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规划系

作品数:31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赵静刘舸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建筑
  • 9篇城市
  • 4篇边缘区
  • 4篇城市边缘
  • 4篇城市边缘区
  • 3篇碳源
  • 3篇文化
  • 3篇
  • 2篇中国建筑
  • 2篇社区经济
  • 2篇现代建筑
  • 2篇民族风格
  • 2篇解构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建筑史
  • 2篇建筑文化
  • 2篇公共
  • 2篇常态
  • 2篇城市建设
  • 1篇大象

机构

  • 30篇广西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0篇覃盟琳
  • 5篇罗汉军
  • 5篇赵静
  • 4篇黎航
  • 3篇刘彦才
  • 3篇马洪川
  • 2篇韦玉姣
  • 1篇刘舸
  • 1篇黄险峰
  • 1篇刘滨谊
  • 1篇张点
  • 1篇童乔慧
  • 1篇韦立林
  • 1篇卢一沙
  • 1篇熊燕

传媒

  • 7篇华中建筑
  • 4篇南方建筑
  • 4篇广西城镇建设
  • 3篇规划师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建筑师
  • 1篇风景园林
  • 1篇中国建筑教育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5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规划促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的公共健康成为当前城乡规划的研究热点。文章在探讨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与城市公共健康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边缘区从提供生态服务、抵御生态风险及维护生态公平三方面对城市的公共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公共健康为目标,提出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优化策略。
覃盟琳卢一沙赵静牙婧
关键词:公共健康城市边缘区
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的社区经济韧性评价指标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城市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所面对的潜藏危险众多,合理的规划能降低城市脆弱性,韧性理念为城市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新思路。社区作为城市神经末梢,决定了社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适应能力,高韧性有助于社区经济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文献回顾,阐述了社区经济韧性的定义。通过分析社区经济韧性的要素特征,提出社区经济韧性作用机制模型,细化了社区经济这一微观经济在宏观经济影响下的评价指标,从社区经济活力、社区经济复杂性和社区经济恢复力3个方面提取相应社区经济韧性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社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以期为推动城市社区经济韧性评价提供参考。
罗娅陈筠婷陈哲轩翁职广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评价指标
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与皇家总理府方案解读
2023年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回顾了20世纪初瑞典建筑师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对建筑环境整体性的持续思考,重点解析了他的未建成的作品——皇家总理府国际竞赛方案,着重从“肌理织补”“空间渗透”“与城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城市织补思想的设计探索。通过对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和转化,创造了一个由新旧建筑实体所共同定义的城市空间系统,丰富了建筑的历史内涵,再现了城市的空间记忆,其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场所的转变,完美诠释了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
李欣解惠婷刘启明童乔慧樊芷茜
关键词:城市文脉城市建筑学
网络技术与建筑物理教学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从建筑物理学的发展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阐述了建筑物理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建筑物理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其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黄险峰
关键词:网络建筑物理建构主义
30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武汉市主城区绿色空间公平性评价
2024年
【目的】全球城市化的加速不断带来各种城市病,城市自然环境被认为是改善居民福祉的重要因素,而多数城市中存在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将城市绿色空间分布与其他建成环境因素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助于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方法】使用基于高斯方程和网络生活圈阈值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法,对武汉市城市绿色空间资源配比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社区建筑建成年限数据使用K-means聚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武汉市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失衡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效应,绿地与水景可达性分别呈现全局由中心向周边递增、局部团状聚集的特征。2)由聚类分析得到“供需匮乏—建筑老化”“供需匮乏—建筑较新”“供需充足—建筑老化”“供需充足—建筑较新”4种分类结果,发现社区建筑建成年限与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整体呈现空间相关性,在局部地区呈现空间错位。3)政府主导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增强居民交通能力的政策可以缓解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结论】验证了构建全面系统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对于提升城市绿地空间公平性方面的重要性,并在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和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面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指导。
任亚鹏刘启明刘馨李欣
关键词:城市生态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环境正义
设计战略视角下关于高校乡建设计竞赛的思考
2022年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和实施,乡村建设业已成为社会焦点。诸多项目主导者已不满足于指定建筑师完成具体的建筑作品,而是希望利用热点事件激发建筑以外的效益。高校设计竞赛作为建筑界培养新人、选拔优秀作品的惯常性教学活动,也逐渐被作为一种营销策略而展开。本文从设计战略学的视角,思考如何使高校乡建设计竞赛在成为可持续的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真正做到在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服务乡村建设的目标。
任亚鹏张点李欣熊燕
关键词:事件营销
和与序——记南宁市清代黄氏宅
2002年
该文从中国传统强调阴阳和谐、伦理秩序的观点出发。
韦玉姣黄筱丽秦书峰
关键词:清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边缘区优化与控制探讨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新现象",核心表现为城镇化速度、形式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城市边缘区也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即空间扩张进退并存、土地利用由双...
覃盟琳牙婧黄中胜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典型城市生态服务消费需求与外围生态服务供给最优化关系模式研究
2015年
城市生态服务消费主要存在于城市内部,是指人类对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价值的占有和消耗;外围生态服务供给则是指城市外围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过程中产出的产品、资源和环境。城市生态服务消费需求与外围生态服务供给关系模式为供求平衡型、农业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一般分别存在与小型城市、中型至大型城市、特大至超大城市中。城市生态服务供需模式,其实质是城市内部消耗与外部空间承载力的关系,根据不同的供需模式,不同规模的城市可以分别向平衡、低碳、安全三种不同价值导向进行优化。
赵静覃盟琳黄中胜牙婧
关键词:生态服务
中国建筑史教学杂谈
2001年
建筑史教学是对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口头化表述 ,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个性化讲解 ,让学生掌握古代建筑相关知识。教师应认识到建筑史教学目的的多重性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材 ;在授课中应敢于表达个人的史观取向以激发学生深究历史的勇气。
马洪川
关键词:人文素质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