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德国蒂宾根大学

作品数:20 被引量:355H指数:6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新生代
  • 3篇深水
  • 3篇深水沉积
  • 3篇碳酸
  • 3篇盆地形成
  • 3篇中新生代
  • 3篇锆石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刑法
  • 2篇岩墙
  • 2篇元古代
  • 2篇早元古代
  • 2篇造山带
  • 2篇鼠肝
  • 2篇碳酸岩

机构

  • 20篇德国蒂宾根大...
  • 4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柯廷技术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4篇余光明
  • 4篇刘宝珺
  • 3篇徐强
  • 3篇陈福坤
  • 2篇仝涛
  • 2篇范宏瑞
  • 1篇郭敬辉
  • 1篇李倩
  • 1篇徐以祥
  • 1篇许兰
  • 1篇项光亚
  • 1篇王凯怡
  • 1篇翟明国
  • 1篇郑海翔
  • 1篇吴圣贤
  • 1篇钱骏
  • 1篇钱骏
  • 1篇钱骏
  • 1篇谢奕汉
  • 1篇冯敢生

传媒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岩石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藏学学刊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刑事法评论
  • 1篇法哲学与法社...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3
  • 1篇198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日喀则白垩纪弧前盆地:沉积物和盆地演化被引量:6
1993年
研究区位于拉萨地块及其深成岩类(冈底斯带)以南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120km范围内。在圈捕洋壳或过渡地壳顶部的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的演化始于中白垩世。原先的被动陆缘沉积残余,特别是浅水碳酸盐,保存于强烈变形(缩短约65%)和部分侵蚀的盆地充填物的北缘。保存的弧前复理石沉积厚达6—8km,主要由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冈底斯带)排出的火山碎屑(安山岩质和安粗岩质)物质组成。除诸如陆棚碳酸盐之类的再搬运的盆内组分之外,较深侵蚀面处或较远源的深成岩和沉积岩均提供盆地充填物。可划分出5个主要的深海水道体系作为位置大体固定的点源。水道中的水流方向总是指向南面的生长加积楔或俯冲带,因此指示该盆地永久性地充填到外脊并逐渐变浅。弧前复理石至少可细分为三个巨层序,从宽阔而切割较深的粗粒水道充填物开始,而以半远洋泥灰岩(沉积于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之上)和黑色页岩告终。水道的侧向迁移、水道舌状体的转换以及火山脉动产生了主要为向上变细的高频率旋回。弧前盆地内的海相沉积作用于麦斯特里希特期(Maastrichtian)或古新世结束,代之以富含源自深侵蚀的岩浆弧的粗碎屑的始新统一渐新统秋乌组(与凯拉斯和更西的印度河磨拉石等时)河流沉积。因为弧前复理石和磨拉石型秋乌组均在中新世(?)同期变形,我们认为秋乌组代表海相弧前盆地充填作用在大陆的继续,如加利福尼亚大峡谷弧前盆地中观察到的一样。
G.EinseleS.DürrW.Frisch刘光华H.P.LuterbacherL.RatschbacherW.RickenJ.WendtA.Wetzel刘宝珺余光明郑海翔
关键词:弧前盆地盆地演化复理石磨拉石火山碎屑河流沉积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Ⅰ)——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特征及演化被引量:20
1993年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刘宝珺余光明徐强G.EinseleW.Frisch刘光华J.WendtA.WetzelL.RatschbacherH.P.Luterbacher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
存在跨文化刑法吗?——一种哲学尝试被引量:2
2000年
只要刑法上的罪行可以用普遍可以理解的 ,即用人权论据来说明 ,而且这普遍适用于许多罪行 ,还特别适用于宽容的刑法制度的话 ,那末 ,一种跨文化的处罚权 ,一种跨文化的刑法 。
奥特弗里德.赫费
关键词:文化刑法人权法律道德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Ⅱ)——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动力演化被引量:1
1993年
喜马拉雅地区的碳酸盐台地产生、发展和消亡与特提斯造山带形成的动力演化息息相关。三叠纪时,碳酸盐台地较稳定地在聂拉木陆架边缘发展起来,主要受陆源碎屑强烈干扰,碳酸盐台地在其生长面附近发育。早、中侏罗世,碳酸盐台地受构造沉降和海平面变化强烈影响,从潮下低能带向高能变浅的镶边台地旋回性发展。在台地边缘斜坡—盆地中发育一套特殊的碳酸盐“喷溢流”沉积。晚侏罗世,碳酸盐台地受被动大陆边缘初期快速热沉降影响,被黑色页岩覆盖,台地被淹没死亡。早白垩世,陆架边缘台地可能以孤立台地为特征,相当多的碳酸盐台地碎裂或崩塌,靠大陆一侧则主要为末端变陡缓坡。晚白垩世开始,碳酸盐台地主要在岗巴一带发育,发育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为受前陆挠曲影响产物。第三纪初,碳酸盐台地主要为缓坡,属于前陆盆地远离造山带一侧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的最终消亡是由于造山抬升暴露。
徐强刘宝珺余光明G.EinseleW.Frisch刘光华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碳酸盐台地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Ⅲ)——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沉降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喜马拉雅特提斯中、新生代属印度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对充填这个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用“反剥法”(backstrippiog)进行研究,恢复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抓降史。对分离出的盆地构造沉降曲线与McKenzie模式图版进行对比相关性分析,判断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成熟期主要为热耗散沉降,前陆盆地时逆冲推覆动力为主要影响因素。
徐强刘宝珺余光明G.EinseleW. FrIsch刘光华J.WendtA.WetzelL.RatschbacherH.P.Luterbacher
萨维尼的生平及其学说
2002年
萨维尼于1779年2月21日生于莱因河畔法兰克福,父母相继故去(1791年和1792年)后在其收养人康斯坦丁.冯.诺伊拉特(Constantin von Neurath)家长大。1795年夏他开始在马堡学习法律,于1799年毕业(当时通常不举行毕业考试),在此期间他只短期地变换过学习地点(1796/1797在哥廷根)。在马堡期间他受到了罗马法学家菲利普.弗里德里希.
施罗德许兰
关键词:毕业考试生平法学家收养人
风险预防原则和环境行政许可被引量:6
2009年
风险预防原则被认为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对此原则有强度的和相对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路径。在环境规制实践中实施风险预防原则必须考虑比例原则的要求。因此,有附款的许可和可转让排放额度的许可在环境规制中应当承担重要角色。
徐以祥
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行政许可
德国药品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概况被引量:1
2005年
从德国新药开发过程,德国和欧盟与临床试验相关的管理机构、法律法规以及德国的临床试验协调中心几个方面,介绍德国药品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情况。
吴圣贤Christoph H.GleiterArmin Bauer
木棺装饰传统——中世纪早期鲜卑文化的一个要素
木棺以漆画或彩绘装饰其表,最早出现在汉文化地域,而自魏晋南北朝起,受汉文化影响,北方鲜卑族高级统治阶层开始采用,并吸收为其丧葬习俗之一部分。这样的传统在鲜卑丧葬文化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并不断为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北魏迁洛后...
仝涛
关键词:棺板画鲜卑
同种移植大鼠肝细胞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磁共振表现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采取同种移植技术 ,在ACI大鼠建立 1种理想的、适合于介入治疗和MRI观察的肝细胞癌模型。方法 在 1只雄性ACI大鼠背部皮下注射MorrisHepatoma 392 4A肝癌细胞。 13d后从生长的肿瘤中切取 1mm3 瘤块移植到另外的雄性ACI大鼠左肝包膜下 (共 12只 ) ,移植术后 14d利用MRI观察肿瘤体积及其特征 ,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移植术后 14d时 ,MR检查见所有ACI大鼠肝内均长出孤立性结节状肿瘤 ,不伴有转移和腹水 ,肿瘤平均体积为 (0 .0 90±0 .0 0 8)cm3 。在所有被移植大鼠中 ,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 ,在T2 WI上呈高信号。病理切片检查示肿瘤内无明显坏死和出血 ,其周围血管丰富。结论 该种建立肝细胞癌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便 ,易于重复 ,移植成功率高 ,肿瘤生长速度适宜 ,无转移和腹水 ,MR检查效果良好 ,尤其适于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
钱骏冯敢生Truebenbach JochenPereira PhilippeHuppert PeterClaussen Claus
关键词: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介入性放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