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
- 作品数:84 被引量:254H指数:8
- 相关作者:郭微薛宝华张晓红张迎秋孟松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独立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体会
- 2014年
- 目前国内的本科生导师制尚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我国医学及医学技术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达国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接轨,对于培养医学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以修复工艺专业本科生为试点,连续四年在理论课、实践课、实习过程中开展"导师制"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 李晓杰许诺张晓红董明尹伟马国武牛卫东左恩俊任翔胡书海
-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导师制
- 芹菜素抑制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增殖及侵袭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C816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一定时间,对照组采用二甲基亚砜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A375和C8161细胞的增殖,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树突形态,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显示,芹菜素在10 ~ 40 mg/L浓度范围内对A375和C8161细胞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在0~48h呈时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 h的半数抑制率(IC50)均为25 mg/L.体外迁移试验证实,10、20、25 mg/L芹菜素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24h后可明显抑制细胞迁移(P<0.01).体外侵袭实验证实,10、20、25mg/L芹菜素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72 h,细胞侵袭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示,经25 mg/L芹菜素作用24 h后,A375和C8161细胞树突均变细长,A375细胞树突长度为(23.30±2.62) μm,与对照组(12.38±2.27) 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8161细胞树突长度为(16.50±1.62)μm,与对照组(9.36±2.51)μm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0、25 mg/L芹菜素处理24 h后,A37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0±0.82)%、(10.00±0.60)%,与对照组[(0.40±0.07)%、(4.00±0.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816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0±1.45)%、(25.77±2.40)%,与对照组(7.27±1.31)%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5 mg/L芹菜素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其比例分别为(48.70±3.04)%、(31.10±1.90)%,与对照组[(21.30±0.75)%、(25.06±2.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 韩晓东孟松树程为孙喆倪静张云飞林景荣宋智琦
- 关键词:芹菜素细胞运动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被引量:7
- 2014年
- 大数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数据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大数据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大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并阐述了大数据安全的应对策略。
- 马颜军张宇
-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安全安全对策
- CD_3AK细胞与LAK细胞的比较被引量:8
- 1996年
-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扩增的CD3AK与用等量rIL-2诱生扩增的LAK间有明显差异:1)扩增倍数和细胞毒活性强度及其动态学不同:在诱生初期,CD3AK细胞数下降,细胞扩增倍数低于LAK(0.83对1.7,P<0.01);对K562的细胞毒活性低于LAK(38%对43.9%,P>0.05),诱生8天后CD3AK的扩增倍数和细胞毒活性都上升并超过LAK(5.13对1.4,P<0.01;49.4%对26%,P<0.05)。2)细胞表型不同:CD3AK中T细胞较多,LAK细胞中NK表型细胞百分率高。
- 施广霞程一郭连英王艳钱振超
- 关键词:CD3AK细胞LAK细胞
- SACC中PTEN负调控的POLQ——DNA修复领域的新型治疗靶点
- 【目的】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是发生在头颈部的高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本课题组以往发现PTEN在唾液腺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为深入探讨PTEN在SA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芯片技术筛选出...
- 白晗刘涵张曦杨茜陆世龙肖晶
- 关键词:治疗靶点DNA
- 文献传递
- 肿瘤生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
- 1994年
- 以肿瘤免疫治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物治疗(Biotherapy)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现代肿瘤学、免疫学理论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尽管肿瘤生物治疗总的说来当前尚处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它还是一种手术、化疗、放疗的辅助性抗癌疗法;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生理性的、着眼于调动机体抗癌能力的、比较理想的新疗法。
- 钱振超
- 关键词:肿瘤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免疫调节剂
- 全文增补中
- 瘤苗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9
- 1995年
- 围绕中药莪术及其有效成分β-榄香烯的抗癌作用与原理的研究,用多种小鼠可移植性瘤株,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药(莪术油、β-揽香烯等)、化学药品(MMC、戊二醛等)、放射能(^(60)Co、X线等)及/或病毒(痘苗病毒、新城鸡瘟病毒)等处理的肿瘤细胞疫苗或其膜组分(Mfr)的主动免疫防治效应及其规律和机制,获得了明显的可重复的阳性结果,解决了有关瘤苗制备、保存和使用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 钱振超王大庆金成钢乔健刘金友
- 关键词:瘤苗中药莪术油Β-榄香烯新城鸡瘟病毒戊二醛
- 人SIRT6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2019年
- 目的:构建带GST标签的人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GST-SIRT6重组蛋白。方法:以人乳腺文库为模板,经PCR扩增,酶切后插入带GST标签的pGEX-KG载体,连接成GST-SIRT6重组质粒进行测序;GST-SIRT6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并加入IPTG进行小量诱导,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GST-SIRT6蛋白表达;将能成功诱导GST-SIRT6表达的菌液大量扩增,IPTG诱导后利用GST-Sepharose 4B亲和珠纯化GST-SIRT6蛋白,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运用GST Pulldown实验验证SIRT6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相互作用。结果:从乳腺文库中,PCR扩增出约1059 bp的SIRT6基因;诱导GST-SIRT6重组蛋白表达并纯化获得纯度较好的重组蛋白;GST-Pulldown实验检测出有相互作用条带。结论:构建了GST-SIRT6原核表达载体,验证了GSTSIRT6与HIF1α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IRT6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罗沙柳任鑫鑫罗菲梁迎春马超刘坤冉芳施亚娇李玲叶棋浓
- 关键词:克隆原核表达
- 心理神经免疫学与肿瘤
- <正>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报道指出,心理行为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但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方面尚不明确,故我们筛选了289篇文献合计29561例患者,对其...
- 刘强
- 关键词:心理神经免疫学免疫因子
- 文献传递
-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POLQ的表达定位及对DNA修复的影响
- 白晗刘涵张曦杨茜陆世龙肖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