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作品数:584 被引量:504H指数:9
- 相关作者:周鼎吴鹏金艳栗嘉忆龚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安顺学院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命途坎坷多贫贱,一声呐喊惊世界——浅谈《呐喊》的艺术创作情感
- 2013年
- 艺术是物质世界的升华,也是慰藉心灵的良药。艺术创作的情感是泺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它的产生基于艺术家生活环境与其内心的感受。创作情感如何构建?需要哪些元素的组合?一方面,是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需要特定的环境与心境;再加上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表现。那么如何让将情感通过艺术品进行转化呢?这就要看艺术品是否感染了鍪赏者,是否让鉴赏者产生共鸣。
- 冉芬丽
- 关键词:爱德华·蒙克绘画创作情感
- 栗嘉忆作品
- 2015年
- 栗嘉忆
- 论优秀的作品是鉴赏主体认可的作品
- 2013年
-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的互相作用,看作是艺术审美价值的“消费阶段”。例如: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只是一堆无生命的石块;美术作品无人品味,只是一些无意义的色彩;音乐作品没有人聆听,只是一串无乐趣的音符。只有通过鉴赏主体的再创作,才能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而优秀的作品是鉴赏主体认可的作品。
- 邰昌丽
- 关键词:艺术鉴赏鉴赏主体艺术作品
- 生命游丝——梁绍基艺术创作研究
- 2025年
- 梁绍基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妙的意象内涵深受当代鉴赏者的赞赏,是社会变革的见证,其中的艺术精神为当代艺术提供了独特的艺术灵感。文章旨在研究和深入理解梁绍基的蚕丝艺术作品,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探讨并分析梁绍基艺术作品中的东方文化气息及其对艺术生命的深刻思考,以期为当下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与成长提供借鉴与启发。
- 龙倩
- 关键词:艺术作品
- 浅析工笔人物中“线”的艺术魅力
- 2025年
-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重要的一类传统绘画形式,线条成为构成工笔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变迁,绘画形式变得多种多样,线条不再那么受重视,因此,本文就线条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的艺术魅力与功能、多样性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引发人们重新审视线条在工笔人物中的魅力,并引起欣赏者的共情。
- 毕友丽张欣
- 关键词:工笔人物艺术特点多样性
-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被引量:4
- 2015年
- 伴随着科学与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随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状,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其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与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针对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宁培秋
- 关键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 孝义皮影在现代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在中国皮影艺术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皮影艺术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美感及造型特征,同中国其他许多传统的造型艺术形象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众多艺术瑰宝中有着特殊的存在价值。中国皮影戏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一种民间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文艺传承不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也经历着外来文化强烈的冲击,这就要求中国艺术寻求自己的艺术天地,在全球化严峻的挑战下站立自己的位置。山西孝义皮影艺术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这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表演艺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深入学习研究孝义皮影艺术,在孝义皮影艺术图纹、色彩、造型语言中寻求灵感并融入现代创意设计,从侧面展现出民间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韩艳博
- 写生对绘画灵感的重要性研究
- 2016年
-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灵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绘画技巧放在第一位,却忽视了最重要的那就是——灵感,灵感又是从哪里来呢?灵感来自于身边美景的启发,写生是捕捉美景最好的方式了,它是一种不同于临摹和创作的绘画体验,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动,这些感动可能是书本上没有的。
- 何雅苑
- 关键词:绘画灵感艺术写生
- 《影山草堂图》:莫友芝父子的乡愁与风雅被引量:2
- 2012年
- 莫友芝(1811~1871年),字子偲,别号郘亭,晚称眲叟,贵州独山人,著名文献学家、书法家,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为莫友芝作画的郑珍(1806~1864年),字子尹,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等,贵州遵义人,著名经学家、诗人,学宗许、郑,工书善画。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近人章士钊《访郑篇》诗所赞"西南两大儒,俱出牂柯巅"指郑、莫二人。
- 吴鹏简小娅
- 关键词:莫友芝风雅乡愁父子文献学家经学家
- 中国油画肖像发展形式语言的局限性
- 2021年
- 油画肖像于晚清后才真正引进中国并起步发展,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历史,其形式语言既有一定的突破性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然而在探索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油画肖像形式语言多元发展的格局。正确认识中国油画肖像发展形式语言存在的局限性,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探索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语言,使其在原有单一的写实形式语言上有所推进,符合更大众化的审美需求,逐步形成更多元、更包容的局面。
- 杨震海
- 关键词: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