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491 被引量:7,315H指数:29
- 相关作者:汪中浩熊波付家新王雅宁张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根据烃与水的T_2差异确定含烃饱和度被引量:5
- 2007年
- 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评价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油气的定性识别与定量评价一直是其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烃与水在T2分布上通常具有对称与近似对称特性,经过推导,可以将多种特征成分驰豫简化成只有烃与水两种特征驰豫。利用烃与水的T2差异可以确定差分谱上烃的信号大小,经T1校正与含氢指数校正,可以得到地层的含烃孔隙度与含烃饱和度。将此方法应用到油水层与气水层的实际资料处理,流体类型识别和油气定量评价效果较好。
- 何宗斌倪静伍东郭丽香雷军
-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
- 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腐蚀模拟试验装置研制
- 2013年
- 油田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套管腐蚀穿孔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油田的稳产。为研究其腐蚀机制,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种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动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单柱塞泵和与现场一致的油套管柱结构,真实模拟了抽油泵间歇性的生产方式以及泵吸入口附近流体的流动状态,实现了不同温度、CO2分压、流速等条件下腐蚀速率的测定及腐蚀行为的研究,可为套管选材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抽油泵吸入口附近腐蚀介质的流速流态是造成该处套漏的主控因素,并以CO2局部腐蚀为主,与现场套损状况一致。
- 高斐楼一珊吴琼唐礼骅闵江本李贻浩姜美婷
- 关键词:腐蚀速率
-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沙市地区的应用
- 2012年
- 沙市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江陵凹陷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区,笔者通过研究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技术特点,重点说明稀疏脉冲反演在沙市地区的应用方法,如子波估算、初始模型建立和lambda取值等。
- 周阳
- 关键词:反演方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岩性油藏
- 杏六中区水驱控制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针对大庆油田多套井网、多套油组、不同井网之间相互影响,注采对应关系复杂的特点,准确评价油水井间的水驱控制程度将直接制约后期注采精细结构的调整方向。提出了一种统计水驱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套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的结果,从井距、油层类型、井网密度、采注井数比等4个方面分析了三套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的差异性,最后结合此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驱控制程度的特征,着重总结了几种水驱不完善的特征。
- 胡浩尹太举汪敏石书缘
- 关键词:水驱控制程度井距
- 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法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等方面开展了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分析了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分布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组储集岩为低成熟度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粘土矿物转化和溶蚀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较弱,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等等,其中残余粒间孔隙是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孔吼分布特征是孔喉分散,分选性差,偏于略粗歪度,储集性能总的来说较差,驱油效率较低。
- 杨东兴尹太举戴胜群易小会
- 关键词:下寺湾油田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
- 稠油开采技术及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介绍了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采方式和冷采方式。热采方式有蒸汽吞吐、多元热流体吞吐、蒸汽驱油、蒸汽辅助重力卸油、火烧油层、THAI、微波加热采油;冷采方式有适度出砂冷采、化学驱、CO_2采油、微生物采油。对各种稠油开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刘晓瑜刘晓瑜李元庆郭健齐从温
- 关键词:稠油开采多元热流体吞吐出砂冷采微生物采油
- 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滨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滨北地区进行取样,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通过该区微生物异常分析,结合该地区沉积相、构造反射层等资料,认为该地区断层不发育,没有形成有效圈闭。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顺斜坡带向上运移,在工区内沿运移通道存留部分油气,其余的油气继续沿斜坡向上运移,在富拉尔基形成浅层稠油油藏。经过综合研究,指出了不同的油气富集区。
- 袁志华田军孙宏亮
- 陆丰凹陷韩江组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被引量:5
- 2022年
- 珠江口盆地为新生代典型的海相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油气生产基地。前期已有很多学者对珠江口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开展了研究,但研究的精度不够。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韩江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选择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B井韩江组的自然伽马数据序列作为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使用频谱分析、滤波等方法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深度域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中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且主要受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影响。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古生物地层年代框架,建立起陆丰凹陷“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结合碳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估算出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1次碳同位素正向偏移事件的持续时间;利用天文旋回周期计算出陆丰凹陷韩江组的沉积速率,发现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具有相关性。
- 朱春霞张尚锋王雅宁徐恩泽
-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频谱分析沉积速率
- 随钻测井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优势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随钻测井(LWD)作为一种新型的测井技术,与传统的电缆测井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钻井的同时快速准确的进行地质导向,实时的进行地层信息测量;它比电缆测井更真实地反映原状地层信息,并能利用时间推移测井对储层进行反复评价。
- 高永德
- 关键词:地质导向地层评价时间推移测井
- 中扬子西部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通过对区内上震旦统沉积相、储层特征以及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该储层是在数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最终结果,发育于台地边缘滩是形成白云岩的最有利相带,发生在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具有较好储层物性的晶粒云岩,是研究区内主要的储集岩,其次为颗粒云岩,但是经过后期多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使大部分的孔隙丧失,部分遗留下的晶间孔以及后期溶蚀形成的晶间溶孔构成了储层中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构造作用改造形成的构造微裂缝是储层中油气渗滤的主要通道。在中扬子西部地区灯影组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沉积作用不仅控制着储集岩体的发育和分布,还影响着储层的基本形态和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而成岩作用决定了储层内部储集空间的特征和储集性能,直接影响储集岩孔隙空间的形成和演化。
- 牛晓燕李建明
- 关键词:中扬子灯影组碳酸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