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品数:32 被引量:27 H指数:3 相关作者: 冯舒冉 周新凤 姚珺玲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大学文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红楼梦》藏本揭秘 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与影响是跨越'国际汉学''、红学''、比较文学''、译介学'、'中国文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红楼梦》版本在德国的流传是《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使用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德文资料,研究了《红楼梦》在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的收藏和流传情况。文章从介绍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中文图书的收藏情况入手,根据这个图书馆现存的记载《红楼梦》信息的图书卡片,采取侦探式的揭秘方式,一步步深入分析,最终确定了柏林国立图书馆曾经收藏有的最早的《红楼梦》版本的准确名字应该是嘉庆十六年(1811)东观阁重刊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也就是'文畲堂藏本'东观阁1811年评本。 姚军玲关键词:《红楼梦》 比较文学 实施快乐教学,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果 2009年 现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等后续语言学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但是,和文学类课程不同,现代汉语课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感兴趣的不多,现代汉语的课堂气氛普遍比较沉闷,课堂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快乐”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曹爽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 课堂教学效果 快乐教学 语言学理论 现代汉语教学 专业基础课 《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 被引量:5 2010年 从1932年以来,德国读者就知道由弗兰兹·库恩(Franz Kuhn)翻译的中国名著《红楼梦》节本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据说,这个节译本在三十年前就已经销售了九万本。这一个或那一个习惯思索的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红色小房间的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史华慈(Rainer Schwarz)关键词:《红楼梦》 推敲 书名 当代城市小说欲望与审美关系论纲 2010年 一、关于城市与城市小说毋庸置疑,中国进入了一个城市文明的时代,城市文明是当代中国文明的轴心。从城市的历史和本质来看,城市与小说有着_血缘关系。小说的发展、虚浮繁华和城市的发展、扩大紧密相连,“小说形式扩展了城市隐喻,或追求城市经验,并采取了新闻工作者、社会科学家、耽于幻想的或超现实主义的预言家和先锋派人物的态度, 冒建华关键词:城市小说 关系论 欲望 城市文明 中国文明 新闻工作者 “文选”编辑方式的理论探究 2010年 在图书出版业极其繁荣的今天,许多书籍都采用"文选+导言"的方式进行编辑。如何评价这种编辑方式的优劣与得失,是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中国古代书籍编辑方式的经典之作以及名家的理论阐述来对这一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朱智秀关键词:文选 古代书籍 图书出版业 《剑雨》:剩女和欲女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2 2011年 《剑雨》是一部成功的女性电影,在围绕争夺罗摩遗体的江湖纷争中,塑造了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杀手形象。一个是资深杀手细雨,易容后化身剩女曾静,主动求婚自主掌握女性命运突破了男权藩篱;一个是新晋杀手欲女叶绽青,杀夫和玩弄男性的行为践踏了男权规则。剩女和欲女作为女性群体的两大特殊存在,同时构成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冒犯和忤逆,彰显出特异的女性意识。 王玲关键词:男权 女性意识 剩女 焦作民间歌谣文本中“比”的修辞艺术 2010年 焦作民间歌谣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地方民间文化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大量运用传统"比"的修辞手法,即强化修辞主体的切入,渲染其对立意义,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对比中突出其差异,使比较、比喻和比拟的修辞艺术交相辉映;以日常生活经验为立足点,广泛使用明喻、隐喻、借喻修辞手段,使之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格调;把抽象的事物纳入人类社会的情感世界,使歌谣中的民间特质具体可感。 曹爽关键词:修辞手法 地域文化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首先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非营利组织自身出发,提出了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王冠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和谐社会 公共事务 论迟子建的底层写作 被引量:1 2010年 文红霞关键词:底层写作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文学作家 乡土小说 大众文化传媒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经典化 被引量:2 2010年 无可否认,今天大众文化传媒不仅作为语境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迅捷的方式,也以无孔不入的力量介入文学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在这个事实面前,有论者称:"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多元化,特别是与科技手段相关的消费文化的兴起,是文学不断走向式微的原因和条件。""21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学经典的世纪。 文红霞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文化传媒 大众 消费文化 文学作品 现代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