙烯
  • 55篇液晶
  • 54篇复合材料
  • 54篇复合材
  • 53篇树脂
  • 53篇不锈
  • 52篇高分子
  • 51篇共聚物
  • 49篇丙烯酸
  • 47篇半导体
  • 45篇金属

机构

  • 1,953篇复旦大学
  • 3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工程物理...
  • 15篇同济大学
  • 13篇上海材料研究...
  • 11篇上海市特种设...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7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上海大学
  • 6篇宝山钢铁股份...
  • 6篇湖北大学
  • 6篇宝钢集团中央...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台湾中山大学
  • 5篇台湾交通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5篇四川工业学院
  • 5篇上海空间电源...

作者

  • 189篇杨振国
  • 114篇武利民
  • 101篇崔晓莉
  • 87篇章壮健
  • 82篇蒋益明
  • 81篇宗祥福
  • 79篇张群
  • 78篇李劲
  • 76篇华中一
  • 71篇游波
  • 71篇沈杰
  • 67篇俞燕蕾
  • 63篇陈国荣
  • 63篇周树学
  • 55篇杨锡良
  • 55篇范仲勇
  • 51篇马晓华
  • 48篇徐伟
  • 42篇孙大林
  • 36篇俞宏坤

传媒

  • 183篇复旦学报(自...
  • 53篇真空科学与技...
  • 50篇高等学校化学...
  • 44篇半导体技术
  • 44篇真空科学与技...
  • 38篇物理化学学报
  • 35篇高分子学报
  • 33篇化学学报
  • 32篇高分子材料科...
  • 30篇功能高分子学...
  • 30篇物理学报
  • 29篇金属热处理
  • 28篇固体电子学研...
  • 25篇功能材料
  • 22篇Journa...
  • 21篇涂料工业
  • 18篇科学通报
  • 18篇功能材料与器...
  • 17篇金属学报
  • 17篇理化检验(物...

年份

  • 15篇2024
  • 24篇2023
  • 29篇2022
  • 32篇2021
  • 23篇2020
  • 47篇2019
  • 40篇2018
  • 50篇2017
  • 39篇2016
  • 56篇2015
  • 60篇2014
  • 83篇2013
  • 75篇2012
  • 97篇2011
  • 82篇2010
  • 99篇2009
  • 93篇2008
  • 114篇2007
  • 88篇2006
  • 106篇2005
1,9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喷墨打印用超支化聚酯阻焊剂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3年
喷墨打印阻焊剂自研发以来,因树脂油墨剪切变稀和触变性等特点,一直不能有效解决阻焊剂喷墨初始阶段稳定性问题。对此,本研究以Boltorn H20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超支化丙烯酸化合物,在与TMP3EOTA及UV固化剂混合后,可以获得稳定性好的阻焊油墨,在光源照度1 w/cm2条件下固化速度低于20 s,固化膜的热分解温度超过300℃,阻焊膜的其他性能符合IPC-SM-840C和CPCA 4306-2011等相关标准。
杨超杨振国
关键词:喷墨打印阻焊剂超支化树脂
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研究进展
目前,有源显示技术中普遍使用非晶硅(a-Si:H)和低温多晶硅(LTPS)作为半导体沟道层制备薄膜晶体管(TFTs)。然而面对超高清大屏显示、OLED显示、3D显示、透明显示以及柔性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传统硅基TFTs...
张群
超声波处理高序石墨合成碳纳米结构被引量:6
2002年
用超声波处理水溶液中的高序石墨固体 ,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 ,不但看到了与电弧放电和激光烧蚀产物相似的碳纳米多面体和纳米管 ,而且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实心碳纳米球 .对这种由扰动石墨晶格组成物的形成过程给出一种可能的模型解释 .
王震遐余礼平马余刚朱志远何国伟胡刚陈一
关键词:超声波处理碳纳米结构
SHS-离心法制备陶瓷复合管道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模拟分析了SHS-离心法制备陶瓷复合管道在冷却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变化,从而为工艺参数的选择和管道界面结构分析提供了基础。利用ANSYS软件的瞬态热分析功能和热-结构耦合功能,数值上模拟复合管道的残余热应力,分析SHS层厚度对陶瓷复合管道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调整SHS层的厚度,可使界面残余热应力变小,从而提高陶瓷复合管道的安全可靠性。
王宇飞杨振国郭宝山
关键词:SHS-离心法残余热应力有限元分析ANSYS
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的新型导体和介质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高,要求线宽的尺寸就越小。如果最小线宽小于0.10微米(即100纳米),则硅材料和现行的光刻、掺杂等半导体工艺就很难适应,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被称为“有机纳米电子器件”。该项目研究有机纳米电子器...
关键词:
关键词:微模组件有机功能材料纳米电子器件
RCW换热器钛管的失效分析
某滨海地区进口核电站循环冷却水(RCW)系统换热器钛管发生了不明沉积物、管材破损及堵头腐蚀等问题。采用多种表征测试方法,对沉积物成分和破口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泥沙颗粒的冲刷磨损与海水漩涡冲刷磨损的相互作用是...
胡诗萌王胜辉杨振国
关键词:核电站
文献传递
有机介质层铟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本实验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板上室温制备非晶铟锌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薄膜表面平整;采用旋涂法室温制备聚四乙烯苯酚有机介质层。以铟锌氧化物薄膜作为沟道层、聚四乙烯苯酚作为介质层,室温成功制备了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测试...
李桂锋冯佳涵周俊张群
关键词:薄膜晶体管磁控溅射玻璃基板
文献传递
用于光纤干涉传感器的高稳定PGC解调技术被引量:4
2022年
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线性度好和动态范围广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路微分相除和微分自相乘的PGC(PGC-SDD-DSM)解调算法,该解调算法对载波相位调制深度和光强度干扰均不敏感。仿真实验显示,与PGC单路微分相除(PGC-SDD)解调算法、传统的PGC微分交叉相乘(PGC-DCM)和PGC反正切(PGC-Arctan)解调算法相比较,改进的PGC解调算法具有最佳的解调效果。将改进的PGC解调算法应用在光纤干涉传感器中,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解调算法能有效抑制光强和载波调制深度引起的失真。待测信号的频率为1 kHz,幅度值为2 rad,在引入1.5 rad的载波调制深度和0.7 rad的光强干扰深度时,实验系统中使用改进PGC解调算法的解调结果信纳比(SINAD)可以达到35.56 dB,与使用传统的PGC-DCM、PGCArctan和PGC-SDD解调算法相比较分别高出10.87 dB、24.19 dB和6.38 dB,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光纤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研究。
肖文哲程静张大伟孔勇叶华龙何军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接枝反应被引量:1
1990年
在紫外光辐照下,二苯甲酮通过夺氢(聚乙烯醇中的氢)反应,可以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聚乙烯醇(PVA)上接枝。接枝率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MA浓度、PVA浓度以及二苯甲酮的用量有关。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及热失重的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物的耐湿性、耐热性都比PVA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黄骏廉邬青峰
关键词:MMA接枝共聚紫外光
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灵敏且简便的检测方法,实现对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通过在石墨烯传感界面锚定化学小分子,然后修饰上DNA四面体探针,实现了对病毒核酸的检测。通过测试传感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可将探针与目标物杂交结合的生物信号转化为器件的电学信号,并通过晶体管器件的信号放大作用,实现了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检测。结果靶向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RNA的ORF1ab序列的DNA四面体探针与目标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杂交结合。测试了唾液中不同浓度条件的2019-nCoV的核酸模拟样本,观察到随着目标核酸的浓度增加,晶体管传感器件的狄拉克点产生规律性的向左偏移。在100μl的待测液,传感器件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5拷贝/μl,且响应时间低至5 min。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检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对病毒核酸的检测灵敏度并缩短了检测时间。
吴云根刘云圻魏大程
关键词:病毒核酸灵敏度
共19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