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作品数:56 被引量:142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静程玲翟连珍张宽新宋晓鸽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理学系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研究——以中医药院校为例
- 2013年
-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体系。
- 张宽新
-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形式
- 电针内关、神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神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的作用。
方法:采取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CHF动物模型,设立伪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
- 王茎
- 关键词:电针内关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血浆内皮素动物模型
- 中医养生谚语汉英翻译技巧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探索直译、意译、音译、套译等"英译汉"翻译技巧在中医养生谚语中的应用规律。
- 陈怡
- 关键词: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套译法
- 中医语言模糊性与翻译被引量:6
- 2011年
- 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都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客观实在,在客观实在中,语词所指示的各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过渡状态。当人们在认识这些客观实在时,由于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 朱家胜程玲
- 关键词:中医语言翻译主观能动性自然语言
- 融入《圣经》文化教育,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 2012年
-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的基座。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圣经》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英语文学著作,也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源泉,《圣经》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关系密切。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入圣经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文化素养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关键。
- 翟连珍
- 关键词:英语语言英语文化《圣经》大学英语教学
- 网络语料库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 2012年
- 以研究网络语料库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为目标,探究网络免费共享语料库资源LOB、BROWN、BNC、TIME、CLEC等在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影响。实证研究证明,因网络语料库有标准表达、丰富题材、难易全方位覆盖的内容以及强大的统计、语境再现、检索等功能,其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对提高阅读的速度、准确度和有效度有积极影响。
- 程玲张四红
- 关键词:网络语料库
- 基于语料库的中医术语翻译中essence和spirit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对于"精"这个中医术语,一直存在两个英译版本:"essence"和"spirit"。本文以中医术语中"精"的概念为例,运用AntConc和SketchEngine两种数据库搜索工具,使用BNC,对目前存在的两个常见英译版本"essence"和"spirit"进行差异性研究。研究发现与spirit相比,essence在语义内涵和搭配特征上更接近于中医中"精"的概念。本研究旨在为中医术语翻译中特定术语的选词提供数据依据。
- 江莉王茎张四红程玲
- 关键词:语料库中医术语
- 构建医学院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被引量:4
- 2010年
- 对根据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阐述了构建医学院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提出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方案。
- 朱家胜
-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英语医学英语
- 建构主义理论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以中医药院校为例
- 2012年
- 全面分析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与本科英语教学脱节,教学实践和实际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合格的师资不足、没有合适的教材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影响和启示,提出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西方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可采用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方法等改革建议。
- 张宽新
-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支架式教学
- 基于NMR技术对Wilson病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以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Wilson病大鼠模型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进行研究,分析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从小分子代谢物层面上探讨Wilson病的内在机制,以更加清楚的认识本病。方法:22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g,随机被分为模型组(n=11)和健康对照组(n=11),采用铜负荷法制作Wilson病大鼠模型,以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检测。采用MestRe-C 2.3软件及自编软件对谱图进行手动调相、基线校正和谱峰对齐。对样品进行分段积分,将积分数据归一化后构成数据矩阵,并利用PCA方法对数据矩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血清甜菜碱(betaine)、氧化三甲胺(TAMO)、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葡萄糖(glucose)含量有显著降低,胆碱(choline)、胆碱磷酸(phosphorylcholine)的含量有所降低,乳酸(lactate)、谷氨酰胺(glutamine)、糖蛋白(glycoprotein)有显著升高,肌氨酸+肌氨酸酐(creatine+creatinine),精氨酸(arginine)有所升高。这些发生改变的代谢物可以作为WD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WD的内在代谢机制提供参考。
- 蒋怀周鲍远程刘兰林危阳洋董继扬吕晓英
- 关键词:WILSON病代谢组学核磁共振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