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 作品数:3,903 被引量:8,417H指数:27
- 相关作者:杨海文倪梁康李宗桂陈少明李锦全更多>>
- 相关机构: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语言、历史与义理阐释——陈寅恪“合本子注”的方法论意义
- 2020年
- "合本子注"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与研究方法,陈寅恪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反复强调,着重指出其对中古乃至宋代史学的影响,并赋予其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陈寅恪的理论建构中,"合本子注"包含了纵横两个向度,通过横向的语言比较和纵向的历史考察,实现了哲学方法与思想史方法的相反相成。其最终目的乃是基于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前后的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意识,实现经典文本的义理阐释和古典思想的现代转化。从通达义理的角度出发,陈寅恪反思了清代朴学对经与史、理与事的两分,凸显了训诂学的局限与弊端,"合本子注"对"达事"与"明理"的融通兼顾也由此得以彰显,为学术范式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指导意义。
- 仝广秀
- 关键词:陈寅恪语言方法论
- 《荀子》之“子弓”为“仲弓”而非“馯臂子弓”新证——兼谈儒学之弓荀学派与思孟学派的分歧被引量:4
- 2013年
- 古人字前的"伯"、"仲"、"季"或"子",或存或省,并非不可变通。《论语.雍也》篇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上博楚简《仲弓》显示仲弓向孔子请教的多是临民为政之道。《说苑.修文》说"仲弓通于化术,孔子明于王道,而无以加仲弓之言"。《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这些皆可间接证明荀子承传了孔子、仲弓一系之外王儒学。在《孟子》书中,提到孔门十哲中的九位,唯独少了仲弓,荀子则极力批判子思和孟子。由此看来,弓荀学派之外王儒学,与思孟学派之内圣儒学相区分,似并非向壁虚造。
- 李福建
- 关键词:荀子仲弓儒学
- 胡塞尔弗莱堡时期的“现象学哲学体系”巨著计划被引量:7
- 2016年
- 从1918年开始,胡塞尔就在计划出版一部"体系著作"或"基本著作"。他为此断断续续地准备了二十年的时间,直至1938年去世。虽然他最后没有将这样一部著作提交出版,但从这里作为附录发表的两个纲要来看,他已经完成了总体的构想。而他在此期间发表的、未完全发表和未发表的一些著作,如《形式逻辑与超越论逻辑》《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笛卡尔式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实际上是这部体系著作的阶段性成果。它们分别代表着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的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历史体系。
- 倪梁康
- 关键词:现象学哲学
- 《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被引量:1
- 1997年
- 《逍遥游》篇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立言主旨所在。庄子在该篇中描绘了三种同时也是三个层面的人生境界,其所推崇和致力追求的是逍遥无待的境界。该境界是通过对"至人"、"神人"、"圣人"三种理想人格的描述来显示的。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仍有着其独特的积极意义。
- 王光松
-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人生境界
-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被引量:2
- 2021年
- 幸福(■)与德性(■)是整个古希腊实践哲学或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核心概念。幸福是人追求的最高善,是人的所有伦理行动的终极目的。德性则与幸福息息相关,是通向幸福的门径。那么,在苏格拉底那里,二者的关系究竟怎样的呢?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其中,德性工具论实不足取,而部分整体说实则属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只有德福同一论和德性充足论更符合苏格拉底的想法。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德性与幸福的关系视角来探析德性的内涵,然后,集中讨论德福同一论和德性充足论,指出这两种解释路径所遇到的困难和受到的反驳,最后,从德性与幸福的关系视角来论证德性所具有的双重本性或价值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 田书峰
- 关键词:苏格拉底德性伦理学
- 母子关系与儒者修身:从陈白沙孝母实践切入
- 2022年
- 孝亲是儒家修身传统中的重要道德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孝亲实践往往与儒者内在精神追求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本文从母子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考察明代心学代表性人物陈白沙的孝亲实践及其与儒者修身的关系,从“孝”的角度展现陈白沙对儒学最高精神价值的理解。面对母子关系中出现的事亲之孝与事君之忠、静坐求道与在家孝亲、遁入佛门和孝亲实践等情理张力及其带来的精神磨难,陈白沙将孝亲、修身与成圣的追求关联起来,通过复归礼仪的修身实践,将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视为身心修炼的契机,努力按照圣人之道的精神来转化自己,顺从母命变成他积极主动的选择,成为安身立命之所在。对陈白沙来说,孝不仅关乎身体上的道德实践,还指向精神生活追求,是儒者安顿自我内心精神世界、追求有意义生活的修身成圣工夫,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 龚礼茹
- 关键词:陈白沙母子关系修身孝道
- 康德的意志概念的两个方面:实践理性和自由抉择被引量:3
- 2015年
- 意志之实在性的奠基、自由之因果性的根据,是理解康德意志概念的关键。分析康德文本中关于"意志"和"自由抉择"的解释和阐述,并以此来梳理意志概念的不同意义层次及其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勾勒出康德实践哲学中人的理性行动的结构。在人的行动中,目的性和因果性结构是其主要方面。康德目的性模式和传统的关于行动的目的论模式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康德的实践理性自身即为其行动的目的,而不是像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那样以一个外在对象为目的。
- 江璐
- 关键词:意志自由目的论因果性
- 舍勒与卡西尔对“人是什么?”的回答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在达沃斯论辩的大背景下检审舍勒(作为达沃斯论辩的隐匿的第三者)和卡西尔(达沃斯论辩的主角之一)有关精神与生命关系问题的讨论。文章首先在精神与生命问题的语境中勾勒卡西尔对舍勒批评的要点,继而在舍勒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中检视这些批评,随后再转向卡西尔并尝试展示其文化哲学人类学的基本观念,最后在与海德格尔(达沃斯论辩的另一主角)的对勘中关注舍勒哲学人类学的最终目标。卡西尔和舍勒(以及海德格尔)的差别根本还在于他们对待形而上学的不同态度。根本来说,在达沃斯论辩前后,舍勒、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三个人都带着"人是什么?"的问题意识在从事着各自的哲学研究,最终他们殊途而不同归。
- 张任之
- 关键词:舍勒卡西尔生命哲学人类学
- 科学理论的真理性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主要讨论几种有关科学理论真理的认识,分析其中某些困难。然后,提出自己对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的理解。
- 熊卫
- 关键词:真理
- 从柏应理《致路易十四的书信》看儒学在欧洲的早期传播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以柏应理在《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所写的《致路易十四的书信》为研究对象,先阐述它的历史处境,然后分析它的内容,说明柏应理所展示的孔子并不是历史上的孔子,而主要是汉代以来的孔子,并且是路易十四时期专制主义框架内的孔子。无论在中国或在欧洲,儒家思想往往变成了一种政治工具,以此反思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中西文化交流所裂开的缝隙。
- 梅谦立
- 关键词:路易十四孔子耶稣会中学西传