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
- 作品数:40 被引量:251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美金鑫闫跃英陈栋丁晓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三唇线虫(Trilabiatus spp.)对食用菌菌丝的危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了三唇属线虫(Trilabiatus spp.)对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其对蘑菇生产的危害性。分别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06年8月中下旬)和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09年8月初和2010年2月)调查有退菌现象的蘑菇菇床及基质(草粪培养料)、鉴定线虫类群、统计线虫数量、纯化三唇线虫并接种于黑木耳及双孢蘑菇斜面培养基。退菌现象严重的木耳和双孢蘑菇基质中三唇属线虫数量多;三唇线虫可在供试的两种食用菌菌丝上大量繁殖,接种2或3周后,线虫数量可分别扩增365倍和208倍;线虫的体表细菌可协助线虫加速对菌丝生长的危害,但不单独危害菌丝。三唇属线虫可造成黑木耳和双孢蘑菇菌丝过早萎缩、变黄、变褐,影响其正常发育。
- 刘奇志罗子华边勇梁林琳杨道伟汤勇
- 关键词:线虫黑木耳双孢蘑菇菌丝
- 盲蝽寄生蜂在美国的利用现状被引量:1
- 2011年
- 盲蝽是一类世界性害虫,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棉花、苜蓿、果树和蔬菜等作物。在美国,对农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是美国牧草盲蝽Lygus lineolaris(Palisot de Beauvois),农民每年用于控制盲蝽的费用和盲蝽造成的损失达数亿美元,目前美国对牧草盲蝽的控制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美国从欧洲引入用来防治欧洲长毛草盲蝽Lygus rugulipennis Poppius的寄生性天敌常室茧蜂属Peristenus Foerster,在东北部苜蓿地释放后,成功地控制了该地区牧草盲蝽数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美国同时对该类寄生性天敌的生理生态及生产应用技术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我国开展盲蝽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付雪姣Kim Hoelmer石旺鹏
- 关键词:盲蝽寄生蜂
- 蜡蚧轮枝菌的新株系(Lecanicillium lecanii-01Et)对介壳虫的毒力测定被引量:5
- 2012年
- 对从未喷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露地栽培的辣根上采集的介壳虫制作成永久玻片后进行鉴定,初步判断为梨绒蚧(Eriococcus tokaedae Kuwana)。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4×104)~(1.4×108)孢子/mL的5个处理浓度,对梨绒蚧若虫进行第1次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各个处理浓度之间的平均累计死亡率大致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1.4×108)孢子/mL浓度处理的最高,但只有45.7%。其后将第1次毒力测定试验中死亡虫体经保湿后出现的菌丝体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新株系(Lecanicillium lecanii-01Et)进行第2次毒力测定(方法同第1次)。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L.lecanii-01Et分生孢子对梨绒蚧若虫的杀虫速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浓度增至(1.4×108)孢子/mL时,杀虫速度最快,LT50仅为3.95 d,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4.1%。说明分离纯化后的蜡蚧轮枝菌新株系(L.lecanii-01Et)分生孢子对梨绒蚧若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陈宇平冯镇泰张红艳张龙
-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介壳虫毒力测定
- 大棚草莓棉蚜分布规律及其生态调控意义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草莓棉蚜在大棚中小空间的分布特点,并进行了棉蚜危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棉蚜在2个具有相似环境的集中中心发生,且2个中心温度均在28℃左右,湿度为50%~60%;在封闭的小空间内,棉蚜的分布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3个环境因素都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程度为光照强度〉湿度〉温度;此外,蚜虫在花柱和根状茎的分布数量最多,匍匐茎几乎没有分布,草莓叶片不同位置蚜虫数量的差异也很明显,叶柄的蚜虫量最多,其次是叶背面,叶正面的蚜虫最少。
- 李星月刘奇志李贺勤周成栾小兵
- 关键词:棉蚜草莓生态调控
- 东亚飞蝗唾液二氯甲烷萃取物成分鉴定
- 2010年
- 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萃取东亚飞蝗4龄、5龄以及成虫的唾液分泌物。通过GC-MS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唾液分泌物主要是2,4-二氨基[1H,3H]嘧啶二酮、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胆甾醇5种成分,并且在4龄、5龄以及成虫的唾液分泌物这5种成分相同,不存在差异性。
- 蒋海峰张龙
- 关键词:东亚飞蝗气质联用化学成分
- 东亚飞蝗化学感受蛋白生理功能的研究
- 化学感受蛋白是一类广泛表达在昆虫体内的酸性水溶蛋白,但其生理功能至今没有得到明确阐述。通过RNA干扰技术,成功抑制了东亚飞蝗CSP的表达。研究表明,CSP表达缺失个体的取食量和体重增长率都受到了影响;另外,东亚飞蝗化学感...
- 徐浩智张龙
- 关键词:东亚飞蝗RNA干扰化学感受蛋白
-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蝗灾可持续治理新对策及其配套技术体系被引量:24
- 2008年
-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本课题组研究了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在蝗虫种群中的流行规律,和蝗虫的行为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蝗虫微孢子虫的人工大量增殖技术等;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开展蝗虫微孢子虫田间应用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制出了适合我国不同草原蝗虫蝗区(干旱草原、半干旱草原、高原典型草原)和不同农区飞蝗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稀树草原蝗区)中的蝗灾持续治理对策和技术系,示范应用近1 30万hm2,挽回经济损失3亿元,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我国农牧业生产。
- 张龙严毓骅
- 关键词:蝗虫生物防治蝗虫微孢子虫流行学
- 丁烯氟虫腈与氟虫腈对东亚飞蝗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9
- 2007年
- 采用夹毒叶片法比较丁烯氟虫腈与氟虫腈对东亚飞蝗蜕皮后2d的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与氟虫腈对东亚飞蝗若虫的毒力相当。比较两者LD50、LD90,丁烯氟虫腈分别为52.76μg/g和548.03μg/g,而氟虫腈分别为38.51μg/g和216.70μg/g,亦可以看出氟虫腈对东亚飞蝗的活性要高于丁烯氟虫腈。
- 李前杜建雄张龙
- 关键词:丁烯氟虫腈氟虫腈东亚飞蝗毒力比较
- 东亚飞蝗前翅感受器的类型与分布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扫描电镜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成虫前翅感受器的外部细微结构及分布进行了观察。根据感受器的外部细微结构和分布特点,将东亚飞蝗成虫前翅感受器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感受器长30.80μm,直径一般为5—10μm,基部略有膨大,表面比较光滑,主要分布在前翅背面的前缘脉域和臀脉域的基部,数量(512.6±36.0)个,以及前翅腹面的前缘脉域,中脉域和臀脉域的基部,数量(1278.8±67.8)个;类型Ⅱ:感受器长100-300μm,直径为3—5μm,着生于膨大的毛窝中,主要分布在前翅背面的前缘脉和亚前缘脉上,数量(107.8±5.4)个,以及前翅腹面的前缘脉和径脉上,数量(57.4±2.6)个。类型Ⅲ:感受器长20-40μm,直径为5-10μm,着生于膨大的毛窝中,表面有纵纹,顶部呈弧形弯曲,主要分布在前翅背腹面的肘脉和径分脉上,背面数量(95.4±2.9)个;腹面数量(38.2±1.5)个。另外,对前翅背腹面间的感受器数量的显著性比较,发现前翅背腹面间的感受器数量极显著差异(P〈0.01)。对雌雄性成虫前翅感受器数量的显著性比较,发现雌虫背面的类型Ⅰ感受器和腹面的类型Ⅲ感受器的数量与雄虫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类型感受器的数量在雌雄虫间均没有显著差异。
- 张杰张龙
- 关键词:东亚飞蝗前翅感受器
- 我国农药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引量:9
- 2006年
- 李建军张龙班丽萍王力舟林伟
- 关键词:农药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作物产量慢性中毒防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