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作品数:275 被引量:853H指数:13
- 相关作者:褚远辉田夏彪何志魁和秀梅杨立红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误区”及破解之道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中,存在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分离的认识"误区"和把教育科研工作由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助力器"变成"阻力器"的行动"误区"。通过具体的科研合作案例我们发现: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可以消解中小学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破除认识"误区";把好选题关,可以使中小学教师避免陷入教育科研的行动"误区"。
- 龚正华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2010年
- 对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要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顺其自然、以婴幼儿为中心的原则,运用多感官体验的方式,注重言语沟通的重要性,以此达到对婴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
- 和秀梅
- 关键词:婴幼儿早期教育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误区的审视被引量:4
- 2014年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存在误区,表现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倒错";农村教育结构目的"混乱";农村教育内容方式的"空洞";农村教育社会环境的"去农化"。农村教育发展误区潜藏着巨大危机,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中"败退"和农村经济"增长"中"虚无"。为摆脱农村教育发展误区和消解其危机,需回归"以人为本"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确立"主体需求"的农村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文化个性"的农村教育互补机制。
- 田夏彪
-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教育审视
-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大理白族古村落发展模式探讨——以沙溪寺登村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探索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最佳路径,以寺登村为个案,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来审视古村落保护工程。针对保护面窄、缺乏传承机制、商业化程度高、公众参与面小、管理观念陈旧、规范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等6个方面的问题,得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需要通过互补型的空间布局模式和"政府主导+村民协作+专家库指导+商家参与+社会共享"五位一体的社会经济模式两个维度来支撑。
- 颜梅艳母彦婷杜钊
-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遗产
-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几多几少”被引量:4
- 2006年
- 褚远辉辉进宇
- 关键词:教育科研活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科研型教师学者型
- 试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以我国民族地区幼儿园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基于对我国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课程目标取向褊狭、课程内容脱离少数民族儿童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过程简单化、课程评价缺乏文化检视等问题。构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三个维度架构课程目标体系;重视民族幼儿生活世界,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避免单一的评价观.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 孙亚娟
-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多元文化课程课程构建
- “云南是我建功立业的一片热土”
- 2011年
-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职业。”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教师,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 褚远辉
- 关键词:建功立业爱因斯坦党员教师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有了新的变化,其辍学行为从被动到主动;辍学原因由"经济压力"向"价值观念"变化;学校对辍学采取的举措从"积极防控"向"消极协定"转变;辍学结果危害从"经济领域"向"文明层面"蔓延。为消解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须加快社会和教育制度改革,重新激发人们对教育的热情;健全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满足人们终身教育的需求。
- 田夏彪
-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农村中小学生城镇化辍学现象教育均衡
- 感悟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研究
- 2009年
- 教师的教学究竟靠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主要靠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人认为主要靠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良心,有人认为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也有人认为主要靠教师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本文通过作者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回顾和反思,提出了教师要以研究和探索的态度与方式来对待教学工作。
- 褚远辉
- 关键词:教师教学
- 高等院校在设置本科专业时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2006年
-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在本科专业设置这一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许多高校出现了偏差,这影响了高校教育的真正发展和高校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本文从社会需求,高校自身资源状况,专业可持续发展与高校个性化发展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思考。
- 杨民杨立红吴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